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未来在此交汇
知识与文化碰撞激荡
这里有自己的海
正在掀起独特的潮
缔造中国航天奇迹
实现高超声速飞行
揭示全新细胞结构
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唤醒沉睡的古佛像
追求重器极致精度
用新科技伸张正义
拯救濒危海洋精灵
2024年10月19日
北京海淀·未来剧院
在这些探索故事里
来感受非一般的潮
邀请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专家。曾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等职。主持国家五项重大航天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是我国低温推进剂火箭主要开创者之一和构建中国航天运输系统新蓝图的导师,为我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与走向世界作出了历史与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IAF名人堂奖、2022年度全国十大科普人物、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等荣誉。
2000年于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在成立实验室的早期,从事细胞自噬领域的研究。最近发现了依赖细胞迁移的新细胞现象migracytosis和介导这一过程的新细胞结构迁移体,目前正对其机制及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少年时爱好音乐,练过二胡,吹过笛子,被父亲逼着练硬笔字。后来读了师范,书法和音乐兼修,师范毕业后,做过几年乡村男教师。因为日渐痴迷书法篆刻,于是入南京艺术学院,专修书法篆刻。学习越久,困惑越多,于是入北大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书法篆刻艺术背后的思想观念。“书法到底是什么样的艺术?”尽管还没有弄明白,但思考并快乐着。作为一个“全职书法人”——练字、研究、教学,喜欢分享自己的书法心得,讲授的《北大书法公开课》全网点击量过千万,恨不得全天下的老幼中青少都爱上书法、练习书法。现为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中国书法十五讲》《中国书法通识》等。
小时候在大佛前画画,就觉得奇怪,佛为什么长得和人不一样,大大的耳朵,高高的鼻梁。长大了,知道佛像是外来的,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佛是按照佛经记述雕刻出来的各种相好。1961年云冈石窟选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我还没出生,但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作为申报的参与者而感到非常荣幸。这几十年来,主持了第20窟西立佛坍塌石块的拼接复原,参与《云冈石窟全集》、《云冈石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云冈石窟志》等大型专业书籍的编写,在各类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尽管能力有限、成绩微薄,但国宝守护之心永恒。
听到有人说:“这个高精度元件,你们中国人是造不出来的”,我痛快地接下了这个活儿!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担任研磨师,二十多年潜心磨砺,成为中国航天科工特级技师、新中国第二代研磨师,为国之重器打造标准。擅长超精密加工以及镜面加工,研磨表面粗糙度精度达头发丝直径的七千分之一,超过机器的测量精度。曾获2023年度“最美军工人”、第九届首都道德模范、2023年度十大“北京榜样”等称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副主任法医师。从小喜欢看福尔摩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从警近8年,始终坚守在侦查破案的前沿,先后受理物证检验案件3000余起,检验物证检材2万余份,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00余份,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准确率达100%,利用DNA技术比对串并、破获各类案件50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余名。同时,研究的现场生物物证可视化、精准化提取,被全国和市局大力推广,并荣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三等奖、2023年感动海淀文明人物等奖项。
听爷爷说家乡的海边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海蚯蚓”,从此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放弃“铁饭碗”,成为一名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学作者、自然生态研究者。现为公众号“流浪自然”主理人、知乎海洋、动物等领域大V答者(ID:一个男人在流浪),合作拍摄野生动物保护纪录片《动物在中国》。作为《物种日历》《博物》《课堂内外》《科幻世界》签约专栏作者,曾获科普中国“向科学要答案年度科普文章大奖赛金奖。现象级纪录片《风味人间》系列科学顾问。目前正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海岸带生态保育和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