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论道》系列演讲

科技   2024-11-03 15:44   北京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剧院式舞台演讲,汇聚了来自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优秀演讲者。每位讲者用20分钟分享新发现、新发明、新观点,激发科学与多元文化领域的跨界碰撞与融合,并通过沉浸式现场体验与多元化网络传播的方式,展现中国的科技魅力、文化魅力和语言魅力。

第一百一十六期 非一般的潮

2024年10月19日 北京


龙乐豪:我和共和国的火箭事业‍‍

俞立:未知的未知

员小中:永远的云冈

方建勋:也许,你也可以成为书法家

叶辉:超越不可能的航天精度

任辉:追寻被遗忘的海洋故事

崔凯:高超声速飞行 更高、更远、更快


第一百一十五期 观念之战

2024年9月25日 北京


邵晓鹏:计算成像,绘未来视界

隋富生:降低噪声就是提升战斗力

崔凯:未来空天竞争的制高点

陈祉妍:面对创伤,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贾欢:打造绿色清洁核能系统

张宏武:燃气轮机 深蓝海军的澎湃战力


第一百一十四期 活力 Vitality 

2024年7月3日 摩洛哥·阿加迪尔


王丁:‍‍‍‍‍‍‍A Conservation Story for a Small Dolphin and its Big River(一只江豚和一条大江的保护故事)

马克平: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Protected Areas(科研支撑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欧阳志云:How Science Sustains a Thriving Big mountain for the Giant Panda(用科学给大熊猫留一座繁荣的大山)‍‍‍

Natalia Beltrán Díaz(西班牙):Connecting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 the Spanish Network of Biosphere Reserves(科学与管理的对话:西班牙生物圈保护区的共生之道)

Sheila Nana Akua Ashong(加纳):Optimising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Enhanc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用传统之道革新自然资源管理)


第一百一十三期 淬炼锋芒 

2024年6月21日 合肥‍‍


郭光灿:量子信息技术

李应红:为战鹰打造一颗强劲的“心”

蒋成保:新型磁性功能材料设计及高性能化制备

戴兰宏:剪切带——打造攻坚破甲之“矛”

郑会龙:未来战场满天皆巡飞

严萍:电磁发射技术超越雷电的力量

王扬宗:中国科学四百年发展之路

赵玉洁:雷达 看到地球每一个角落


第一百一十二期 攀登者 

2024年6月1日 北京


范桁:如果你拥有一台量子计算机

温廷益:把玉米穿在身上

张以春:用化石“拼出”青藏高原

张攀政:激光聚变,点亮人类未来

申萍:地质找矿40年

庄飞云:选一根好看好吃的胡萝卜


第一百一十一期 潮起30年

2024年4月20日 北京


黎建辉:科研背后那张网

李栋:工业+互联网=?

田丰:让互联网无处不在

李鑫:最后一个需要人来解决的问题

宋浩:互联网“拆”了大学校园的墙

石浩:我在网上买种子


第一百一十期 她的光旅 

2024年3月8日 北京


张敬杰:与玻璃球相伴三十年

李雪霓:失控的进食,一场与身体的斗争

董侠:一双跑鞋背后的故事

杨素秋:建一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田彩环:培育最美的中国牡丹‍‍‍

杜蒙:感性的玻璃

邱见玥:昆虫唤我来巡山


第一百零九期 好奇心漫游 

2024年1月27日 北京


徐星:霸王龙和你的大拇指是一回事吗?

黄庆国:宇宙大爆炸 我们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李然:在CSST时代绘制宇宙暗物质地图

邓黎:药丸崩解之美

六层楼:有些知识,真能救命

傅正航:用热爱探索科研之路

墨韵:指弹古筝 古筝技巧与曲风的探索


第一百零八期 星火之歌 

2023年12月23日 北京


桂建芳:鲫的育种故事

张道远:探寻“复杂植物”的基因密码

杨芊:揭秘中国公民诚实度之争

刘光慧:我们可以阻止自己的衰老吗?

宋晔皓:在乡间打造可持续建筑

高兴:让星星亮起来

田志喜:种豆这十年


第一百零七期 那片深蓝,那片海 

2023年12月19日 广州


盛松伟:波浪能发电,海上的巨型充电宝

管玉平:全球变暖下的四季之变

陈宗恒:“海马”探海,中国造走向深海

黄洪辉:守护美丽大亚湾

詹长法:寻迹海丝,守护水下遗珍

岳鸿军:水下摄影,逐梦深蓝


第一百零六期 给大脑加点甜

2023年12月2日 北京


金铂:给神经“松绑”,让生活“减压”

于赓哲:科举——改变历史的顶层设计

李增高:我和京西稻的六十年

郭靖涛:不孕不育的另一种可能

梁希同:乌贼启示录

史晓宁:如何“拼火箭”上太空

张昕:原生家庭,是“伤口”还是“借口”


