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这样的人超七成!你知道吗?

文摘   2024-12-03 21:18   加拿大  



文|壮壮妈


看到华人论坛的讨论:砸锅卖铁上顶私?还是就近上公校,把钱花在上兴趣班,陪伴孩子旅行

答案各不相同:

顶私接触的同学资源完全不同,培养的精英意识才是发展的最大后劲!


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远没有家庭和教育方式重要。

顶私里的富豪阶层永远和咱平民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有钱还不如多报几个兴趣班,陪孩子世界各地旅游,拓宽见识。


这样的讨论在我身边的朋友圈也经常发生。而且,别以为只有中国人纠结,西人的论坛上也有不少这样的灵魂提问。

近年来,关于财务方面的问题比以往更直击人心。

“如何给孩子花钱?”

“孩子未来的财务状况会不会更差?”

超过七成加拿大父母认为:孩子将面临比自己更大的财务挑战!

这个比例比三、四年前增长了10%以上。说明现在的经济情况有多不乐观!

那么,中外父母在这个问题上的担忧和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你会和孩子讨论财务状况吗?


出国以后,花费一下涨了5倍,挣钱能力却没等比例增长。明明原来是妥妥的中产,现在花什么钱必须要算计一番。

这种情况需要和孩子讨论吗?

有人认为:

“孩子要富养,不能让穷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和想象。”



“长期养成求而不得的心境,会让孩子变得畏畏缩缩。”


也有人认为:

“我们本来就只是不富裕的普通人,为什么不能承认现实呢?”


“想过更好的生活,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为什么要难为自己呢?”



“和孩子很好地交流家里的财务状况,本来就是一个亲子交流的好机会呢。”


从这些不同的观点来看,华人在处理这件事上,总是充满了小心。担心打击孩子的自信,担心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而加拿大父母似乎更能直面这个问题。79%的加拿大父母每月至少与孩子谈论一次财务问题,他们认为有责任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在谈论财务问题的时候,他们不只单纯地表示对财务状况的担忧;而是分享自己在财务上的成功和挑战,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孩子培养财商。

毕竟,未来的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孩子独立去面对的。

营造一个美丽的乌托邦,不如更早把保护的硬壳打碎,给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援吗?


出国前,总是听到传言:歪果仁在孩子18岁以后就大撒手,听之任之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

加拿大的父母也会在孩子成年后继续提供经济支持,给大学的学费,支持买房。这样做的加拿大父母,占了近六成。

这些为成年子女继续操心的父母中,


53%认为未来的生活成本(如食品、房租等)将难以负担;

77%担心孩子无法购买首套住房;

还有57%的父母担心孩子无法存够退休金。


看看这些数据,加拿大的父母一点都不省心,连退休金的事儿都替孩子操心着。

所以,加拿大父母也会掏钱给孩子买房,帮孩子付房租,天下的父母心都是相通的。




到底怎么帮孩子?


除了平常对孩子的“碎碎念”,让孩子有财务意识,加拿大父母还从一些小事上入手,帮助孩子养成理财的习惯和能力:

- 制定年龄适宜的财务目标

- 提供合理的零花钱

- 与孩子一起制定预算

- 带孩子去银行


在被问到什么是理财最重要的能力时,加拿大父母的三大选择是:

储蓄;

预算管理;

区分需求与欲望。


这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我的做法:

给他搞了一个小账本,按银行对账单的形式列了借、贷和余额三大列。

零用钱、压岁钱等所有收入,还有他的所有支出,一笔一笔都记录在上面。

大额的资金放在我这里,每年给他一定的投资收益。

出门买东西,日常必需品、节假日的礼物都是我买单;他要额外买游戏、光盘之类的,从自己的“小金库”出钱。

这些年下来,我俩一直能和平共处,没有太大的矛盾。后来移交到他自己管钱,我负责出学费,日常开销他自己解决。

量入为出,没有大富大贵,普通人的日子倒也过得详和。

财富自由或成功,在任何社会似乎都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彻底放下对财务状况的担忧。

与其担心穷与富,不如正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从小事做起,培养理财的能力。



文字|原创

图片及素材|源自网络



鉴于蒙村妈妈下午Chat的原创文章多次被其他媒体抄袭,在此郑重提醒:

直接剽窃原文或大部分内容,未经许可转载作品,这些都是侵权。

妈妈下午Chat保留对一切侵权行为的法律权利!

也请关心、喜欢我们的读者朋友,帮助我们监督维权。

保护作者的权利,才能保护创作的动力,也是对广大读者朋友的尊重和爱护❤️

 


阅读更多精彩历史文章:

养熊娃移生活



蒙村妈妈下午chat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有养娃的酸甜苦辣咸,亦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