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人,为什么要走亲戚
美食
2025-01-18 05:50
江苏
马上就要大年三十了,无论是在上海工作的Linda还是在北京工作的小李,都准备好踏上返乡探亲的路。
走亲戚,
更是这个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婚姻大事,都在谈论的话题里。
《过年》剧照
有人觉得
亲切
:许久不见的亲朋终于见面,音容笑貌一如往昔;
有人深感
烦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何必问来问去还要强行给出人生建议?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
人,为什么要走亲戚?一年一度的“交换礼物/红包”大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思考,我们会更容易找到答案。
(以下内容整理自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
中国人“水波纹”般的社会关系结构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到了
“差序格局”
的概念:
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像一个水波纹似的,你把一块石头扔到水里,会有圈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像朋友圈一样。
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这样圈层式的,这相当于
中国人的“GPS定位系统”
,你和人打交道、办事、克服困难,你要达到目的,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定位需要有结构才能定位。
你定位的方式就是看你的社会关系,你都认识谁,谁和你有多熟,谁和你有多好。圈层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至亲,父母、兄弟、孩子、老婆。然后再往外扩,亲戚、朋友、同事,最外面是路人,其实越远的越帮不上忙。
费孝通说,中国人是在这样一套结构当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格局,和外国人不一样。
西方人不叫差序格局,叫团体格局,
团体格局的意思就是西方人不是按照关系来给自己定位,是按照团体来给自己定位。
《人世间》剧照
中国人说“我是什么人”的时候,都先说我是谁的朋友,我是谁的儿子,是
“以人定人”
。
外国人不是这样,外国人是以团体来定人,说我是哪个组织的成员,我是哪个班的,我是哪个协会的,我是哪个组织的,一个人会加入很多个这样不同的团体,他在每个团体里面,和其他的团体成员都是平等的,关系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团体都是一个共同体,在每一个团体里他都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他们是这样来给自己进行定位和生活,这叫
团体格局
。
中国人的情感秩序与人际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学家林耀华说:“一个人为了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与不同圈子中的人们发生多种联系。”
所以中国乡间的普通百姓,他们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在逐次发生和扩展的人际关系里,才会渐渐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身世和遭遇,
从“不同的圈子”和“多种的联系”中来把握自己。
中国人的关系首先是从“至亲”的角度生发的,
所以林耀华的著作《金翼》开篇就说明了研究对象东林在“一体之亲”中的结构关系,就是要明确
他一生的生命历程都将会在这样的人伦秩序之基本格局里发生。
所以虽然一个人生命的空间是开放的,但是地理的空间决定了他向外延展的可能性,决定了他生活扩展的可能性,而他的亲属关系所铸就的网络则使他构造了一个人格的基本结构。
林耀华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现代社会的家庭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可以大致把它概括为家庭关系呈现出一种
“双系双轴并重,亲密有间”
这样的关系。
什么叫双系双轴?因为现在核心家庭有一个最标志性的特点,所谓核心化、孤立化,也就是说小家庭它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这个边界内的是自己非常亲密无间的小家庭,另外在外边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着一种疏离的、有界限的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核心家庭的表述,但是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在西方国家,小家庭功能比较强大,但是他们跟亲属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圣诞节的时候,一家人几代人团聚,都是“雷打不动”也要团聚。
《我爱我家
》
剧照
从关系的方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家庭关系的变革还体现在家庭的重心。一般来说,现代化家庭的特点就是
家庭的重心从纵向的亲子轴转向了横向的夫妻轴,
也就是传统是以父系为标准的一种父子关系,纵向越来越变成夫妻横向的关系,它的重要性上升了。
在中国社会,因为我们现在处在转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双系化倾向很明显,夫妻和亲子轴关系一直是并重的。
所谓“核心家庭”和“亲属网络”之间,按照现代的家庭理论,他们之间关系是疏离的,也就是说到了城市,随着工业化,传统亲属之间的关系就变淡了。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社会这一点并不是非常明显,可能有一些是变淡了,
但是总体来说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亲属网络。
可能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省份有文化的差异,例如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文化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
亲属网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以上内容整理自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
海贝读书会
定位:以读书研讨为核心的学习成长型社群。
宗旨:倡导并引领终身学习,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加入书友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海贝读书会
世间难得清闲日,不负书籍不负卿
最新文章
《芙蓉镇》摘抄之一
BBC票选的最伟大的10位哲学家(马克思、休谟、维特根斯坦、尼采)
最全的AI工具集来了,拿走不谢
吴敬琏:体制如果转不过来,号召作用不大
赫拉利:在二十一世纪,“稳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天平山赏枫抒怀
我为什么开始看毛选?
人,为什么要走亲戚
“社牛”“社恐”谁更长寿?
海贝读书会第126期线下活动部分书友分享摘录
《知觉之门》与他世界
新加坡旅行之断想——狮城印象之九:(终结篇)
哲学的三个用处:教人不死、脑子清楚、好好说话
尘封六十年的斯大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秘密谈话”(苏俄史札记)
央视争议最大的节目,它捧红的明星,没有一个不被人骂的
几乎所有的提拔,都是人脉运作和资源较量、利益和筹码交换的结果。如果没有与领导结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同盟,你越能干就越走向领导的对立面
许小年:中国历史研究中最大的“冤假错案”,就是把过去两千年定性为封建社会
别致的克拉码头——狮城印象之八
这一年,让世界更美好的24件事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
斯大林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割走外蒙古
哲学的三种境界
谌旭彬 :在这样畸形的社会里苟且太久,苟且会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退休生活
批判性思维——一种新愚蠢?
事实判断VS价值判断:思想家韦伯告诉我们,坦然面对困境,也是一种成熟
震撼发现:科学家发现记忆不仅存在于大脑中
蒋勋:饮食男女,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杨念群:做一个清朝官员有多累
新加坡环球影城侧记——狮城印象之七
马斯克发布改革政府计划
走过黑洞——眼睛手术记
清华钱颖一院长: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陈志武:中国教育不转型,大多数孩子只能卖苦力
徜徉在福康宁公园里——狮城印象之六
重温马云外滩金融峰会讲话(全文)
散淡的星光(随感十六)
韩江诺奖周演讲:为什么世界如此暴力和痛苦?世界为何又如此美丽?
2024年海贝书友推荐书单
怀念叶嘉莹 | 她在离开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了下来
牛车水,中国城随想——狮城印象之五
唐僧念的“紧箍咒”究竟是什么,翻译成中文,仅有六个字,换你也头疼
2025年值得关注的10大技术趋势
挑战现实:科学家绘制意识的图景
周其仁:为什么中国的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假如吴柳芳看了《好东西》
金山卫的荣耀——金山卫学习参观纪实
陈景润:为什么我中学时读文科班
流年
陈布雷逝世76周年 | 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终局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