第一百零五期 一切皆有可能 

2023年11月8日 广州


童欣:极化中子——复杂磁性的探针

李剑平:水下微视,见微知著

李启业:揭秘蚂蚁社会的生存之道

喻连香:从废弃物到城市矿山

叶建飞:神奇的猴面包树

余乐夫:高胡声起


第一百零四期 共生

2023年10月14日 北京


王丁:保护好长江最美的微笑

马克平:科研助力生物圈保护区发展

韩群力:共生的世界

束祖飞:在车八岭,打造智慧保护区

彭丽芳:在鼎湖山,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黄澄翠:保护区不是一座孤岛


第一百零三期 奇妙远征 

2023年9月25日 广州


邓自刚:未来交通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

杜梦然:载人深潜视野下的深海秘境‍‍

季江徽:寻找下一个地球

刘杰:神秘的洞穴蜘蛛

方震东:我在滇西北给植被修复开处方

王诺诺:数据构筑下的未来


第一百零二期 潮·生 

2023年9月13日 澳门


黄迪颖:远古奇虫

朱赢椿:我的虫邻居,都是艺术家

王强:我和猫草家族的故事

李芽:中国戏曲妆容之美

游伟伟:打造鲍鱼“中国芯”

徐放:给大脑画一张高清地图

林文治:游走在城市间的国宝


第一百零一期 追光者·求索之路 

2023年8月25日 北京


梅宏:网构软件——面向互联网计算的软件新范型
邵峰:细胞焦亡、炎症与肿瘤免疫
魏微:打造X射线科学相机
李飞:一“压”就来电的智能材料
史壮志:有“硼”自远方来
陈海波:构建万物智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第一百期 如果时间会说话 

2023年8月12日 广州


杨天明:探索大脑复杂决策机制

张兴利:超常儿童——从发现到培养

刘成明:脆蜜龙眼诞生记

范朋飞:猿迹迷踪

江山:探秘自贡恐龙博物馆


第九十九期 减碳之役 

2023年7月29日 北京


金红光:能源的低碳变革

冯晓娟:破解土壤碳库的谜团

王一波:挑战零碳电力

李庆安:进击海上风电

朱俊强:打造先进无人机的心脏

朱廷钰:“绿色”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张林:当高山树线遇上气候变化


第九十八期 夏日狂想 

2023年7月22日 广州


陈晓光:登革热 小叮咬引发的大危害

周亚金:网络安全大闯关

廖胜凯:量子密钥分发,有望实现“天下无贼”

黄晶:从深水望向深空 挑战宇宙线起源之谜

戴振东:从壁虎到爬壁机器人


第九十七期 变革的引擎 

2023年5月27日 北京


陈润生:生物大数据与AI大模型

杨元喜:离不开的时空 离不开的北斗系统

陈仙辉:量子物质中的演生现象及应用

张维:探索管理世界的奥秘


第九十六期 智慧的选择 

2023年5月20日 广州


朱翔昱:侧脸转正,识别难在哪儿?

高泽霞:无小刺鱼的诞生

马英杰:万米载人深潜背后——“钛”不一样

陈佩佩:探汞利器——纳米传感器

唐业忠:神奇的动物行为背后

姚蒙:高原食肉动物进食法则


第九十五期 弄潮者 

2023年5月19日 北京


胡昭广:四十五年中关村

毛伟:筑牢中国互联网之“根”

王旭东:石墨烯,创新进行时

周建华:教育解放心灵

彭良友:格物无涯,育人有道


第九十四期 西湖论剑 

2023年5月5日 北京


宗成庆:大语言模型,会让我们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梁文杰:幻想一定不科学,但是我们都爱她

徐飞虎:成像秘技之隔墙观物

赵云鹏:银杏,熟悉的陌生树

张玉成:种地不苦,还能很酷

于朕:艺术是孤独的,只身探索直至宇宙尽头


第九十三期 科学青年之夜 

2023年4月8日 北京

 

欧阳自远:火星,人类第二个栖息地

吴於人:不刷题的故事

宋延林:照亮盲人的世界

王津:我在故宫修古钟

李正:凝望西洋的康熙帝

许建东:给中国火山把脉

苏镝坷:追逐风暴的人

 

第九十二期 砺剑时刻 

2023年3月21日 天津

 

马晓平:无人无处不在的战争利器

汪丙南:合成孔径雷达,军事侦察的“千里眼”

王挺:反恐救援,机器人在行动

徐珞:认识体系智能,从资源聚合到能力涌现

 

第九十一期 她的故事·不止于此 

2023年3月4日 北京


周雯:被低估的嗅觉

毛立平:淹没在历史中的她们

孙新宇:隐匿而危险的老年抑郁

陈焱:硬核折纸指南——从艺术走向科学

曳尾菌:热闹的菌物世界

钟彩虹:中国猕猴桃的崛起之路

唐立梅:地球有多美,可能你并不知道

姜璐璐:为宝贵的科学数据建一所“银行”

 

第九十期 烟火向星辰 

2023年1月6日  广州

 

杨文翰:守护“星星的孩子”

曾宋君:破解兜兰繁殖密码

谢强:别具魅力的“臭屁虫”

