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

体娱   艺术文化   2024-11-29 19:15   北京  



围棋最早的起源,本是远古先辈的占卜工具。


古人用棋盘和棋子法天象地,来解释天地万物和人生百态。


所以围棋中蕴含了许多哲理,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说: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那些下围棋的人,总是能在学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许多道理。


人生如棋,我们总要像下一盘棋一样做许多判断、面临选择和保持平衡。


在面对“难局”时,我们能从围棋中学到些什么呢?



什么重要?什么次要?


世间的一切资源都是匮乏的,钱有限,粮食有限,空间有限,时间永远有限。


那么在这么多的有限中,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什么是次要的?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施襄夏在《凡遇要处总诀》中总结到:


“精华已尽多堪弃,劳逸攸关少亦图。”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重要的不是多和少,而是是否“劳逸攸关”,也即当下是不是要害;是否“精华已尽”,也即将来还有没有用。


就像老人们经常会说的:


“该花的钱,一块也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多花。”


虽然有些事看似很小,有些东西看似不多,却可能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那就是最重要的。


反过来,如果对此物的追求已经失去了意义,未来已经不能再让我们有所收获,那么就算再多再大,也应该果断放弃。




应该传承传统,还是努力创新?


有一句笑话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模仿前人开始长大的,所以学习传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然而,如果永远只是学习前人,没有创新,那么文明如何进步?我们的存在又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后人又能跟我们学什么?


所以,如何平衡传承传统和追求创新,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棋经十三篇》的《权舆篇》这样说:


“权舆者,弈棋布置,务守纲格......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这里所谓“务守”的“纲格”,就是前人之理论,可供后人学习的规范。


然而传统的经典已经有了,后人会不会有创新呢?


前人留下了好的开始,但我们也要进一步发扬光大才可以,否则就是“有始无终”。



追求理想和面对现实,何者为先?


当我们传承过去,开拓创新,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先追求理想,还是先面对现实?


理想和现实哪个应该放在更优先的位置?


初学围棋,大家都会先学“金角银边草肚皮”,占角效率最高,占边效率其次,占中腹的效率是最低的。


可《棋经十三篇》中的《合战篇》却说:


“高者在腹,中者在边,下者占角,此棋家之常然。”


这和“金角银边草肚皮”完全反过来了,这不是矛盾了吗?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其实两者都是对的,这正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脚踏实地地追求快速生根,这是现实;高瞻远瞩地追求远走高飞,这是理想。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一开始都要脚踏实地,但站稳脚跟之后,又必须把眼光放远、看清方向。


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两者看似矛盾,但又十分融洽,我们必须平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应该把握现在,还是追求未来?


理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后,还有进一步的问题:人应该活在当下,还是朝向未来?


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难题。


在围棋里,这个问题表现为如何平衡实空与外势的关系。


实空就像银行存款,不会赔但也只能保值;


外势则像股票,可能一飞冲天,也可能全部赔光。


高手往往会调和实空与外势的关系,当取空则取空,当取势则取势,但什么时候该取空、什么时候该取势,这问题就复杂起来了。


比如《凡遇要处总诀》所言:“左右无孤势即空。”


高手总能判断出什么样的股票将来不值钱,什么样的未来不值得追寻;


又比如“入腹争正面”,高手也能判断出什么样的股票能一飞冲天,什么样的未来方向一定要把握。


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活在当下还是朝向未来,是每个人一生都会苦恼的难题。



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成功和失败?


棋局有胜有负,人生有成有败。


平衡好传统与创新、理想与现实、现在与未来之后,我们依然未必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呢?


苏轼有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有些人认为这只是输家无奈的聊以自慰,然而也不尽然如此。


棋手们往往最善于面对成败:


在开局之前,无论对手多强,都要坚信能胜,勇于出战;


在对局期间,无论形势如何,都要顽强执着,不可轻虑失败;


在对局结束之后,无论胜负,都已是过去,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复盘,继续前行。


我们说学围棋对孩子的好处时,经常会提一句:“学围棋能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


其实就是说,在学棋的过程中,人会不断面临成功和失败的转换,心态逐渐平和,心灵逐渐强大。




应该先了解自己,还是先了解世界?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自知,逻辑上来说本应是旅途的起点,可在现实中却往往是旅途的终点。


当我们走过了很远的路,扛过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最后可能会发现,最难的其实是认识自己。


很多人下棋时往往一味盯着对方的弱点,却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弱点。


我们对自己的处境看得不够清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棋经十三篇》的《自知篇》说:


“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


想要从对手哪里获得便宜,首先要看清楚自己棋的毛病与风险,这才是取胜之道。


可想要在实战中做到这一点,哪有这么容易呢?


在棋局中做到,很难;想在人生中做到,就更难了。




重要vs次要,模仿vs创新,理想vs现实,现在vs未来,成功vs失败,知己vs知彼。


围棋为我们演绎了人生的一切难题。


而在那纵横十九道之中,也蕴含了一切的答案。


至于能悟多少,全在我们自己。


本文是【奇略研究所】原创内容

图片来自电影《吴清源》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喜欢本文,记得给奇略点个在看

奇略研究所
优质围棋棋评、原创题目和深度文章讲解,更多专业围棋内容和工具,尽在【奇略】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