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经纬,十年“隧”月铺筑幸福通途 | 品牌文化故事

文摘   2024-11-01 17:56   江苏  

轨道交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十年来,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形成,让市民出行的脚步愈发从容。本期《品牌文化故事》与您相约中建安装轨道电气化团队的故事,一起感受文化温度,传递品牌力量。


 


从深圳地铁起步,到南宁地铁扎稳脚跟,再到徐州、郑州地铁发展壮大,我们这支年轻团队一路蓬勃成长,完成“从0到1”“从1到N”的发展迭代,填补了中建集团轨道电气化领域专业空白,铸就行业引领标杆。十年间,从青涩稚嫩的新手到交口称赞的典范,我们在城市轨道发展脉络中镌刻下生动的发展足迹。





一次决战:主动出击迎来新机遇


十年前,中建集团大举进军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造首条地铁线路——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中建安装紧跟发展战略,发挥专业优势,成立轨道电气化专业公司,我们这支年轻团队应运而生,承接9号线4站3区间系统机电建设任务。


▲深圳地铁9号线项目


面对全线众多央企、属地公司的精兵强将,我们这支刚刚组建的团队捉襟见肘,人员还未磨合、供应商资源匮乏、施工经验尚浅,如何才能打开局面?“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打开市场!”抱着这样的共识,大家明确职责,冲在一线。领导班子分区盯控、对接资源;业务骨干一专多能,现场支招;项目新兵边学边干,成长迅速。上下同欲者胜,经过近400天的奋战,我们高质量实现各项履约节点,全线提前2个月通车运营。


▲南宁地铁2号线项目


经过首个项目的磨合,我们基本具备了轨道交通电气化施工能力。此时,中建集团首次以“合资+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建南宁地铁2号线,亟需一支专业队伍统筹管理全线铺轨及系统机电工程。得益于在深圳地铁9号线的履约表现,我们被委以全线站后工程施工及统筹管理的重任。


▲南宁地铁2号线项目团队


然而从施工走向管理并非易事,各参建标段各自为阵,难以协同,我们在前期统筹中举步维艰,一度出现履约效率低下的被动局面。面对业主的质疑,我们扛住压力,立即抽调业务骨干,打造管理和技术的优势资源集结地;全面健全工期、质量、安全、商务、轨行区管理等30项工程制度,对关键线路、关键节点进行逐个拆解、跟进、考核,全面统筹站后10余个专业施工进度、质量协同……随着管理经验不断成熟,各参建标段斗志昂扬,靠着4个月的压茬推进,我们全面扭转不利局面,南宁地铁2号线全面掀起大干热潮,最终以最高等级通过试运营基本条件评审,于2017年12月通车运营。


▲南宁地铁2号线项目


时任机电部执行经理彭振东对这场翻身之战记忆犹新,“从不被看好,到有口皆碑,这是我们管理模式的一次提级创新,也成为我们日后进军站后总承包领域的发展蓝本。”我们整个管理团队也斩获年度业主综合考评第一名,22名建设者荣获先进个人。



一次转型:攻坚克难打造新范本


南宁地铁2号线成为我们转型升级和撬动全国地铁市场的关键支撑。经此一役,无论在站后工程统筹,还是轨道电气化施工技术,我们都有一批专业人才在实践中崭露头角。自此之后的五年,我们以站后总承包身份相继承接了徐州地铁1号线、3号线,郑州地铁3线,踏上了探索站后总承包管理和站后工程技术的革新路。


▲徐州地铁1号线项目


地铁站后工程犹如一座庞杂的迷宫,涉及铺轨、系统机电、常规机电等18个专业,几十公里的线性工程往往历经地下、高架、场段等复杂环境,核心城区交通运输难,场地狭小交叉作业难,通车运营前还要经历轨通、电通、热滑等多个节点……地铁建设需克服重重困难。


▲轨行区隧道打孔机器人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创新为要。时任中建轨道总工程师王宏杰坦言:“从徐州地铁1号线开始,我们便不断革新理念、创新工艺、迭新设备,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站后工程核心关键技术,为中建集团基础设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徐州地铁3号线因前期施工、环境征迁等不利条件制约,部分区段机铺设备难以铺开,我们首创狭窄场地轨行区散铺施工技术,节省铺轨基地50%,创下国内最快每天200米散铺记录;在郑州地铁3号线航海车辆段,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无轨施工技术,提高整体施工效率60%,追回了被疫情影响的工期,助力项目顺利通车运营。


▲郑州地铁3线项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凭着一股子拼劲和闯劲,我们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徐州地铁3号线斩获中建集团轨道交通领域首个主承建鲁班奖。我们研究形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机电工程关键技术、轨道铺装成套关键技术、站后工程高效建造技术、城轨安全成套施工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中建集团城市轨道交通站后工程绿色化、机械化、信息化建造提供新范本。



一支劲旅:壮苗出穗激发新活力


经历过一次次的锤炼和洗礼,我们的站后总承包转型之路成功启航,奋斗之路愈发宽广。20条地铁线路,百余个履约节点,我们成为轨道交通站后工程领域的一支劲旅。在项目高质量建设的背后,我们的年轻团队也不断发展壮大,一批批“壮苗出穗”的年轻骨干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轨排智能拼装设备


在中建轨道总部,经历3个项目历练的张睿航,已成长为项目管理部经理,正带领团队与高校开展新一轮的设备调试工作。作为“轨道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鼓励团队带着问题去项目,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从每一个微小部件到模拟整套机构动作,再到仿真模型与现场实景拟合,无数个深夜,他和团队成员们反复推敲,就算推倒重来也不放弃,最终历经900多个日夜、百余次尝试,研发出国内首台地铁隧道打孔机器人等三项智能化装备,入选行业首台套名录,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弯道超车。


▲天津地铁7号线项目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90后”“95后”开始独当一面。如今,在天津地铁7号线,首次进入项目班子的铺轨生产经理张政克服线路道床形式多样、机铺条件不充分的不利条件,协调组织推进日铺轨达730米,赢得业主肯定;系统机电专业负责人朱炽克服隧道空间内多专业交叉、夹层空间狭小的难题,优化原有环网敷设工艺,7天24小时轮流盯控,完成6万米环网线缆敷设,抢下“电通”节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地铁7号线高质量实现轨通、电通、热滑等里程碑节点,业主表扬信纷至沓来,实现高质高效履约。


▲天津地铁7号线系统机电项目团队


“近年来,30余名一线技术骨干被提名为项目班子,向新开工地铁项目输送百余名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中建轨道负责人张安安表示,“我们将持续做优中建集团基础设施全产业链专业支持,稳固站后工程领域行业地位,向外部市场及城轨运维领域积极发力。”




十年磨一剑,出鞘现锋芒。曾经背水一战、破茧重生,我们这支轨道交通电气化领域的“排头兵”又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忠诚担当、使命必达,我们将永葆中国建筑精神,奔赴下一轮山海,勇当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智能化运维的先锋队,努力成为地铁站后工程领域骁勇善战的主力军!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华北公司


更多精彩阅读↘

中建安装
嘿,我们永远在一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