严修鸿:方言本字的猜谜游戏

杨伟莉:寻找遗传性帕金森治疗开关

 

第八十九期 破局 

2022年12月24日 广州

 

陈延伟:中国散裂中子源——托起科技国之重器

张首刚:时间从哪儿来

彭逸生:红树林—陆海交界处的“海岸卫士”

王淑红:冷泉,深海沙漠中的绿洲

张锦昌:海底火山——水与火之歌


第八十八期 新时代科普 

2022年9月24日 北京

 

汪景琇:做科普是科学工作者的一个责任

翟明国:地球知识是科普的“语文算术”

张双南:科普四抓手

陈润生:机遇——我的一些研究经历

 

第八十七期 自然万花筒 

2022年9月23日 广州

 

张璐:寻访水獭踪迹

郑雷:从太空看冰盖消融

徐波:冰缘带上的秘密花园

代辉:山城龙迹——一座建立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

张斌:秒睡可能也是病?

 

第八十六期 给你一把钥匙 

2022年9月17日 北京

 

王皓毅:编辑生命之书

张宝秀:“三山五园”的前世今生

董未名:当AI拿起画笔

于辛:“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

尤海鲁:寻踪中国恐龙

孙赫:从黑洞到细胞

 

第八十五期 守护的力量 

2022年8月27日 广州

 

邱强:追迹地震海啸
李军:智斗草地贪夜蛾
王云:设计野生动物的“生命通道”
全洪:岭南文化之光
庞伟:信任自然很难吗
谢黎炜:肠道里的细菌王国

 

第八十四期 动力之源 

2022年8月20日 北京

 

郭华东:地球大数据——可持续发展驱动器

周成虎:遥感——让地球更安全

雷加强:非洲绿色长城的中国方案

杨红生:海洋牧场的前世今生

 

第八十三期 “碳”索之路 

2022年6月22日 北京

 

朴世龙: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及其潜力

朱庆山:问工业要低碳

刘毅:碳卫星,洞悉碳足迹

牛书丽:寻踪“碳”迹,把脉地球生态系统

王志峰:汇聚太阳的光与热

蔡韬:淀粉人工合成记

吕清刚:煤炭,低碳电力的推动者

 

第八十二期 刷新了!认知 

2022年5月28日 广州

 

樊天慧:海上风电,大风刮来的清洁能源

陈鸣:地球上的星球撞击遗迹

罗世孝:揭秘夜空下的植物红娘

傅一程:寻求无障碍城市的最优解

三蝶纪:大都市里的小动物世界

 

第八十一期 未知的惊奇 

2022年5月22日 北京

 

闵庆文:一份关于未来遗产

张璐:空间科学实验柜”炼”成记

毕导:搞科研和当UP主,哪个比较好玩?

杨石霞:一张来自四万年前的东亚人类“生活照”

杨进刚:如何预防心梗猝死?

陈睿:我的时空动物博物馆

 

第八十期 基础科学专场·使命之心 

2022年4月23日 北京

 

陈海生:给电网装上空气“充电宝”

朱冰:表观遗传——基因组以外的世界

杨敏: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张双南:文化自信需要科学自信

傅向东:破译水稻少肥多产的密码

胡义波:大熊猫走到演化死胡同了吗?

 

第七十九期 花开不记年 

2022年4月9日 广州

 

孙珍:在南海,发现了板块漂移的新方式

李慧云:探索自动驾驶的安全边界

李蕾:好情绪是治病良方

米笑:无界社区

邹媛:破译昆虫性别密码

 

第七十八期 她的故事·突破边界 

2022年3月26日 北京

 

李甦:阅读的萌发

曹娟:用技术让世界更可信

王莉宁:语言保护——与时间角力的故事

姚蕊 :当机器人遇到中国天眼

孔艳菊:穿越时光、触摸历史——修复故宫文物

白玲:聆听来自高原的地震波

 

第七十七期 基础科学专场·创新之刃

2022年2月26日 北京

 

王贻芳:理解物质的本源 美妙神奇的基本粒子

胡理:认识疼痛,远离痛苦

钱韦:智商——细菌和人孰更高

李菂:天眼邃眸,跨越世纪

张凡:探寻青藏高原河流泥沙的奥秘

蒋如斌:我们为什么要“主动”引雷


第七十六期 筑梦湾区 
2021年12月17日 广州

徐一唐:我在三亚养珊瑚
包童:看!一亿年前的“采花大盗”
张玉花:我们的追星逐月之路
马迎飞:噬菌体 超级细菌的克星
李骁健:脑机接口 科幻与现实

第七十五期 跨越时空的讯号 
2021年12月7日 广州

谢更新 :月球第一片绿叶
张力:苔藓秘境
黄祎琦、许碧兰:盛世箜篌
吴嘉宁:仿生的三层境界
饶一晨:网瘾少年与游戏想象

第七十四期 万象更新 
2021年11月20日 昆明

杨永平:生命的礼赞
杨祝良:蘑菇的诱惑
龙勇诚:守护“雪山精灵”
蔡杰:种子守护者
杨静:沉默的极少数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罗雷:从有毒动物到生化大师
瞿子寒:唱游于山林与城市之间

