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法槌起落间敲响正义,法庭启幕处践行法治。2024年末,2025岁初,开州法院紧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守正创新中“挥毫泼墨”,在稳中求进中书写“精彩答卷”,“1376N”规划引导下的开州法院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态势喜人。各项工作被《中国网》《民主与法制网》《重庆日报》《公民报》《重庆法治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让我们以“媒”为眼,快来看看近期媒体都关注了开州法院哪些工作吧!
开州区人大常委会:
改革创新让基层“小单元”迸发
民主“大气象”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开州区人大常委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系统推进平台迭代、机制完善,着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使人大法定职能和代表履职常态化直达基层末梢,让群众对“家门口”的民主可感可知。
▲开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荆调研指导市人大常委会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
阵地融合 撬动民意更充分
▲开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荆调研指导赵家街道打造特色基 层单元工作
“村卫生室太小了,人脸识别审批慢,不方便老年人使用”“落实专人对人饮工程管线进行巡查,防止干旱季节用不了水”“景区公共厕所太少了,建议合理布局增加一些”“马路上车子比较多、不安全,希望能在河边修一条人行观光路”……在周都村“乡村茶社”内,人大代表、街道议事代表、村民共聚一堂,共议民生事。能解决的当场解决,情况复杂、当场解决有困难的交转后由专人对接反馈,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现场的相关工作人员一一作出回应。
一直以来,赵家街道人大工委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代表“家站点”规范化建设,通过盘活固有资源、改建现有平台、升级特色站点,构建形成街道机关人大代表之家—帅兴社区、周都村、开竹村、长安村、和平村代表联络站—紫建电子、朝阳社区、安和社区、蔡家村、渔乐村、保丰村、梅池村代表民情联络点、茶竹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点—江宁发代表工作室的“1家5站8点1室”立体架构。
同时,街道还将代表联络站与党建展廊、乡情陈列馆、红色文创馆串联起来,联动打造红色教育阵地、红色研学基地,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教学点”运行模式,有效实现“红色传承+人大履职”融合互促。创新开展“我为选区代言”“代表小课堂”“议事代表协商日”特色履职活动,为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常态化、长效化搭建有形载体。
2024年以来,代表们依托所在代表家站、乡村茶社等民情联络点,共走访接待群众1200 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105条,助力圆梦特殊困难群众“微心愿”21个。
机制创新 更好回应群众关切
▲开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荆调研指导市人大常委会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
▲赵家街道首届议事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现场
位于开州区赵家街道东南部、毗邻云阳县关市镇的梅池村,73岁村民周继学正在家里做仿真花。像周继学一样,梅池村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里接到加工仿真花的手工活,每加工一朵仿真花,最多可以获得0.8元收入,手脚麻利的一个月可以赚到1000多元。
“真没想到,我们老年人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屋里一边带孙子,一边还能挣零花钱。”说到这事,梅池村村民陶礼智脸上乐开了花。
这样的好事源自街道议事代表杨小勇的多番争取,促成梅池村经济联合社与开州区烁远花厂合作,将荒废的梅池小学场地租给烁远花厂建厂房,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吸纳60岁以上老年人在家门口务工。
一年多来,议事代表们发挥自身优势,把群众关注最多、呼声最强、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上来,在议事代表大会期间提出意见建议34条。如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增设公交线路、排除道路安全隐患、安装红绿灯等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经街道人大工委认真梳理分析后,根据事权对应原则,有的“清单化”交办街道职能部门落实,有的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转交区级有关部门办理,解决一大批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为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赵家街道工委探索形成了“群众点单——街道接单——代表催单——群众验单”的“四单式”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工作闭环路径,着力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进群众心坎。在2024年7月召开的议事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街道办分管负责人专题通报5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议事代表结合会前视察项目现场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均为满意。
“行家里手”产出立法“金点子”
▲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在厚坝镇人大代表之家征求召开《重庆市开发区条例(草案)》意见征询会
2024年9月24日,开州区法院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分别在开州区云枫街道龙珠社区居民委员会、赵家街道周都村基层治理中心、厚坝镇“人大代表之家”挂牌成立立法信息采集点。
这正是开州区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触角延伸,统筹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基层立法联络点+”矩阵模式的具体举措。
2022年3月18日,开州区法院汉丰湖法庭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从12个乡镇街道、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募了具有各行业各领域代表性的立法信息采集员46名。其中,半数以上为公、检、法、司政法干警和人民陪审员、律师等司法专业人员。
在两年多时间里,这支精悍的“行家里手”围绕24 部立法意见征询草案,共提出350余条饱含民意的立法建议。其中,被完全采纳27条、部分采纳22条。
翻看于2024年5月1日施行的《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条例中明确“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这样的条款让不少人确实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条例这样的规定正是被完全采纳的建议之一,提出人是开州区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丁兰兰。
“当事人愿意调解的案件,有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案件既违背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同时强行调解的结果也不会理想。”早在2023年,在市人大常委会就该条例开展立法建议征集时,丁兰兰就结合日常工作做了深入思考。
在她看来,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具有拒绝调解的权利。“民法典和调解法都有相关规定,要尊重并保障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于是,她提交立法建议,希望将“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写入法条,充分兼顾了老百姓的想法,也让法律更有人情味。这一建议最终得以采纳。
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开州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与支持。
近年来,开州区人大常委会指导区法院高水准打造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在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推动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实效化”运行、“特色化”打造,推动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不断走深走实。
“我们将继续夯实‘五定工作法’之基,进一步凸显‘基层’优势和‘联通’属性,构建完善全面、高效、互动的立法信息采集网络。”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立法信息采集点成为反映立法诉求与社情民意 、开展立法评估和普法宣传的前沿阵地,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联系面、代表性,以大写的“人民”,铺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色。
▲汉丰湖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员向群众宣传并征求关于《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草案)》的意见建议
在代表“家站”见得到人、愿说真话、能办成事,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行稳致远让立法专业事变成群众身边事……在开州区,一个个基层小单元托起民主的大舞台,正凝聚起磅礴力量。
来源:《公民导刊》
推荐阅读
“开心小渝儿”护未队为孩子送去新春“大礼包”
“公平正义好法官 妇女儿童保护神”
开州法院召开2024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