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西妈
某天去朋友家串门,大家正在看电视。
刚坐下,眼前画面一亮,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位女主播怕不是个举重运动员?”
宽肩膀、壮手臂,配上一件松驰的V领毛线衫,露出打底的深灰色圆领T恤,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力量感。
再定睛一看,这可是加拿大CBC新闻频道啊!
这画风,对比起国内电视台那些优雅精致的女主播,简直像来自两个平行宇宙。
但细想一下,这或许正是加拿大媒体的“用心良苦”。
加拿大也不是没有容貌焦虑的问题,但像CBC这样的主流媒体,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纠偏这种现象。
他们用各种样貌、身材的主持人传递一个信息——能力比长相更重要,专业能力胜过身材长相。
可这股“纠偏之风”,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容貌焦虑,全球现象
别以为外貌焦虑是国内的“专属产品”。
根据国外某社交平台的统计,仅2023年一年,全球范围内有22万人在线上提问:“我丑吗?”
这是公开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人默默地在镜子前、自我怀疑的深夜里,暗自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
不仅如此,研究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的外貌不够理想,觉得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让自己很有压力。
而更讽刺的是,这种压力竟然还被资本变现了。
从滤镜修图到微整形手术,这些让人“变美”的产业每年吸金无数。
明明是自卑在作祟,却成了别人赚钱的好生意。
加拿大如何“纠偏”?
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媒体更像是反对外貌焦虑的“急先锋”。
从电视到广告,他们试图向公众传递这样一个观念:美不止一种标准,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
比如CBC的女主播们,她们没有被“瘦”、“白”、“精致”的传统审美捆绑,而是用自信的台风和专业能力让观众记住她们。
这是CBC烘焙秀的节目主持人,用实力和自信证明了什么是“秀色可餐”。
还有这个,用自信展示“环肥燕瘦各千秋,高矮胖瘦皆是美”的平面广告。
这不是因为加拿大人不在乎外貌,而是他们的社会更包容,不再让长相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签。
当然,纠偏并不意味着完美解决。
比如在加拿大的社交网络上,关于“如何变美”的讨论依然火热,健身、整容、化妆这些关键词依然占据流量高地。
容貌焦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摆脱,但至少在公共领域,加拿大媒体给了大家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空间。
反观我们自己
再看我们自己,不论是明星因为多吃了几口饭被骂“发胖”,还是普通人因为身材焦虑不敢穿短裙,容貌焦虑几乎无孔不入。
从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美妆教程”,到“瘦身打卡”的风靡,外貌焦虑已经从个人问题变成了群体现象。
而这种现象的根源,或许正是我们对“美”的定义过于狭窄。
这个暑假,我带了几位加拿大朋友去中国旅行,下飞机后,他们感叹:中国人都好瘦啊!
已经很瘦了,为什么还要追求极致瘦?为什么只有瘦才算好看?为什么40岁不能有皱纹?为什么不能接受一点不完美?或许,是时候反思这些问题了。
就像加拿大媒体试图做的那样,打破单一标准,给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包容。
断网就能变美
有人在网上提问,“怎么才能变美?”
下面的高赞回答是:“断网。”
这句话虽然听着扎心,却道破了容貌焦虑的本质——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来源于外界的声音,尤其是社交网络的评价和审视。
如果我们能多一点“断网”的勇气,也许就能找到内心真正的自信。
美,从来不该是一个标准答案。
它可以是CBC女主播的力量感,也可以是仙女明星的精致,甚至可以是你不修图的自拍。
与其让别人定义你的美,不如让自己活得更自信、更自在。
文字|原创
图片及素材|源自网络
鉴于蒙村妈妈下午Chat的原创文章多次被其他媒体抄袭,在此郑重提醒:
直接剽窃原文或大部分内容,未经许可转载作品,这些都是侵权。
妈妈下午Chat保留对一切侵权行为的法律权利!
也请关心、喜欢我们的读者朋友,帮助我们监督维权。
保护作者的权利,才能保护创作的动力,也是对广大读者朋友的尊重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