第七十三期 点一束暖光 
2021年10月10日 广州

库逸轩:用情绪给记忆调色
戴继峰:交通的“温度”‍‍‍‍‍
张剑:产品设计叙事
李泰辉:诱人的杀手毒蘑菇
徐书华:世界屋脊上的人类基因烙印

第七十二期 地球寻宝指南 
2021年10月17日 北京

邓李才:冷湖,从这里洞穿宇宙
王征:当你上瘾时,大脑在想什么
朱朝东 :寻蜂路上
盖志琨:地球新霸主,因颌而生?
张岸: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陈诗宇 :探索历史真实之美
张勃:大地下的星尘
郑连斌:探寻中国未识别民族

第七十一期 火星、神兽与我们 
2021年8月28日 北京

贾阳:做一辆漂亮的火星车
陈连山:《山海经》 从地理志到志怪小说
包云岗:开源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
赵莉蔺:逆袭的超级线虫
周乾:太和殿 读一殿可知万殿
刘冰:野性非洲的N种邂逅

第七十期 最好的致敬 
2021年7月15日 北京

丁林:世界屋脊是如何形成的?
陈学思:玉米的革命 创新聚合,改变世界‍‍‍
刘烨瑶:载人深潜10909
田长彦:“吃盐植物”化盐碱地为良田
王小丹:聆听青藏高原的呼吸

第六十九期 干杯吧!知识 
2021年6月19日 北京

欧阳自远:国际月球科研站
薛鹏:神奇的量子计算机
谭先杰:子宫情事
张辰亮:从水猴子之父到狐主任
杨晓洋:跟着水果去流浪
沈志军:动物的“快乐星球”
罗翔: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
聂辉华:为什么双方都挣钱的生意,却做不成?
于赓哲:让历史培育我们的思维
马皑:今天你“越轨”了吗?
蔡丹君:唐诗与孤独
陈祉妍:爱情有什么道理

第六十八期 时间序曲 
2021年5月22日 广州

黄庚华:做一把可上天入地的激光尺
李春富地贫儿童的“脱贫”希望
涂子沛:善数者成——为什么你要修炼“数商”
蔡凌:走在乡土上
梁凤莲: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

第六十七期 新智能的契机 
2021年5月20日 天津

潘毅:当AI遇见生物健康大数据
张晓林:赋机器予视觉
山世光:从看脸到读心
赵新刚:人与机器的智能融合
李军锋:能听会说,大数据时代的智能音频
兴军亮:游戏与智能

第六十六期 种桃种李种春风 
2021年4月27日 广州

蔡林涛:让肿瘤见光死
陈能场:被核污染的土壤,还能被再次利用吗?
骆建云:社区微改造 · 城市大文章
王克雄:保护中华白海豚
陆永跃:人蚁大战
沈旭:保护少年的你

第六十五期 她的故事·行走之间 
2021年3月27日 北京

刘颖:小虫子解决大问题
彭新华:量子自旋,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宁晓红:善终离我们有多远
贺丽生:深潜背后
沈梅华:我的丛林故事
鲁丽敏:热闹的葡萄家族

第六十四期 向上生长 
2021年1月30日 广州

陈宁生:治住泥石流
程瑜:最好的告别
吕良波:我给青铜治病
毛卓:致病的甜蜜
余聪:寻找系外行星
邓微观:漫画,幽默的表达!

第六十三期 未来N重奏 
2020年11月29日 上海

舒嵘:“嫦娥五号”的九天揽月之旅
李赫:钻石的前世今生
宗耕:如何健康生活,让数据说话
王鸿飞:钱学森其实是个化学家
张帆:数据推演下的2035年城市交通
张晓林:仿生眼,仿制大脑最精致的部件

第六十二期 起航
2020年12月18日 广州

王玉田:寻找记忆的密码
李世鹏:“集”中生“智”
马向明:从绿道到碧道
饶蜀行:东“筝”西行
吴宁:向海问药

第六十一期 芒·种 
2020年11月22日 北京

匡廷云:瞄准光合前沿,勇于创新
曹俊:幽灵粒子变身之谜
徐奎栋:探寻深海“生命驿站”
黄文江:从天空守望植物健康
徐磊:“氢泵叶轮”攻关记
张福新:龙芯是怎么炼成的?

