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卡牌盲盒在小学生群体风靡之后,最近又有妈妈发现了自家孩子的新爱好——抽盲盒笔。
其实早在半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过这项小学生的“特殊爱好”,有孩子花了 3500 元压岁钱,就是为了抽到一支稀有款的奥特曼圆珠笔。除此之外,ta 们还会“线下交易”,甚至拿它来玩“斗笔”游戏……
看来,流行文化只会迟到,不会缺席,今天的小学校园也不例外。
为此,编辑部叉姐采访了作为“初级玩家”的儿子。代入孩子的视角,我们似乎又对这件事有了不同的理解。
本期讲述者
叉姐 | 儿子 10 岁
资深新媒体主编
因为最近考试成绩不错,拿到了父母的奖励,小风手里有钱,正打算花一花。
小店门口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正是卡游专区,他扫了一眼奥特曼橡皮人偶有没有上新一弹,随手拿了一盒,付款 10 元——非常快速的消费决策,全程不到一分钟。
他虔诚地拿着这盒橡皮人偶,朝四个方向拜了拜,然后拆盒。今天运气普通,只拆出了一个染色普通款,10:12 的比例——也就是说,一盒 12 个,有 10 个是这样的普通货色。
小风早习惯了这个概率,并不失望,而是和好友小张讨论起手上这货在奥特曼里的排名——奥特曼人偶有 42 位,100 多款,刚抽中的这个虽不稀缺,但也能丰富小风的收藏。
这样的气氛下,嚷嚷着“要存钱”的小张也出手了。又一笔 10 元消费之后,小张多了一支会被塞在书桌抽屉深处的蛋仔派对盲盒笔。
匆匆一会,两人就散了——一个回家做作业,一个去上课,小学生总是这样忙忙碌碌的,直到下个周末,再次相约小店,继续一人花上个 10 元消遣一下。
门口的垃圾盒里,总有刚被拆下来的卡游包装,让很多家长深恶痛绝的“卡游”出品,现在不止是卡,还有橡皮和笔,按照 IP 分类,持续上新,这些产品的外包装盒上,明晃晃标着每一款的抽出比例,刺激着孩子们去追求所谓的隐藏款。
以上是我的周末见闻,其中的小张是我儿子。今年,他几乎把所有零花钱都用来购买蛋仔笔。
而我也发现,似乎每个孩子都在玩这个,这成了他们特有的消费生活、放松方式,和社交引擎。
“我玩笔,是因为只有它能玩”
那天,抑制不住的兴奋,驱使小张发了个好友圈,这也是他迄今为止点赞最高的一条动态。“那种开心程度,就是到了学校要忍不住去跟人说。”小张说。
直到一次出操前,小张忘了把它收进文具盒,回教室时就再也找不到了,“肯定是被顺走了”——毕竟,谁不想拥有一支稀有笔呢?
现在,小张学乖了,抽到了稀有款也能忍着不炫耀,还有人换上了带锁的文具盒,虽然有点荒谬,但是多少管用。
对于越来越多同学玩盲盒笔这件事,小张有自己的理解:
卡早被禁了,无法实际使用的奥特曼橡皮也不准带到学校,只有笔可以合法地出现在孩子的文具盒里,虽然孩子们购买的数量,远超他们的实际需求。
玩笔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注的赛道,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奥特曼、蛋仔派对这样的大 IP,“现在最新的是悟空笔,就是黑神话悟空,卡游刚刚扩张了一批新 IP。”小张煞有介事地向我介绍,显然,这是孩子们之间闲聊的热门话题。
由于稀缺程度的不同,每支盲盒笔都有它的标价,也衍生出了课间班级里活跃的“交易市场”,为了得到自己稀缺的款式,孩子们自发地“换笔”。
据小张说,班级里有两个人持笔量达到上百只,也就意味着上千元的支出,他们是同学们口中的“富豪”,因为花了更多钱和时间在玩笔上,也很自然地成为了社交的中心,是交易市场的“鉴定人”,由他们来做价格评判、维持交易秩序。
为什么我们总害怕让孩子玩
但是孩子所需要的乐趣,也并不全是“购买”和“拥有”。一支盲盒笔串联的,可能是他们已经非常碎片化的玩耍和社交,笔本不是玩具,却成了他们唯一的玩具。从盲盒笔延伸出的,还有一些更符合他们天性的“玩法”。
小张说,捉迷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些游戏都被禁了,原本他们课间玩得最多的游戏是“斗笔”,它相对静态,不拘几个人都可以玩。
斗笔的规则,我尝试理解一下,大概就是一人出一支笔,借助推力把对手的笔推下“擂台”、或是弹出“擂台”。
斗笔要求用卡游的笔,因为重量统一,但并斗笔的稀缺性,有笔就能玩。“斗笔”大户会挑出笔壳比较硬的款式,专门用来斗笔。
后来,这个游戏因为笔弹出去有“爆墨”的风险,被禁了,后来孩子们把笔芯拆了“斗笔”,不会“爆墨”了,但还是被禁了。
斗笔没得玩了,又有人削尖了脑袋,把笔改装成“发射器”,能把笔芯弹出去 2-3 米,被禁了。
现在,他们只剩下一种玩法:套上笔帽,甚至也不发射出去,只是通过石头剪刀布或黑白配选出一个输家,由赢的人用“发射器”扎他一下,名曰“打镇定剂”。
就这?我都忍不住觉得太无聊了,但小张说,“总比没得玩好吧。”不过这个玩法也被禁了,因为老师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笔袋,禁止这种“发射器”的出现。
以上就是我对小张真实的采访和记录。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搜了很多和盲盒文具、卡游相关的新闻,它们无一例外地说,孩子自制力差、容易购买成瘾,家长抵制、学校禁止、专家呼吁……似乎每一个能让孩子着迷的东西,都会得到这样的对待。
但,我也想问问,我们是不是都忘了,孩子们其实只是需要玩耍?
童年并不是只是为了成年生活做准备,童年有童年的规则。
你家娃有什么特殊爱好?欢迎来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