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结束的开始」
是一个结束,是一个开始,一个结束的开始,一个开始的结束。有些事物,还没有开始,便已经结束;有些事物,结束了以后,方才开始;有些事物,在开始中结束;有些事物,在结束中开始;有些事物,无从知晓,究竟是开始,还是结束。
任何一种艺术,每一项条件和因素,条件的取舍,因素的具备,内容与形式之间,材料与语言之间,一种或个人或非个人的,停顿与延续,一个开始,一个结束,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一种思考或行动的过程,观念的规则,意识的判断,感觉的专制。
一个结束的开始,是不断停顿的意识绵延,是或可追寻的思维线索,是形式的迭代,语法的断裂,是开始和结束之间的交叠和跳跃。
一个结束的开始,互文和双关的险境,逻辑的悖论,亦是逻辑的自洽。唯有结束才能够开始,也唯有开始才会有结束,关系发生位移,意义重新配置,开放性,赋予主体也赋予客体开放的意义。
过程获得权力,作品获得权力,观者也获得权力,在开始和结束的广域,是被激活的感知。作品通过被观看,再次获得一种新的开始,一个结束的开始。意义不隐藏在作品的背后,意义散播在创作者和观看者之间,目光凝视的场域,意义无所不在,一向如此。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结束是开始的结束,创作是从开始对结束的转译,也是从结束对开始的还原,转译即创作。介于开始和结束的两端,绵延的“之间”,诗的属地,只有过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开始和结束之间,灵光的闪现,莫测地带,非直线的,褶皱的,断裂的,支离破碎的,交叠穿插,对垒和迂回。开始与结束,先与后,显示与隐藏,破坏、塌缩和重生的辩证,周期的幻象场景。
一个结束的开始,是增殖的过程,也是遗漏的过程,一些过程保留下来,叠加,覆盖,另一些过程,抹除了,丧失了。抽象与实有相遇,之间,所交织的况味,比实有自身更为可触,当下的决定性张力。
文/策展人:戴卓群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展览部分作品
#陈若冰
陈若冰不断思索东西方的艺术问题,寻求作品中相对确定的形式里面的不确定的因素,其绘画作品中大量出现“既不方又不圆”的环状或整块纯色图像,来充裕大大小小的欧洲式的直角的画框,将观者的注意力凝聚于色彩的影响及其与形式的关系之上。作品中隐藏着一种源于中国哲学的极简主义的少胜于多的思想同时又具有一种追求纯粹而缓缓走过的、悠长的冥想之路。
#陈丹笛子
陈丹笛子的作品以媒体的共生为特征:她对视频、装置、摄影和文学的使用构成了照亮亲密、短暂的时刻和人类情感所必需的组成部分。她的作品探索了与自然和人工世界反复发生的现象相遇的感知和体验。艺术家的作品探索了自我认识和对她生活环境的观察等中心主题。揭示独特时刻和情感之间隐藏的联系的转瞬即逝的本质是她创作过程的核心。
#多萝西娅·里斯汉姆 (德国)
里斯汉姆自2000年初以来,一直在创作与书籍相关的雕塑类作品,颠覆着人们对书的传统联想。她的作品基于实际的书籍,她对这些出版物进行弯曲、扭折、切割和封装等操作,创造出形式简约、令人回味的作品。里斯汉姆对书籍的处理并不关注文本内容,而是强调书籍的结构,以及它们作为物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她的作品引发了我们对于书籍本身、以及对于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实践的问题:书籍传递何种权威?书如何与时间和记忆相关联?
#范尼·吉奎尔 (法国)
范尼·吉奎尔是一位跨学科、行为艺术家。她的作品在装置、雕塑和行为之间游走,并开发出容纳不同元素的空间,这些元素预设了一个激活的场景。雕塑作为身体的延伸,并通过手势激活,质疑身体和物体、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她的作品探索了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空间和时间在行动中和行动后的关系。
#付小桐
付小桐通过在手工加厚的宣纸上,以不同方向的针刺孔来创作。在她的纸上作品中,她通过一种密集的劳作方式,以精湛的技术在较厚的手工宣纸上用针刺孔。尽管毁坏了纸面的完整性,但当光从不同方向照射而来,形象便在针孔产生的光影间浮现出来。这些不同方向的针孔日积月累,直到缓缓呈现出或宏观如山脉和惊涛骇浪,或微观如生命细胞的图像。
#郭笋
郭笋的绘画处在很多风格元素的交汇点上,情感充沛又高度理性,艺术家个人化的探索延续了欧洲表现主义的绘画传统。此外,他的画面透露出对中国写意精神的谙熟,诸如“守拙”、“留白”、“意境”、“虚实” 等。艺术家通过模糊面部特征或是将形象符号化实现对多样性身份的描述,画面中的形象跨越年龄、性别、阶层甚至族裔来逃避惯性的思维逻辑和评判体系。
#李舜
李舜近年以相机长曝光的方式记录城市夜景的创作经历分享,以“光之线条”组成笔墨,书写个人的山水印记。
在《美丽新世界》等系列绘画中,李舜时图通过隐喻掩盖本质,在书本上的绘画既是改写的过程也是覆盖的过程,绘画附着了人的意识和情感,如同书写历史的过程中无法摆脱人的主观性,主观的叠加导致了历史偏误的叠加,有层次的晦涩性也是这个系列创作中更加耐人寻味的组成部分。
#史成栋
史成栋的作品描绘出了光之境与影之蕴,光与影相交于他塑造的亦真亦假的场域里,在他的绘画中,艺术家强调了“对话”的主旨,光的出现使画面场景形成了一个旋转的能量场。此场中,人与人、人与自然、近景与远景,两两对话。一抹无由而来的紫色成了点睛之笔,带来魔幻了时空的穿梭之感,增添了超现实的意味。“和光”不仅指史成栋作品中常伴随着的“光”的母题,也是艺术家才华内蕴而不露锋芒,坚定地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托马斯·吴 (越南裔美国)
托马斯·吴出生于越南西贡,十岁时随家人搬到德克萨斯州,现生活工作在美国纽约。托马斯·吴通过将丝网印刷,绘画和激光雕刻图像层叠在一起,创造出代表破坏,坍缩和重生周期的幻想场景。其作品的灵感和呈现主要来源于战时在越南长大的个人记忆,图像描绘了人与机器,自然和技术之间的史诗般的冲突,作品由层层开放的空间构成,模糊了想象与记忆之间的界限。
#颜石林
这两组雕塑是颜石林使用了全新的VR技术,在软件中输出“条状物”后再进行材料创作(铝、玻璃和硅胶等),用时下的语言可称为“在线雕塑”、 “赛博雕塑”。古典和经典的雕塑经验让颜石林擅长通过轮廓和形体感知一切。他近些年创作的新雕塑不再还原视觉的真实、传神,而是突破心理和视觉的限制。新雕塑在思想内涵上强调对社会、人类命运的反思,以及艺术家对自身存在状态的探讨。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展览现场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关于策展人
戴卓群
策展人、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物的觉醒”系列展;“长物志”系列展;“文明”计划系列展;“自觉:绘画十二观”;“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等。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展览信息
一个结束的开始
参展艺术家:
陈若冰,陈丹笛子,多萝西娅·里斯汉姆,范尼·吉奎尔,付小桐,郭笋,李舜,史成栋,托马斯·吴,颜石林
策展人:戴卓群
展览日期:2024.8.10-11.11
展览地址:星合·艺术中心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北路100号三亚艾迪逊酒店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