第六十期 正在发生 
2020年11月21日 北京

庞忠和:破解水循环密码
龙春林:游学于山野村寨的生物学者
安久:追星星的人
张旭东:黑土更黑,我们才能吃得更好
林巍:云宫探“微”
鬼谷藏龙:博士毕业,我成了一个up主
邵立晶:爱因斯坦对了吗?
开亮君:中国青铜之美

第五十九期 重启乐园 
2020年11月28日 广州

罗鹏:神奇的海参
彭广敦:胚胎发育协奏曲
胡一鸣:是谁,在拨动“天琴”
郭传威:记忆的三把钥匙
曹雨:辣椒还能走多远?
陈英杰:探索画布的边界

第五十八期 智能启示录 
2020年11月10日 天津

郭华东:地球大数据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
林宝军:北斗全球系统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国之重器
相虎生:未来已来,自主无人作战平台已经近在咫尺
李兵:让人工智能赋能安全
王恩德:你是我的眼,带我摧毁敌人的防线

冯冀宁:矛与盾——卫星导航干扰与抗干扰

第五十七期 拾光旅行 
2020年9月26日 广州

赵宇鴳:出发吧,火星车
冯果川:和儿童在一起
刘锁强:历史不止是王侯将相在时空中穿梭
邹发生:空中大迁徙
严虎:孩子的童画世界
晏丕松:眼科里的AI

第五十六期 探索者·创新之光 
2020年9月6日 北京

雒建斌:摩擦会消失吗
施一公:一步步完成剪接体的拼图
陈兴:糖 细胞的身份标签
孙明月:国之重器,构筑成形
唐朝生:寻找泥土中的自然密码
关启安:从强开性猜想说起
王克剑:为杂交水稻留种


2020年9月5日 北京


张鑫:把实验室搬到海底
茅奕:填补宇宙空白的记忆

第五十五期 破晓 
2020年8月23日 广州

陆家海:人、动物与自然
朱华晨:病毒,敌友之间
金钟:向超算问药
张陈茜:谁动了我的睡眠
丁璨:春天的武汉记忆

第五十四期 时空折叠 
2020年7月5日 北京

季君晖:塑料之痛
江颖:熟悉又陌生的水世界
刘勇:走出地球孤岛
林杨挺:陨石的真相
陈子隽:手术两百年
高爽:天文学的困境和求生欲

第五十三期 复苏 
2020年6月14日 广州

谢伟:鲸落
甘照宇:躁郁症的双面人生
徐天添:微型血管机器人
黄艳:无意识,海面下的冰山
李哲:身体为什么会疼痛?
吴光明:抗疫小鼠诞生记
阮啟弘:缺乏自制力?从大脑寻找答案

第五十二期 未知星球 
2020年5月24日 北京

欧阳自远: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计划
朱立平:守护亚洲水塔
周芳:水下也有一个中国
耿华军: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阮光锋:甜蜜的烦恼
王强:雪域精灵

第五十一期 此刻发光 
2020年04月10日 北京

成里京:海洋,地球的储热罐及火药桶?
郑爱华:病毒通关之旅
王功:到太空里去开工厂
饶伟:液态金属
王育人:科学、技术与人的选择
李晶:传染病与人类健康

史里芬:如何修出最丑建筑


第五十期 融·归 
2019年12月18日 广州

夏佳文:我们为什么要建重离子加速器
唐丹玲:风从海上来
杜学敏:当含羞草遇上变色龙
彭小波:我在中国教爵士
王山鸣:乳腺癌不必“一切了之”

第四十九期 少年感知 
2019年11月29日 北京

李杰夫:化学玩家
田婉濛:古诗文“打起来”
邱菲洋:台前幕后 别样人生
刘元媛:金银花引出的化学
董育之、常效通:从癌症中拉回生命
丁月辰:邂逅古诗词
刘浩哲:血与氧中的生命奇迹
杜雨明:自然的启示
侯昕妍:寻找角落的故事
梁佳楠:什么造就人类的独特

第四十八期 破茧 
2019年11月23日 深圳

舒德干:寻找五亿年前人类由来的证据
孟岩:城村共生
刘陈立:合成生命体
侯莹:寻找自己的身体
王立平:食、色、性和我们的大脑
曹天元:薛定谔猫的生死之谜

第四十七期 微·观世界 
2019年10月26日 广州

喻子牛:拯救海洋贝类
左为:人体器官修复指南
申荣锋:看,黑洞打了个饱隔儿
崔勇:南海一号,八百年的沉船之谜
何志森:移动的美术馆
蒋能杰:被留守的家乡

第四十六期 硬核玩家 
2019年10月27日 北京

孙强:实验动物那些事儿
卢静:四亿年前的鱼脑告诉我们什么?
丛欢:分子玩家
薛鹏:在量子世界中快乐地行走
张瑜:那些我暗中观察的邻居们
王绮彪:木刻敦煌

第四十五期 世界没有答案 
2019年09月22日 江苏苏州

徐颖:未来,北斗和你的一天
王博:琥珀 时光胶囊
周晓锋:万物皆算法
巩岩:探索微观世界的慧眼
高雪峰:从自然到仿生的纳米科技
屈求智:空间的定时神针

第四十四期 视线之外 
2019年09月09日 北京

夏志宏:三体问题与天体运动
邢立达:我们为什么研究恐龙
谭先杰:生命之房
杨晓洋:后宫佳丽三千
魏科:生死攸关的平流层
宿志鹏:艺术家的焦虑

第四十三期 向往的,热爱的 
2019年08月31日 北京

李象益:迎接思维变革的新时代
史军:你真的认识植物学家?
高星: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故事
胡运彪:找鸟窝,我是认真的
刘浩:让世界不再有难做的手术
严永亮:让手机阅读更轻松

