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肖像画
徐阿姨是入住中心安宁疗护病房的一位肺恶性肿瘤患者。初见徐阿姨,长时间的病痛折磨,让她的精神萎靡不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更是让她的听力大不如前。每当尝试与她交流时,我都能感受到她在面对疾病时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恐惧。徐阿姨的老伴已离世多年,女儿因全身心照顾她也失去了工作,这样的家庭背景,更加重了徐阿姨的心理负担。
作为医务社工,我深知,除了医疗上的帮助,徐阿姨还需要心灵的慰藉。于是,每天我都会来到徐阿姨的病房进行陪伴和倾听,用我所学去疏导她的情绪,引导她正视病情,学会与病魔共存。
在与徐阿姨的交谈中,我们逐渐变得亲近起来。我了解到她曾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人。喜欢旅行,喜欢拍照,更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决定为她做点什么,来重拾她对生活的信心。
于是,我联系了向阳小屋的志愿者们,他们中有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也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我们一起商量,决定为徐阿姨制作一本生命纪念册,并邀请其中一位擅长绘画的志愿者,为徐阿姨画一幅肖像画。
那天,我带着徐阿姨年轻时的照片,找到了志愿者小唐。我们共同讨论了肖像画的风格与细节,最终决定选用一张她最喜爱的生活照作为原型,保留她最美的样子。小唐用心地描绘着每一笔,仿佛要把徐阿姨的青春与活力都融入这幅画中。
当肖像画完成后,我把它带到了徐阿姨的病房。她看到画中的自己,眼中流露出了惊喜与感动。“这是我吗?真的很像当初的我。”她抚摸着画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内心的光芒再次被点燃。
随后的日子里,徐阿姨开始主动与我分享年轻时的趣事,那些曾经让她开心、幸福的故事。徐阿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自由自在的时光。随着心情的好转,徐阿姨开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其他患者的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她的女儿找到了新的工作,母女俩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看着徐阿姨的变化,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幅肖像画的力量,更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更学会了如何用爱与关怀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徐阿姨的故事,也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记忆之一。
END
注: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为保护患者、家属隐私,本文所有涉及姓名均为化名)
主审 | 张嫣
副审 | 吴珺、刘轶蕾、华志佳、钱亚媛
供稿 | 毛懿雯
编辑 | 朱彦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