采访初衷
小荷是小编很早很早就认识的业余体操娃。
2021年,在北京的“全国青少年体操俱乐部邀请赛”上,不到六岁的小荷,还是个幼儿园的宝宝,梳着两个小啾啾,跑来跑去。
2021年6月的时候,全国尚未开展过任何体操考级。而当时的小荷已经练习体操三年多了。那年的邀请赛还在参考澳洲业余体操规则,小荷一场比下来,脖子上叮叮当当挂上了很多奖牌。
一眨眼,三年过去了。
幼崽小荷已经成长为少女小荷。
2023年初,七岁的小荷,顺利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成为了Triple俱乐部里首批通过通级比赛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的业余运动员。小荷大概也是全国首批通过业余体操考级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的业余运动员。
【通级比赛出台前,北京市运动员可通过北京市锦标赛拿相应名次,从而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小荷不仅是通级比赛成绩可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而且紧接着北京市锦标赛中,小荷还是拿了4个可通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成绩。】
小荷启发了另外一条青少年练习体操的全新思路。
小荷的体操成长经历,非常像欧美孩子的体操成长之路。孩子很早就被放大了自我内心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用自己的爱好驱动自己训练,热爱被转换为自驱力,所以训练是主动的、是孩子认可的。
小荷的体操经历很值得业余体操家长们借鉴。小编也希望通过分享她的故事,给正在探索业余体操的家长们、孩子们一些新的启发。
小荷的个人介绍:
小荷,九岁,来自北京的三年级小学生,目前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头部国际学校 。
七岁时已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近三年主要战绩:
2024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体操冠军赛U9女子跳马第一名、蹦床第一名、全能第四名
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女子丁组跳马冠军、全能第六名
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体操冠军赛U8女子跳马冠军、全能第六名
2022年全国体操等级比赛女子7级小学组全能第二名、跳马第二名、高低杠第一名、平衡木第四名、自由体操第七名
01
周日的比赛如期而至,进场前一瘸一拐的小荷,据说进场后,变得生龙活虎;教练拉都拉不住,本来已经答应放弃的比赛,也绝口不提退赛。所有项目都比完,跳马第一、蹦床第一、全能第四,以及所有单项都进入了前八名……
对此,小荷妈妈不得不感叹:好的俱乐部和教练,真的可以把普娃和赖皮娃都训练成能打硬仗的冠军娃。
在专业教练眼里,小荷确实资质平平……“腿部有点劲儿”,但不多,柔韧性又不好,说不上是一个有天赋的好苗子。这样的娃,基层体校多半不会挑中。但九岁的小荷,在体操项目上已经坚持了六年多了,在北京市已经取得了不输体校孩子的成绩。
小荷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热爱和坚持,本身也是一种天赋。
接下来,来看看小荷是如何全心全意“爱上”体操的。
02
2017年11月,年仅2岁6个月的小荷第一次接触体操,进入了人生中第一家体操俱乐部。到今年,九岁的小荷,一直在同一家俱乐部训练。
最初小荷妈妈坦言,送她练体操的初衷有两个,第一,小荷爸爸妈妈的知识储备当中都有一些对于儿童早期体育培养的概念,他们一致认为早教要逐渐地和基础运动衔接。所以一岁多孩子就在游泳,两岁多接触体操,小荷妈妈是有意识的在寻找这样的合适低龄小朋友开始尝试的基础运动的学习机构。第二,小荷妈妈留学的时候,在海外工作的时候,不少白人邻居、师长或者工作伙伴,很多都会送自己的女儿去学习体操,所以小荷父母对小朋友用合理的方式学习和练习体操一直有期待,没有很多人认知当中的一些旧观念,比如穷人家的孩子才练体操,比如练体操太苦没有乐趣,比如影响身高等等。在小荷家长的观念里:体操与网球,钢琴一样是非常高级且让孩子受益无穷的青少年优质选择。于是,小荷妈妈在孩子两岁半时,顺利寻找到了一个幼儿体操启蒙机构。非常幸运的是:第一家俱乐部就很合适小荷,于是小荷就坚持了下去。
孩子对体操的兴趣建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小荷从小接触体操,慢慢的,在她眼里:去体操俱乐部就像是去幼儿园一样,必须去,也很愿意去。近两年,小荷取得一些成绩后,很多俱乐部家长一听说小荷不到三岁就开始练体操,都觉得她的成绩是因为练的时间长。但在教练跟小荷家长眼里,小荷的成绩也许跟启蒙早有一定关系,但启蒙早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长期保持对体操的热爱,并不一定是一种优势。或者说,小孩是更容易保持“三分钟热度”,早早启蒙,也许会早早厌学。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对体操的信任以及保持热爱,非常需要家长和教练共同想办法,一起积极干预。
小荷所在的俱乐部是不仅启蒙了小荷的体操运动基础,也帮助她保持了对体操的初心和热爱。
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关于刻苦训练体操的报道:小小的孩子在体操房汗流浃背地训练,畅想着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梦想。媒体总是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一个又一个“标准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故事:家境一般(贫寒)、艰苦训练、克服伤病、百折不挠、拿到冠军、走向辉煌人生。仿佛只有冠军才只能成为练体操的驱动力,极少报道谈及运动员本身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于是在国人眼里:体操等于改变命运的工具。但是一项运动的推广宣传,仅仅靠堆叠荣誉的话,是很难的。毕竟大家都知道,冠军没几个,训练对每个运动员来说却平等的、很艰苦。