第四十二期 万物回响 
2019年07月20日 北京

赵亚辉:黑暗背后
魏勇:中国行星科学教育的未来
马文章:来自苔藓的问候
叶研:你所不了解的职业病
曹臻:已知与未知的边界
姚尚德:身体找路,默剧艺术的转化与出路

第四十一期 新丝路 
2019年06月30日 新疆

王炳华:丝绸之路上的精绝城邦
星汉:诗词漫谈
杨兆萍:世界只有一个天山
张元明:沙漠有自己的“皮肤”
徐新文:“死亡之海”的绿丝带
杨维康:追踪荒野精灵
李星宇:寻声西游记
夏训诚:罗布泊,死亡之海与希望之洲

第四十期 起源 
2019年06月15日 北京

范舟:给星星和星系查户口
万博:超级大陆的节奏
占亮:探索宇宙隐形人
吴妍:恐龙食谱的秘密
黄平:当我们谈论气候的时候
张霜:破解“蚂蚁上树”背后的生态博弈

第三十九期 这一刻,世界打开了 
2019年05月26日 上海

左文文:和黑洞成为朋友
张洪钧:也许我们都小看了睡眠
杨跞:机器人,人类的亲密伙伴
杨学军:脑肿瘤诊治的未来
王文鹏:超强超短激光
李院生:我的南极故事

第三十八期 大梦想家 
2019年04月28日 北京

吴青峰:从万能细胞到万恶肿瘤
张帆:残暴的黑洞
罗会仟:室温超导之梦
张帆:黑水宛若太空
韩拯:一百万种可能的纳米积木
罗春晓:寻找最美的铁道风景线

第三十七期 她的故事 · 另一种力量 
2019年03月30日 北京

王曦:其实你知道
三蝶纪:虫人的昆虫人生
王小萍:捕捉喜马拉雅的风
叶梓颐:星空的力量
单桂华:让数据开口讲故事
储祥蔷:给蛋白质拍电影

第三十六期 定义未来 
2019年01月12日 上海

蒲慕明:脑科技的未来
王建宇:空间的光子对话
安少辉:人体3D全景图像的诞生
陈宏宇:20年追星路
王欣:科幻电影中的脑科学
林旭:营养就是交响乐

第三十五期 粤见未来 
2018年12月23日 广州

温浩:让机器更靠谱地识别人
王彬:仿生材料
林巍: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的梦
陈振江:戏就是活着
冯珑珑:数字宇宙与虚拟星空

陈小平:疟原虫成为抗癌生力军


第三十四期 漫步者Wanderers 
2018年11月24日 北京

张强弓:冰川记忆
袁岚峰:真正的自信是什么
刘夙:给全世界植物起一个美好的名字
高楠:“百年孤独”的阿尔茨海默症
李一夫:雕刻日光之城
李威:城市,也是儿童的

第三十三期 新·界
2018年11月09日 香港

唐克扬:我想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路中华:恐惧时,大脑里都发生了什么
黄晖:我在南海种珊瑚
苏萌:跨越文明1.0的地球局限
刘岱宗:设计,让城市更安全
胡德夫:一首歌的诞生

第三十二期 重启好奇心 
2018年10月27日 北京

戴建武:打造人体4S店
朱赢椿:嗨!你见过这只鸟吗
张润志:玩“虫”之志
王长罡:水龙头的宿命
苏阳:黄河今流
段成荣:关爱留守儿童
非洲的青山:猎豹希拉的故事

第三十一期 盛放40年 
2018年10月26日 北京

周琪:生命的创造与延续‍‍‍‍
王飞跃:知识自动化到平行智能
李栓科:科学传播的魅力
陈云霁:智能之芯
陆朝阳:走进新量子革命
周慧:海洋人的蓝色情怀


第三十期 飞天协奏曲 
2018年09月20日 成都

王亚男:1793年,一只气球坐着一艘大帆船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王明亮:中国空军,中量级拳手如何击败重量级对手
郑伟波:去太空寻找生命的秘密
提玮:飞行20年,蓝天告诉我的那些事
韩桂来:筑梦空天
刘峰:大地到蓝天之路

第二十九期 智造未来 
2018年09月12日 丹东

迟立安:做丹东历史的深情守望者
王博:光的追跑者‍‍‍‍‍
李一平:水下机器人巡游海洋最深处
张洪章:驾驭风和太阳
张立斌:换一种方式耕海牧渔
于海利:感受色彩的眼睛大光栅
张舸:为“千里眼”配“角膜”


第二十八期 追梦志 
2018年07月29日 上海

乔宇:给机器装上“慧眼”,看懂世界科学视界
李斌:CAR-T的故事
佟显乔:无人车眼中的世界
沈俊太:追问银河
孙强:与猴为伴的这些年
郗旺:“树”木记

第二十七期 时间旅行者 
2018年07月01日 北京

李虹:在世界屋脊倾听宇宙的初啼
王琦:看博物馆讲故事
李宏博:揭秘一桩亿万年前的“地质大案”
汪滢滢:女人40的深度影像调查
陈巍:一个马镫的流浪史
朱廷劭:跨越生死时空的心灵对话

