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基金委:有的学者获得“杰青”项目后不再安心科研,转向从事行政工作!
学术
2024-07-31 17:08
浙江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度绩效报告》。报告特别提到杰青 “帽子”“异化”问题,“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报告里涉及杰青的项目效益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内容整理如下:杰青项目一是关注学科平衡和未来学科布局规划不够。调研发现,在部分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很难获得杰青项目资助。二是杰青项目结题评价标准不统一。杰青项目管理办法中只规定了从五个方面内容进行结题审查,但并未明确杰青项目实施后应达到的标准。调研发现,不同科学部杰青项目结题验收优秀率差异较大(23%-88%)。三是基层科研单位仍然存在杰青项目“异化”现象。杰青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类项目资助,这一理念还没有广泛树立,存在有的学者在获得杰青项目资助后不再安心投入科研,或转向从事行政工作等情况。一是关注学科平衡,对冷门、 薄弱以及有“萎缩”倾向但对科学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的学科和方向加73强引导。二是合理设定杰青项目的资助人数。杰青项目长周期高强度 的资助方式有利于科研人员长期专注从事基础研究,应从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战略前沿出发,研究杰青项目资助的适度规模。三是完善评价机制,明确杰青项目的结题标准。引导和鼓励杰青项目负责人踏实做科研,真正发挥对学科发展引领作用。杰青项目在学术界已享有很高声誉。2020 年是杰青项目设立 26 年,从资助之初的每年资助 50 人,到 2020 年的 298 人,杰青项目从 资助力度到覆盖学科数量都有大幅增加,杰青项目的资助成效主要体 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培养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共有 125 人成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31 位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团队成员在项 目执行过程中实现了职称晋升。通过项目实施共培养博士后 338 人、 博士研究生 1802 人、硕士研究生 2100 人。杰青项目学者作为科研领军人才及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日益凸显,是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原始创新 的重要力量。第二,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通过杰青项目资助,引领了 中国前瞻性基础科学发展,不断为科学前沿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 2019 年结题的杰青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作为第一完 成人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共 2 人,分别为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琛琦和中国 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峰。在科研奖励方面,共获得国家级奖励 数量 25 项,省部级奖励数量 90 项。第三,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影响力提升。通过杰青项目资助,一批 青年学者拓宽了研究领域,承担起学科合作与融合的联络人与协调 人,集结了一批科研人才,依靠多个学科的协作与综合,建立起一批 因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成果而兴起的新学科,并取得了一批科技前沿成果。2019 年结题的杰青项目在项目执行期间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 诸多高水平学术论文,包括发表 Nature 论文 15 篇、Science 论文 2 篇、Cell 论文 2 篇,2014~2019 年间入选高被引学者 42 人次。第四,加强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通过杰青项目资助,我国青年学者对外交流合作的频率显著增加,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大幅 提升。根据 2019 年杰青项目结题报告统计,在资助期间应邀做国际 学术会议特邀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共计 101 名,累计共做国际学术会议 特邀报告约 735 次。其中,个人累计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20 次 及以上的共计 6 名,个人累计做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10 次及以上、 20 次以下的共计 20 名。部分学者在资助期间在国际期刊任职,从而 有效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当年结题项目显 示,在国际期刊任职的杰青项目负责人共计 16 名。其中,担任特约主编/副主编一职的共有 11 名,担任编委会成员的共有 4 名;在 2 个 及以上期刊任职的共有 11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