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的哲学硕士课程(MPhil),并于希望在此分享过去两年的经历和体验,帮助读者更了解港大以及香港的哲学硕士课程。
香港一共有6 所大学提供历史学研究生课程,分别是香港大学(历史系和中文学院)、中文大学(历史系)、浸会大学(历史系)、岭南大学(历史系)、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以及树仁大学(历史学系)。
以上所有院校提供的均是「研究式课程」,即包括了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除了中文大学开设的「比较及公众史学文学硕士课程」、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开设的「中国历史研究文学硕士课程」以及香港大学历史系即将开办的「香港史文学硕士课程」(2022 年9 月入学)。
另外,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和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都开设了与历史相关的研究生课程。
01
申请入学方式
除了港大的哲学硕士课程,笔者也曾报考中大和岭大的课程,三者的申请程序大致相同。
首先,拟定研究题目及寻找指导老师。由于是研究型课程,学生必须在课程完结时提交有原创性的论文,因此构思一个新颖和具研究价值的题目非常重要。想好论文题目后,各位申请者便要撰写研究计划,港大、中大和岭大的课程都要求申请者递交研究计划。
与此同时,申请者应寻找及联系潜在指导老师。认定一位潜在导师其实并非易事,因为你的论文题目须与导师的研究兴趣契合,而你喜欢的大学却未必有适合的导师。再者,不是所有老师都会每年招收新的研究生,所以各位申请者要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虽然港大、中大和岭大的课程都没有规定申请者一定要确认一位潜在导师,但有潜在导师支持的申请会有非常大的优势。
第二,提交申请和面试。港大、中大和岭大的课程都可以在网站上申请,但是一些文件可能仍需要邮寄给院校。港大课程的申请截止日期比较早,通常在12 月(隔年9 月开学),所以笔者建议报考港大课程的读者要尽早准备;中大和岭大课程的报名截止日期则在年初(同年9 月开学) 。
除了研究计划,申请者亦需要转交两封学术推荐信。各位应邀请在本科时期就熟识的老师或学者撰写推荐信,一些院校──例如港大──只会要求申请者提供推荐人的联络方法,不用申请者转交推荐信。港大和岭大都有机会安排面试,面试问题主要围绕研究计划和相关历史知识,申请人的潜在导师通常都会参与面试。
第三,结果公布和成绩要求。港大通常会在4 月公布申请结果,被取录者一般要在一至两星期内确认接受学位。若被取录者报考时仍未从本科毕业,港大只会给予「有条件取录通知书」。
港大历史系未有明文规定其哲学硕士课程的最低成绩要求,但是「有条件取录」一般会要求申请者取得一级荣誉或二级甲等荣誉学士学位。
02
课程制度与考核
港大历史系的哲学硕士课程为期两年,以英语授课,并以英语写作论文。非本地全职研究生的学费是每年$42,100 港元,而绝大部份全职研究生都能够获得奖学金(Postgraduate Scholarship),大约是每月$18,000 港元。
虽然哲学硕士课程是研究课程,但除了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学生仍要修读7 门课。历史系规定学生需要在第一个学年修毕所有课,否则不能在第一学年末确认候选人资格(Confirmation of Candidature)。
什么是候选人资格确认呢?历史系会在第一学年末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进度(Department Progress Review),学生需要完成课程要求的所有课堂,递交一份进阶研究计划、一篇写作样本(通常是论文的一个章节),通过评估的学生才能继续课程。至于论文字数限制等,历史系并没有太多规定(论文格式除外),所以学生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很大自由度。一般而言,历史系的哲学硕士论文有3 至4 章(不计绪论和结论)。
由于是研究性课程,港大哲学硕士课程的考核方式几乎和哲学博士课程一样。学生递交论文后,校方便会成立一个论文考核委员会(Thesis Examining Committee),当中包括一位校内评委和一位校外评委。论文考核委员会一般会在数星期后召开论文答辩会,学生须于会上回应评委的问题和质疑。
