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在米其林一星店也躲不过扫码看菜单就是了。
继Tate Dining Room之后,曾获亚洲最佳女主厨荣誉的刘韵棋(Vicky Lau)又开设了这一家主打大豆料理的餐厅摩mora,并摘下米其林一星和绿星奖项。
餐厅位于布满古玩小店的摩罗上街,内饰主色调亦是近似大豆颜色的米色。虽然是米其林绿星店,要有环保理念我也能理解,但当服务生让我扫码看菜单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种走错到隔壁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扫码下单的错觉。
餐厅的菜单设计融入了法餐技法,以展现大豆这种食材的魅力,每一道菜都融入了豆制品元素,如豆浆、豆腐、腐皮等等。头一道菜其中有一小碗浓郁醇厚的豆浆,不加任何调味料,只是先让食客感受食材原本自然的味道。旁边是豆乳蒸蛋配上脆弹清甜的象拔蚌,以蛤蜊汁、蒔萝油提鲜调味。另外还配了一些小米、榨菜和地肤子,食客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随意加入,颇有一种以小米、榨菜配早餐豆浆的自在感。
豆乳蒸蛋配象拔蚌,蛤蜊汁和地肤子
下一道脆挞中的豆制品元素是隐藏其中的豆乳芝士,口感比一般芝士稍轻盈一些,上面加有白木耳丝、醃渍青瓜和提子,其中甚至还有少量用来调味的腐乳,和特调的草本青酱搭配起来毫不违和,十分清新。
豆腐皮挞配醃渍青瓜和云耳,豆乳芝士,草本青酱
龙虾豆乳汤冷乌冬面是餐厅的招牌菜之一。主厨选用本港龙虾配上冷乌冬面,两者都是弹牙的口感,还加入了樱花虾提升鲜味。这里的豆制品元素在于龙虾汤底中加入的豆乳,使得龙虾汤的浓郁程度有所降低,在保持鲜美味道之余,多了一丝优雅柔和。
龙豆乳汤冷乌冬面
鲜嫩的石斑鱼外层裹上西葫芦卷和酥脆的腐皮以丰富口感层次,以香草、青柠等调味,底下的草本汁内还有些新鲜腐皮。酱汁调味温和,但对于我来说稍微淡了一些。
清水石斑鱼油豆皮卷配西葫芦,草本汁
这或许是菜单中最接近常规豆制菜品的一道,主体是小食店常见的脆炸豆腐,只不过主厨另外配上了芝麻酱和欧芹油,还有些菜脯和松子提味。如果让我给创意分的话,就没有刚开始的几道那么高啦。
脆炸豆腐配芝麻酱,菜脯,松子
在仿荤菜中,豆腐常常被用来模仿鸡肉的味道和口感。这道三黄鸡豆腐卷把鸡肉和豆腐以瑞士甜菜包裹在一起,上面垫了一层鸡皮做的脆片,底部则是切细的豆角和黄酒酱汁。豆腐和鸡肉混合起来,倒真有种难以区分的融合感。
三黄鸡豆腐卷配黄酒汁,瑞士甜菜,豆荚
主食是蘑菇麻婆豆腐饭,大概是为了适合本地客人口味的缘故,辣度已降低到几乎没有。珍珠米煮得粒粒饱满,亮点在于搭配的舞茸、松茸、香菇和牛肝菌等多种增鲜的菌类。即使我对于吃辣不那么在行,也不免觉得要是能再鲜辣一点就更好了。
蘑菇麻婆豆腐饭
豆制品元素从开始一直贯穿到最后的甜品,一道口感清新的芒果配大豆奶酪雪糕。
芒果配大豆奶酪雪糕,椰汁泡沫,薄荷
以单一食材作为料理主题,考验的不仅是厨师的技艺,还有形式上的创意。摩mora整张菜单的所有菜品都融入了形态各异的豆制品,有时是以主角姿态出现,有时又是作为汤汁调味,或用来点缀丰富层次感,可以说是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要是能把扫码看菜单换掉,那就更好了。
-End-
旅行美食专栏作者,不定期写些旅行觅食日记和酒后胡言乱语。半路痴,在拉丁美洲不会迷路在广州却会迷路。喜美食,吃过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厅但(基本)不长胖。
原创文章分类标签
所有文章索引链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