所以推广体操第一步,就是克服固有偏见。目前,在超一线城市,业余体操推广是相对较容易的。很多超一线城市的家长有过海外留学背景,他们是切身感受过欧美体操氛围的,他们也相信用合理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平衡好建立兴趣和刻苦训练,这两者的关系。小荷的家长在2017年就相信:体操与网球,钢琴一样是非常高级且让孩子受益无穷的青少年优质选择。于是选择了商业体操俱乐部,教练、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孩子接受了体操、爱上了体操,平衡好了热爱与训练的关系,这一点也是作为家长的小荷妈妈对小荷所在的俱乐部最满意的部分。
小荷在四岁半之前没有感受过练体操的艰辛。四岁半前,孩子从来没有压腿,没有任何痛感训练,教练一直在耐心地启蒙他们对于感统、器械的认知,让孩子一点一点地开始练习动作,让孩子尝试他们喜欢的一切。前期启蒙训练的两年里,孩子明显地表现出了对体操的兴趣。当时,小荷是同期接触了很多项运动的。相比游泳、平衡车,很快小荷明确表达出来自己最喜欢去体操馆“玩儿” 。这个建立“浓厚”兴趣的过程大概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在小荷自己明确表现出对体操的兴趣之前,小荷一周只去1-2次体操馆,每次都是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儿”。
(教练与小荷训练片段)
03
关于小荷父母以及小荷对体操方面的目标和规划
04
启蒙阶段,小荷在五岁之前都保持一周1-2次。那会儿小荷一直上的是大课,上体操课完全是当儿童体适能或者早教课,每次都是两个教练带十几个二十个孩子一起跑跑跳跳。
中期阶段,孩子在经历了压腿,开肩这些有痛感的训练和体能训练这种有训练压力的项目之后,依然保持对体操的兴趣,小荷妈妈也意识到如果继续训练,是需要增加训练量的。于是小荷五岁那年算是正式开始上一定的训练量。寒暑假小荷都会在体操馆上集中训练营,半天一天都有,有时候饭都在体操馆吃。小荷在体操馆是很放松的,小时候训练完毕,很累了就跑去海绵坑里睡觉。
而且那个时候小荷已经开始有各种规格的比赛了,小荷渐渐也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全国通级比赛,小荷是从澳洲level3这个级别开始,正式地练习体操。但当时,所谓的正式训练,就是完全以上课的心态来训练,每周大概1节私教课,2节团课。
现在,小荷已经算是个老运动员了,在常规状态下保持每周三练,2小时1v1私教课,5-6小时高水平运动员小团课。每周训练量保持在7-8小时左右。
当然也有疯狂加课的时候。练的最疯狂是七周岁准备参加全国等级赛七级小学组比赛的那段时间,大概有四个多月,每天放学就来体操馆,一周练20个小时甚至更多。
当然,小荷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学业和体操训练。她还要保持较强度网球训练、学习各种乐器等等。总之,小荷也是“繁忙的”北京小学生。
05
体操的训练是成千上万次重复,训练量加大后,面对比赛的压力、严格的训练,小荷也会有抵触情绪。但小荷这种抵触来的比较晚。
小荷在体操中心出了通级赛的第一个月就和她的小闺蜜一起报名了,1-6级基本都是顺顺当当走的,因为有之前的训练基础,他们没有冒进地去拼任何一次比赛,小荷六岁就很顺利的通过了中国体操六级。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对训练强度安排得张弛有度,小荷妈妈在训练中也跟小荷有商有量。在小荷表现出本能很抵触的专业组教练时,小荷妈妈确实也很配合她,不给她约课了。所以小荷基本在7岁之前,在通六级之前,从来没对体操有过抵触情绪。
但对抗抵触情绪是每个运动员家长都无法避免的经历,任何运动,都很难避免。小荷的抵触情绪在准备七级通级比赛过程中产生的,七岁的小荷训练七级动作(9到10岁组动作难度),对她是很有挑战的。虽然当初决定参加比赛的也是她自己,但艰苦的训练里难免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小荷会因为顶嘴被教练轰出来,会因为不好好练让教练罚站、罚体能、罚不许来体操馆;但俱乐部训练有很大的好处是,孩子和教练的关系相对是比较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俱乐部的教练也有更多耐心和时间去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小荷的三任主教练都研究过她的性格,所以各自都有拿下她的方法。在这个过程里,家长需要做的是信任教练并配合教练的工作。
小荷妈妈认为:如果孩子一直抵触,就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强加给她不想做的事儿,大概率会停止这项训练。所以在小荷练习体操的过程里,小荷家长一直在纠正一些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比如偶尔和教练大吼大叫,比如训练不认真偷懒,比如做动作太危险之类的。在家长和教练的互相配合下,抵触情绪在小荷和体操的相爱相杀里,出现的并不多。
06
截至目前为止,小荷家长认为:体操训练没有影响小荷的学习,相反还有促进。
训练不可以影响学习,这一直是小荷家长的主旨,到现在也是。
对于小荷家长而言,体操、网球、钢琴、音乐剧,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进行,小荷喜欢的都可以做,但不能影响学习质量。
进行体育训练这件事,小荷是很受益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荷很早成为了一个效率很高的小孩儿。小荷目前在北京的一所头部双语学校读书,她全部的作业完成基本在20-30分钟。并且小荷一直认为学业按进度完成了才能去训练。小荷从来不是因为学习不够好,无法升学所以去练体育。正好相反,小荷一直认为:学业完成了,作业写完了,就可以去训练了。
如果未来小荷伴随着年级升高,学术压力增大,需要更多时间放在学业上时,小荷家长一定会选择减少训练量和课外爱好的时间,优先保证学术。
一路走来,小荷因为体操受益无穷,包括不仅限于:
最后,来自小荷妈妈分享的真实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