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1日,市高法院李永利院长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延续2023年良好势头,2024年开州法院在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交流做法、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国有资产监管公益诉讼案、办理的跨省制售新型毒品的邓旭团伙案等4项工作,直接被列入市高法院工作报告,多项工作间接涉及开州法院,采纳数量在全市法院位居前列,开州元素更丰富、实效更鲜明。一起盘点4项亮点工作,今天推出第3期《重庆独一家!开州法院在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交流经验》。
重庆独一家!
开州法院在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交流经验
在四十年的少年审判实践中,开州区法院坚持司法护未的职责使命,紧密结合渝东北片区劳务输出大区、留守儿童现象突出的地方实际,将留守儿童保护作为司法护未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深入推动全方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长效工作机制,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牢固的司法守护港湾。
▲三级法院开展六一儿童节活动
▲干警向师生们讲解宪法的相关知识
▲干警在马背上向孩子们讲述法治故事
一、完善预防机制,夯实留守儿童保护基石
一是“精细摸排”,明确工作目标。每年年初与民政、妇联、关工委等召开联席会,通报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调查了解全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布和基本情况。截至目前,开州区留守儿童共12359人,遍布全区324所中小学。通过精准摸排,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工作策略,确保保护措施有力、有用、有效。二是“院校携手”,实现精准普法。选派31名法官及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组建“普法讲师团”,分片负责,定期到学校举办法治讲座;每年发布两期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改编为小故事手册,通过教委发放至全区中小学,作为法治教育辅助读物;每月举办“法院公众开放日”“警营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增强法治氛围;成功举办“开心小渝儿”杯法治故事征文比赛和漫画展,将优秀作品展播与“开学第一课”融合,央视新闻“正直播”栏目33分钟专题报道;运用车载便民法庭,深入乡镇、村社、社区巡回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有效提升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家教指导”,强化家庭责任。采用“家庭教育指导全流程”工作模式,将家庭教育指导嵌入诉前调解、案件审理及判后回访等环节,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坚持提前布局,对“社区学校”“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中心”等平台进行业务指导,开展专题授课与法律培训,覆盖受众500余人次,推动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积极主动干预,守正创新强化司法担当
一是“三见面”机制做实庭前调查。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留守儿童变更抚养人、撤销变更监护人、被侵犯合法权益的案件,深入实施庭前走访工作,确保与留守儿童、其监护人,以及所在学校、社区、乡镇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背景、日常表现及实际困境,精准识别教育、保护、帮助的着力点。二是“一件事”应用强化风险防控。“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风险防控一件事”是纳入重庆“全市一本账”,作为数字重庆、法治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赋权开州区针对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中潜在的风险开发的专业性数字应用平台。开州区法院主动将留守儿童司法保护工作深度融入该平台,指派专职人员负责数据录入、风险评估、信息推送、协同处理来自其他部门的任务请求。截至目前,录入涉诉留守儿童相关案事件信息67条,包括但不限于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家庭暴力受害情况、监护人拒绝或怠于履行职责的家庭背景、指定监护人的变更信息、抚养权及抚养权变更情况、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等留守儿童信息,详细记录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处置措施。通过“一件事”平台,对留守儿童成长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目前,已向19名留守儿童的就读学校、居住地及户籍地所在的乡镇街道推送相关风险信息及防控建议,协同完成其他成员部门推送的风险防控措施13条。三是“一站式”模式解决现实困境。建立涉诉留守儿童档案,为他们提供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协调公安、民政等部门解决其户口、教育等具体难题。2023年来,随案发放“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书”“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共计800余份,作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0余份,司法救助5名留守儿童14.5万元,帮助58名困境儿童摆脱监护困境。“指定爱心人士担任监护人案”得到法治日报等媒体广泛关注。针对成年人犯罪可能导致的子女监护困境问题,及时与属地政府、民政部门联动,努力将对其子女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判后职能延伸,砥砺前行不改护未初心
一是“五共机制”强化合力。联合检察院、教委、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妇联、卫健委等多个部门,构建家庭教育共促、困境儿童共扶、家庭暴力共防、合法权益共援、心理问题共解“五共机制”,通过体系化支撑、优势化互补、共享化构建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保护,织密织牢留守儿童保护的“防护网”。“五共机制”被重庆市高法院、团市委、市妇联、市教委评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事例(2023)》。二是“司法建议”助力治理。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分析涉留守儿童案件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政法委报告。针对审判中发现的留守儿童保护方面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向政府部门提出司法建议5份,提升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志愿队伍”积极行动。组建由36名热心留守儿童保护事业的青年干警组成的“开心小渝儿•护未队”,在儿童福利院设立工作站,与困难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困境儿童结对帮扶,主动担任“爱心大哥哥”“爱心大姐姐”,定期走访慰问、交流谈心、一起玩耍,送上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通过这些行动,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力支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撰稿:办公室、民一庭
编辑:陈玉婷
推荐阅读
开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喻志强到中和镇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走访慰问群众
媒体·看法院 | 重庆开州法院:湿地普法宣传助力共建绿色家园
回看2024丨电视庭审进家庭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