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已有多家国产传感器公司获融资,多数来自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如六维力、柔性传感器(电子皮肤)等。随着机器人产业火热,有望助力国产高端传感器研发与普及。
近日,深圳市鑫精诚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精诚”)宣布完成首轮融资,金额近亿元,本次融资由深创投领投,聚合资本、仁智资本共同跟投。
据了解,此次三家投资方实力雄厚,特别是深创投,深创投是2002年成立的地方投资资金,前身为1999年深圳的科技投资公司,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控,管理资金规模约4775亿元,投资项目多达1161个,其中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数量超40个,覆盖核心零部件、机器视觉、机器人本体等多个环节,不久前,另一家国产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公司坤维科技,官宣完成B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就包括了深创投。
那么近年来,六维力传感器“翘楚”鑫精诚传感器为何持续赢得资本市场的广泛青睐呢?
深厚技术研发实力,解决产品量产难题,研发MEMS六维力传感器,牵头承担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
鑫精诚自2009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智能传感器及控制仪表的工业级研发和创新,特别是在微型压力、称重、多轴力、扭力等领域。早期,公司抓住中国3C制造产业快速增长的机遇,通过压力传感器、微型测力传感器等产品切入市场,积累了深厚的力传感器研发经验。目前,鑫精诚服务于全球超过6000家客户,产品已进入华为、苹果、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
目前,鑫精诚拥有多维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压电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Y型压力传感器、D型单点式称重传感器、H型测力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变送器、仪表放大器等多种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品。
就六维力传感器产品而言,鑫精诚布局了电阻应变式、电容式、MEMS式和压电式四种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技术,能就客户具体需求选择相应传感器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早期,鑫精诚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客户主要集中在手机等3C行业,其自主研发的六维力传感器,采用了结构解耦设计,具有长期串扰误差小,长期稳定性强,精度高等优势。
但就目前来看,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行业应用中面临量产难、成本高、交付周期长等挑战,产能成为关键痛点。吴浩也强调,六维力传感器未来的关键痛点就是产能,市场需求虽大,但产能不足致使价格难以下调。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鑫精诚传感器自2021年起,开始投入资金研发基于MEMS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相较于传统的应变式传感器,MEMS传感器基于硅应变原理,采用微熔制造工艺,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据此前鑫精诚董事长吴浩透露,其MEMS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2025年6月推向市场。
此外,鑫精诚还牵头联合国内顶尖大学发起指关节微型六维力传感器研发项目,成功立项为深圳市科技重大专项智能机器人专项项目,彰显了其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积累、产品优势及产业化能力。目前,鑫精诚已与200多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并与多家本体厂商达成合作,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带动传感器市场加速发展
据预测,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87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扩张将进一步推动传感器行业发展,而中国高端传感器仍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AI、物联网、5G等科技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据Statista及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2512.9亿美元,2022-2025年CAGR预计达8.04%,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已达2494亿人民币,2020-2025年CAGR预计达20.0%,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传感器领域有望扩大国产化率。
力传感器:人形机器人有望带来全新增量
力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升机器人在打磨、焊接等精密操作上的能力,还能优化传统应用场景中的竞争格局。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中,为模仿人类动作,需在手腕和脚踝处搭载六维力传感器以精准测量关节受力。六维力传感器相较于一维和三维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结构紧凑、协调同步性好等优势,但其制作难度也较高。
尽管目前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较小,但预计未来随着其在机器人行业的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将迅速增长。根据测算,中性假设下预计至2030年人形机器人用力传感器市场有望达125亿元,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空间有望达80亿元,将为传感器行业带来全新增量市场。
多维力传感器技术门槛高,市场由海外厂商主导,如美国的AMTI、ATI等公司已开发出多种商用六维力/扭矩传感器。国内方面,一维度力传感器生产商众多,但三/六维度力传感器技术受限,主要玩家包括坤维科技、蓝点触控等,上市公司东华测试、柯力传感等也在逐步开展多维力传感器的研发生产。
结语
据悉,鑫精诚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首条基于“MEMS原理”的六维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建设与投产、新产品研发投入、各类中试实验室建设等领域。鑫精诚成立15年后,于2025年首次完成融资,同时也反映了过去国产硬科技产业的发展挑战。但随着人形机器人、AI、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兴起,高端传感器如六维力传感器有望迎来国产自主研发的爆发,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领域。
扫码立即预订黄金展位
(采购商、企事业单位组团参观VIP买家服务申请等)
扫码进相关行业群,及时获取展会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