第二十六期 思想的合奏 
2018年05月26日 北京

欧阳自远:嫦娥四号与诡异的月球背面
吴彤:寂寞笙歌
蔡天新:从看见到发现
夏笳:让我们说说话
单之蔷:我眼中的冰川之美
王雪纯、吴宝俊:媒体人与科学家的相爱相杀
吴宝俊: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第二十五期 @自然
2018年04月28日 北京

王立松:极端环境下的生命
邢立达:发现第一枚恐龙琥珀
李星宇:跟随我们去寻找远方的寂静
张超:寻找消失的星座
郭雅志:唢呐和我的八千里路
黄泓翔:中国青年在寻找最后的北方白犀

第二十四期 HERO·她的故事 
2018年03月31日 北京

李海宁:看见一百三十亿年前的宇宙
张晨虹:肥胖、糖尿病可能是菌群惹的祸
赵晓霞:七弦漫谈
刘旻昊:改变地球命运的1微米
李娟:地震波,照亮地球内部的明灯
罗丽娟:神舟飞船530秒的背后
张志会:穿越千年的水坝智慧
Mattias Kreck:M的二次方 大提琴与数学的对话

第二十三期 2017年度大会:放歌 
2018年01月28日 北京

唐伯昶:我与返回式卫星40年
付巧妹:万年前的人类基因记忆
杨国伟:高铁,中国制造最亮眼的名片
杨雪:行走的弓弦
徐晓平:数学之美
朱海峰:树语者—消逝的冰川,永恒的年轮

第二十二期 “诗与远方”的征途
2017年11月25日 北京

姜鹏:逐渐睁开的中国天眼
Joseph Graves(约瑟夫·格雷夫斯):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所有时代
陈学雷:天籁,倾听宇宙的声音
蔡时青:让我们优雅地老去
盛振华:历史和未来是最伟大的编剧
胡国平:让世界享受ai的乐趣

第二十一期 世界奇妙物语 
2017年10月29日 北京

王原:人类,超级改进版的鱼
周圣:我心中的古典音乐
戴伟:北漂十几年,我想让中国的孩子都喜欢上化学
张齐兵:大树的秘密
张浩千:像组装机器一样的组配生物
史晓雷:清明上河图,一幅空前写实的技术史画卷
李汀:粉丝们都喜欢叫我首席鉴云官,或者…大脸师太

第二十期 墨子沙龙2017创新大会:探索者 
2017年08月26日 上海

常进:探测暗物质
郭爱克:大脑探秘
崔维成:走进深渊
孙立广:我们在地球两极的脚印
陈云霁:制造机器人大脑
陈冬:太空

第十九期 自由表达
2017年07月21日 北京

聂跃平:为天眼找个家
西奥多‧格雷Theodore Gray:万物皆化学
叶云川:上古传说的音乐狂想
冷冶夫:40年坎坷路
杨林:探寻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证据
曹则贤:什么是物理?

第十八期 生命新知 
2017年06月24日 上海

邓子新:解码DNA
沈竞康:一种新药的诞生
仇子龙:雨人的世界
包爱民:寻找抑郁症的根源
李澄宇:记忆探秘
徐可:病毒战场

第十七期 魔性科学 
2017年05月23日 北京

梁琰:科学美在哪里?
余西龙:捕捉微力
陆凌:如何练就隐身术
白立新:一个水泡的力量
付瑞吉:AI引发的教育变革
王霆:触摸微纳之光

第十六期 粉色先锋
2017年03月31日 北京

陈祉妍:你的心,真的健康吗?
张萌:20岁,女性最糟糕的年龄
沈霞:从36000公里处凝望地球
郝蕾:阅读宇宙
袁春楠:整理的艺术
李翰莹:分享中华文化最美基因

第十五期 认知·破壁 
2017年02月25日 北京

韩遂宁:一根羽毛的重量
李山川:中国人的汉字思维
孙虹烨:一个玩具的脑革命
张云鹏:跑酷,你也可以
叶铮:理解帕金森病

第十四期 新的序章
2017年01月08日 北京

刘通:人工智能的下一个赛点
邓涛:走出西藏
魏红祥:学习的真相
齐兴华:城市,就是我的画布
姚林:欣赏你指挥的音乐
孙小淳:苏颂为什么要建水运仪象台
沈全洪:开一场创客派对

第十三期 最好的教育 
2016年11月28日 北京

皇甫军伟:让教育回家
刘正奎:发现“非凡”儿童
付永:出围墙记
苏清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张静:康陵园与5英镑计划
李兰瑛:六年人生底色

