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陕西:全方位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政务   2024-11-25 15:01   北京  


























































































































































点击“中国财政”即可关注!

全方位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财政厅
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新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来陕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寄予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陕西的新定位新使命,明确主攻方向。自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加速释放创新势能,陕西省委省政府部署了全省创新驱动的总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构建完备的科创服务,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人才支撑,营造创业创新生态,加速有效释放陕西创新新动能新优势。
陕西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深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全省有8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个“双一流”学科,74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近400人。现布局建设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有4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8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陕西实验室、20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光子等新性产业领域基础牢固。西安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全省航空产业突破1000亿元,太阳光伏产业世界领先,光子产业聚集了300余家光子企业,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
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陕西实际,陕西财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自觉把陕西科技创新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具体生动实践。

全面系统布局创新资源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支撑
持续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领域予以重点保障,创新性优化项目、平台、人才等生产要素。严格落实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省财政科技支出从2020年的56.45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4.2亿元,年均增长33.5%,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跃迁。
全力推进“三项改革”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推更多成果转化

高位推进,大胆探索,创新落实国家部委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改革要求,聚焦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没钱转”难题,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优化资产管理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全面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全省157家单位的10.3万项成果实现单列管理,3万余项成果走向市场转化。持续稳步推动“三项改革”向部属院校、中央驻陕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延伸,用“小切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突破”,出台重点高校在陕孵化转化成果“一校一策”财政综合支持政策,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支持开辟新材料、光子、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壮大航空航天、现代能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旱区农业、现代中医药、富硒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每年支持安排部署百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提升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5.4%。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增材制造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19.6%,无人机产业链增长11.7%,光子产业链增长9.1%。
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建立发展新质生产力骨干力量

全力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省科技奖励优先向企业倾斜,支持增加企业专家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选题、立项、评审等环节的比重,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等高能级的研发机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近三年,省财政支持近10000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近500家省瞪羚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150余家国家级和80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培育32家拟上市企业和26家上市企业;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奖代补方式对近1200余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支持,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023年,全省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0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6100家,分别同比增长37%、33%。
齐心聚力招揽汇集人才

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势

聚焦“财为才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支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支持组建近700支行业领先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促进科学界与工程界构建形成优势互补研发团队模式。支持开展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近两年支持引育高层次人才1035人、创新团队145个;支持推进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行动,新培养认定955名科技人才和288支科技创新团队,系统完备的科技人才梯度培养机制基本形成。
精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

支持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央地、跨军民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机制。省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采取“里程碑”式管理,实施周期内不开展评估、检查和抽查活动等,夯实项目承担单位管理的主体责任;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中部分项目和秦创原人才项目实行定额资助包干。稳定支持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当主角,在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年人才承担项目比例提高到50%;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40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项目比例力争超80%。优化完善省属科研院所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技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支持高校院所等总结类如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实践经验,最大力度释放科创活力。
打造秦创原建设战略工程

营造新质生产力良好生态

自省委省政府启动秦创原建设以来,全省上下全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秦创原建设决策部署,加速加力推动秦创原建设见势成效,秦创原成为新时代陕西最大创新品牌,全域协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科创服务等体系的效能持续提升,已成为厚植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沃土。2020—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758亿元增加到4120亿元、年均增长32.8%,高新技术企业从6198家增加到16100家、年均增长38.69%,科创板、北交所(过会)企业达到20家、居西部前列。
陕西财政将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精心谋划出实招,深化改革解难题,加速完善财政分级分类支持体系,加速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加速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高效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聚心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财政力量。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20期
责任编辑:廖朝明
班编辑:赵梓轩
排版制作:赵梓轩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及音乐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致电010-88227042,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中国财政
财政部主管的中央级财经媒体,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我们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财政改革同行,致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