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贡森:亚洲繁荣如何走向下一个50年?|东西问
文摘
2025-01-14 20:01
北京
亚洲经济有潜力继续快速上升,进而重塑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版图。
作者 奚金燕 蓝伊旎
亚洲发展前景既充满活力,又兼具多样性。亚洲地区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过去50年中实现了经济显著增长和变革,同时也面临新挑战。
数字技术崛起、地缘政治变局,以及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正在重塑全球发展格局。作为新兴经济体,亚洲如何走向下一个50年?近日,
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贡森
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回顾过去50年亚洲发展脉络,分析变革世界中亚洲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过去50年亚洲的发展脉络?
贡森:
现代化和工业化首先在欧洲发生,之后拓展到亚洲。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亚洲整体上还比较落后。
自20世纪6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出现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向亚洲。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2年亚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占全球的43%。
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亚洲主要发展指标显著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极端贫困率,从1980年的近70%下降至2018年的7%以下。同时,亚洲国家在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的指标也有大幅改善。
可以说,50年来,亚洲已成为全球的制造、贸易和投资新引擎,地区出口多元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蓬勃发展,拥有熟练的劳动力、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和消费能力。同时,亚洲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和区域治理结构的转变。
202
4
年
12月31日,游客在上海市黄浦区外滩滨江步道上用手机给孩子拍摄合影。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中新社记者:50年来,亚洲地区实现显著增长和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贡森:
亚洲被认为是高度异质化的国家所形成的发展共同体,其发展具有多样性。
从不同时期的出版物中,可以观察到亚洲发展的多维变化和挑战。
1968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亚洲的戏剧》一书,将亚洲视为发展非常缓慢的经济停滞之地。1993年,世界银行报告《东亚奇迹》,认为亚洲快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市场友好政策和实用主义政策。2020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亚洲的繁荣之旅》,认为亚洲经济成功源于很多因素,包括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的人口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口红利)、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当时发达国家奉行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
具体来看,亚洲快速增长的第一个关键政策驱动因素是依靠市场和私营部门,将市场作为增长引擎,并通过积极的国家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第二个政策驱动因素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资源从传统的农业转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通过投资学校和教育改革提升人力资本,同时加快技术进步。
此外,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都采用了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最初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后又出口汽车、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经济特区的设立,使亚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许多经济体得以参与区域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
50年来,亚洲已发展为冈纳·缪尔达尔无法想象的繁荣区域。事实上,学界也总结了一些亚洲的成功经验,如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雁形模式”。当然,也有一些有争议的政策,如许多亚洲经济体采用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促进发展,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权力寻租、不公平竞争和效率低下;而印度、菲律宾等国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也让许多人提出“工业化是否为必由之路”的疑问。
当前,依然没有特别多的理论来总结亚洲发展经验,主要原因是亚洲发展研究仍受西方发展模式和理论影响。但西方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亚洲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亚洲自身行稳致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中学习借鉴,亚洲需建立基于自身实践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
当地时间
2024年2月14日,菲律宾马尼拉,当日正值情人节,市民在商场选购鲜花。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当前,依然没有特别多的理论来总结亚洲发展经验,主要原因是亚洲发展研究仍受西方发展模式和理论影响。
但西方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亚洲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亚洲自身行稳致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中学习借鉴,亚洲需建立基于自身实践的经济理论、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
中新社记者:当前亚洲地区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应如何应对?
贡森:
世界正处于发展战略的转折点。
过去行之有效的战略,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不再奏效。
特别是推动“东亚奇迹”的以制造业和出口为基础的增长战略,已不再适用于低收入国家。
亚洲开发银行2020年的模拟结果显示,未来50年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将明显下降,但经济总量将维持显著扩张的势头,主要由中国和印度驱动。
而亚洲经济增长将从过去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不断深化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联系,将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创造机会。
因此,亚洲未来50年的发展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有效政策。亚洲经济有潜力继续快速上升,进而重塑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版图。