答辩会后,论文考核委员会便会决定学生的论文是否合格,大部分时候合格的论文都要按评委的意见进行微幅修改,学生提交修改后的论文才算真正完成哲学硕士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港大哲学硕士课程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没有优等(Distinction)级别。
03
课程内容与学术指导
港大历史系的研究生需要修读7 门课,分别是研究生学院开设的「Transferable Skills」和「Research Ethics」;历史系开设的「Philosophy of History」、「Historical Documents」、「Historical Research Seminar」、「 Advanced Readings in History」和「Introduction to History Thesis Writing」。
上述这些课堂都以理论和技考为主,甚少教授实际的历史知识,功课也非常少。研究生学院的两门课分别讨论沟通技巧和学术道德,例如抄袭问题以及师生关系。另5 门历史课中,只有「Philosophy of History」和「Introduction to History Thesis Writing」需要每星期上课,前者探讨史学史和不同历史学派别,后者则讲解写史的方法以及研究历史的意义和目的。其余历史课的内容则由学生与指导老师自行安排,导师会与学生深入讨论相关课题,并引导学生就各个课题书写一篇分析文章。
学术指导可说是研究性课程最重要的一环,亦同时是最难谈论的部分,因为每一位指导老师的作风和专长都不一样。一般而言,港大历史系的研究生都能与导师保持紧密关系,因为历史系研究生的办公室和历史系教职员的办公室都在同一楼层,有利双方见面交流。
此外,港大历史系设有双导师制度,一位是主要导师,另一位是次要导师。若然有学生未能和主要导师磨合,这位学生可向次要导师求助,并由次要导师接手指导工作。
除了受到指导,学生们也有机会指导别人。历史系会安排一些研究生(包括哲学硕士生)教导本科生,主要是带领导修课(10 至12 人的小组讨论)和批改功课。历史系顶多只会安排学生在一个学期参与一门课的教学,所以不必担心教学工作太多。
另外,港大会资助绝大部分全职哲学硕士生进行一次海外研究,或参与一次海外学术研讨会,资助金额大约$12,000 港元。
04
学习环境与风气
港大历史系的研究生有数一数二的工作环境。他们与数位文学院的研究生共用一间20 人的办公室,办公室空间宽阔,设有一个茶水间和一个小型会议室。但这办公室最大的亮点在于景观,因其坐拥广阔的维多利亚港海景,学生可远眺香港迪士尼乐园以及环球贸易广场。
由于所有历史系的研究生都在同一地点工作,所以彼此很容易熟络,关系比较紧密。这也带动同学之间的研究风气,大家会经常讨论各自的研究及分享资讯和资源,例如一手史料。
学术交流方面,历史系通常每月举办一场学术讲座,邀请世界各地的历史学者到港大发表研究。大部份教职员、研究员和研究生都会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这个每月讲座除了让学生认识校外学者,亦加强学生与校内学者的交流,讲座前的小茶会可说是历史系师生的每月联谊活动。
另外,港大历史系的研究生每年都会举办春季历史研讨会(Spring History Symposium),广邀校内和校外的研究生参与。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学生亲力亲为统筹和举办一个学术研讨会,体验学术界的日常。
资源方面,港大图书馆的馆藏颇丰,香港和大陆的史资甚多,图书馆方面也订阅了不少线上资料库。若然港大图书馆没有你想要的东西,港大的研究生可透过「HKALL 港书网」取得香港其他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他们也可建议港大图书馆购入特定书本。
05
课程衔接及毕业去向
各位需要注意的是获取正式成绩单的时间。港大的课程于第二学年的8 月31 日完结,学生须于这天或之前递交论文。若然学生按正常时序于8 月提交论文,便有机会不能「无缝」在9 月或10 月升读博士课程──港大只会在学生提交最终版本的论文后才发放正式成绩单,该成绩单会标明学生的正式成绩(合格/不合格),如果学生8 月才提交论文,最快也要10 月才能拿到正式成绩单,因为论文考核委员会一般需要几星期审阅论文。可是,一些院校会要求申请人在开学前提供正式成绩单。申请者当然可以请求那些院校酌情处理,但有可能被要求推迟一年入学,甚至被撤销录取。
最后,笔者希望各位读者能入读心仪的院校,顺利追求学术梦。
作者:曾启泓
香港大学文学士和哲学硕士毕业,现于牛津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历史)学位,专攻英帝国殖民史和博物馆发展史。研究兴趣包括香港史、近代中国史、近代东南亚史和文化政策。
我们提供宗教研究相关专业的学术辅导/海外留学/语言培训服务,如果你有意向申请,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