第十二期 “深”度未来 
2016年10月30日 北京

牛北方:找到你的致病基因
张伟:太空探索的大步追赶
朱敏:载人深潜7000米
庞忠和:唤醒沉睡的能源
郑军:未来海底两万里
朱琳:从太空来的土豆

第十一期 理性的美 
2016年9月29日 北京

魏俊华:声音的魔术师
赵闯:创造霸王龙威尔逊
梁琰:科学,原来如此美丽
孙英宝:一支笔认识世界
武定宇:城市的记忆

第十期 创·时代 
2016年08月27日 北京

刘通:聊聊折纸那些事儿
洪平:挖掘洪荒之力
沈俊:定制你的温度
宋海涛:你所不知的VR未来
王欢欢:一个番茄的历史
吴兴世:大飞机的大时代
王育人:微重力下的生存法则

第九期 2016创新大会——未来·已来 
2016年07月17日  上海

李建刚:追逐“太阳”
裴钢:干细胞的研究与展望
潘建伟:探索的动机
贾金锋: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
王坚:互联网、数据、计算
张晓林:让机器人开眼看世界
陈宇翱:冷·酷到底

第八期 自然·本心 
2016年06月19日 北京

蔡聪:从盲人到父亲,如何练习成为一个妖孽
蔡石:生活在别处
张辰亮:博物君的日常,给科学做广告
王媛媛:纪录片,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张宏宝:在纠缠中生存
倪一农:自然的向导

第七期 生命·延续 
2016年05月13日 北京

陈科:生命的基因组
刘钊:让智慧如生命般繁衍
阎石:最温暖的陌生人
叶盛:被创造的与被毁灭的
解焱:保护,我们一起来

第六期 Herself·别样魅力
2016年04月17日 北京

陈艳红:地面30KM以上
邹晶梅:Fascinating Early Birds
任玲:美丽铜话
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
闫妍:从模型至上到思想治国
赵健宏:幸福是自找的
赵佳琪:遇见理想的自己
刘莹:把科学讲给你听

第四、五期 2015年度大会 
2015年12月06日 北京

陈科:癌症研究与精准医疗
江波:赋机器以文明
黎耕:追寻失落的文明
王龙玺:打开性教育的想象
徐星:寻找四翼恐龙
叶盛:敢问药在何方?
张双南:什么是美?
马强:科学传播那些事
钱庄:流动的性
时颖:让爱好发光
谈婧:让别人的妈妈为你做饭
郑永春:人类走向深空

第三期 逐梦之旅 
2014年11月22日 北京

陈宇翱:追梦量子世界
解焱:野生动物与我们
张树义:从亚马逊到南北极
海天:听从内心的召唤
王晋康:对医学的反思
熊林:O2O,让互联网回归本源

第二期 与自然的互动——人·生命·环境 
2014年09月05日 北京

李皓:城市行者
郭耕:“我”对地球的贡献

第一期 互联网时代的大融合 

2014年05月17日 北京


胡正荣: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融合
陈一舟:互联网与未来世界
阎保平:e-Science,在路上
李晓东:互联网治理的未来与挑战




让公众爱上科学文化

近年来,听科普报告日益流行,成了公众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也出现了许多和科普相关的演讲类平台,其中就包括由中国科学院全力打造的“格致论道”新媒体平台。自2014年创办以来,“格致论道”通过许多一线科学家和思想先锋的演讲,分享新知识、新观点和新思想。在这些分享当中,既有硬核科学知识的传播,也有展现科学精神的事例介绍,还有人文情怀的传递。截至2024年3月,“格致论道”讲坛已举办了110期,网络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成为公众喜欢的一个科学文化品牌。

现在,“格致论道”将其中一批优秀的科普演讲集结成书,丛书涵盖了多个热门科学领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的瑰丽多彩,让公众了解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了解当代中国科学家的风采,了解科学研究背后的故事。

作为一名古生物学者,我有幸在“格致论道”上做过几次演讲,分享我的科研经历和科学发现。在分享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和现场观众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公众对科学的热烈关注,也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其实,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对科普日益增加的热情,我不仅在“格致论道”这一个新媒体平台上,而且在一些其他的科普演讲场所里,都能强烈地感受到。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国内社会平台上做科普演讲,到场听众只有区区几人,让组织者感到很尴尬。作为对比,我同时期也在日本做过对公众开放的科普演讲,能够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听科普报告、参加各种科普活动作为家庭活动的一部分。这样的变化是许多因素共同发力促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像“格致论道”这样的平台持续不断地向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产品。


再回想1988年我接到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连这个专业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甚至我的中学老师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的。但今天的孩子对各种恐龙的名字如数家珍,我也收到过一些“恐龙小朋友”的来信,说长大以后要研究恐龙。我甚至还遇到这样的例子:有孩子在小时候听过我的科普报告或者看过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长大后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说明,我们日益友好的科普环境帮助了孩子的成长,也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给现在的孩子带来了更多的诱惑,年轻一代对科普产品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何把科学更好地推向公众,吸引更多人关注科学和了解科学,依然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希望由“格致论道”优秀演讲汇聚而成的这套丛书,能够在这方面发挥作用,让孩子在学到许多“硬核”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方法,建立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徐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多阅读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 self.org.cn,微信公众号: SELFtalks,微博: 格致论道。

格致论道讲坛
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