新技术、气候挑战以及全球化的重构,都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因此,各国政府需要提高自身治理能力,直面挑战。
我认为,发展中国家可在两个领域发力,分别是绿色转型和更高质量的服务业就业。绿色转型,首先是能源系统转型,即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其次是农业现代化转型,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最后是降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建立抵御海平面上升、沙漠化和极端天气的防御系统,增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抗灾能力,加大对灾害风险管理的投资。
此外,服务业将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劳动力吸纳部门。为此,政府应鼓励大公司在非可交易服务部门创造低技能工作岗位,同时为小型企业创造提高生产力的投资机会,并投资于补充而非取代低技能工人的服务部门技术。通过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好、更高效的就业机会。
从更广视野来看,21世纪可能演变为一个多极平衡的时代,也可能面临不稳定性和风险。国际社会应避免保护主义和地缘经济分割,致力于全球合作。亚洲需要建立更具活力和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亚洲各国在确保供应链稳定的同时,应增强区域增长动力,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思考如何实现亚洲内部的大循环,寻找亚洲经济腾飞的“新腹地”,促进未来全亚洲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帮助那些最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实现脱贫致富,融入亚洲现代化的大格局中,需要亚洲解决方案。亚洲已有很多区域性、次区域的合作平台和机制,应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在加强区域合作时重视包容性和开放性。
为推动中国与东盟、中亚国家的数字经济交流合作,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创立并举办了首届亚洲发展论坛。未来,此类平台应发挥更多作用,通过不同领域、不同界别对话,产出更多研究成果和知识产品,为亚洲和平与繁荣共同努力。
2023年5月18日,2023(第十二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图为一参展商展示操作5G智能遥控电动装载机。
该机器利用5G技术,实现人车分离,可应对高温高危等恶劣工况。
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变局之中,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贡森:
中国采取了一些促进数字经济转型的产业政策,包括在每个细分领域设置政策试点,由链长单位牵头设计技术方案,政府提供资金补助等,对技术应用场景迅速增加、设施设备快速升级影响很大。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比如,完善的交通设施建设就为外卖快递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和市场紧密合作很重要,中国工业化进程充分体现了这条基本原则,数字化转型也在证明其有效性。
此外,数字经济非常耗电,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有效利用西部地区气温较低、绿色能源较多的优势,将东部地区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地区,既解决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又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对亚洲地域广阔的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在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中国则采用分步骤解决减贫问题的方式。中国实践形成的减贫经验,或将为亚洲贫困治理和减贫合作带来重要启示。
受访者简介:
贡森。
受访者供图
贡森,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公共管理与
人力资源
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
文字编辑:崔白露
图片编辑:崔楚翘
值班编辑:裴心语
战国铜餐具为何被誉为“收纳界的天花板”?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体现古代中国怎样的科考制度?
红山文化,为什么这么红?
东西问
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最新文章
辜严倬云辞世,生前关心两岸交流|东西问 · 逝者
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东西问
郑立波:海南黎苗文化何以“出圈”?|东西问
彭靖:中美家训有何教育共性与互鉴价值?|东西问
AIGC如何助力中外游客畅游目的地? | 东西问
“伊甸园”“白蛇传”都有,中外对蛇如何又爱又怕?|东西问
贾云峰:春节申遗成功,接下来如何做?|东西问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解析“蛇”字演变丨汉学家·贺新春
蔡磊:东西文化中为何蛇都有神秘感?|东西问
短评:海外过新年,中国年味香飘世界|东西问
蛇为何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东西问
短评:AI与春节缘何是“绝配”?|东西问
敦煌石窟壁画中“龙”与“蛇”有何关联?|东西问
短评:DeepSeek:全球AI竞赛中的“中国震撼”|东西问
中国对联文化为何穿越千年经久不衰?|东西问
我们为何每年春节在东京塔点亮“中国红”?|东西问
世界各地汉学家祝福蛇年新春丨汉学家·贺新春
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东西问
西南联大何以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东西问
東韻西漸|東西問邀你领取限量版紅包封面
短评:中国春节英文怎么译?|东西问
乌拉圭汉学家罗维塔:中国春节算是我自己的节日丨汉学家·贺新春
程遂营:包公文化为何在海内外光大?|东西问
为何说春节申遗人类共享?|东西问
黄晓枫:东西方灵蛇崇拜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精神诉求?|东西问
张旺:我这样创作《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东西问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我相信“人性本善”|东西问
张勃: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东西问
海蔚蓝:美术馆怎样架起中美文化沟通之桥?|东西问
王杰:春节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东西问
中国西南滇黔地区何以自古传颂《孔子之歌》?|东西问
华立:长崎何以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东西问
高军:乒乓球如何架起中美民间交流之桥?|东西问
米雷克·杜谢克:如何推动智能时代的东西方合作?|东西问
美国人林登: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东西问
安东尼·卡蒂:如何从国际法视角看待南海局势?|东西问
杨济铭:琼剧为何流行东南亚?|东西问
短评:TikTok为何是美国网民的心头好?|东西问
约瑟夫·波利希:音乐可让美中更好理解彼此|东西问
短评:加州大火非惟“天时”不好,抑亦“人谋”不当|东西问
杜鹏:积极应对老龄化,为何要做好养老服务?|东西问
平山东子:平山郁夫为何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东西问
短评:小红书一夜涌入大量“TikTok难民”因何而来?|东西问
李劲堃:岭南画派有何独特魅力?|东西问
国际人道事业如何向东方文化汲取智慧?|东西问
贡森:亚洲繁荣如何走向下一个50年?|东西问
于坚:从泰戈尔访华说起,如何以文常会友?|东西问
潘维廉:世界如何读懂中国?|东西问
战国铜餐具为何被誉为“收纳界的天花板”? | 东西问
短评:车厘子热销见证中拉联结 | 东西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