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艺术采访 | 三联人文城市季:发明生活 共筑社区

文摘   2024-12-04 10:30   北京  



2024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以“发明生活”为主题,在成都开展“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主题展览、五场马拉松圆桌、当代剧场演出及一系列在地共创活动。多位城市规划专家、文化学者、艺术家汇聚成都,从不同角度分享对城市人文价值的见解。


今年,以“发明生活”为题,第二届人文城市季,力图挖掘城市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提炼出那些让城市充满人文特质的细节与故事。


李鸿谷致辞


在第二届人文城市季启动仪式上,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在致辞中也谈到成都在今天中国城中的“样本”意义。这座拥有214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是中国除直辖市外唯一突破2000万人口的城市,也是年轻人集聚的热土,14~35岁的青年人口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他们不仅在骑行绿道、打卡太古里、漫步麓湖的过程中,热气腾腾地“发明生活”,还通过AI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前沿产业的实践为世界注入新活力。

“发明生活的背后,是创造世界的另一种可能。”  成都作为创新之城、活力之都,正以包容的姿态和无限的可能性支持年轻人的梦想,这种精神也成为三联人文城市季在此落地生根的重要土壤。

贾冬婷阐释光谱计划


三联人文城市&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贾冬婷主持发布了《城市的100个怎么办》光谱词典。2024年,三联人文城市团队建立了一个以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和需求为核心的人文城市评价体系,邀请50位共创人提炼出100个具有人文特质的词条,梳理出100个具体可感的案例,汇编成《城市的100个怎么办》光谱词典,从衣食住行,到养老、生态、教育等16个领域,为人文城市的构建提供了参考路径。

贾冬婷分享了“光谱计划”的初衷——从生活中看似细小的难题出发,联结出城市系统改进的蓝图。人们可以在词典里找到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将个体的视角汇聚为群体的行动,可以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满被重新设计的可能性。





绝对艺术采访


绝对艺术 X  何志森&褚云&池晓



第一场马拉松圆桌的主题是“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何志森首先发表演讲,从“社区是什么?”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进入,围绕八个问题展开对社区的讨论。我们的城市是否需要社区?社区意味着什么?


在何志森看来,社区是生活的集合点,是人类互动、情感支持与身份认同的纽带,也是连接差异化人群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充满“被看见”和“互相照顾”社会价值的空间。


何志森演讲



绝对艺术

我们注意到,标题定义为游牧时代,您认为当下的游牧时代是什么?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何志森

游牧时代,我觉得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陪伴成长的一代年轻人一直在迁移,比如从小城市迁移到大城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概是中国人的一个底色。在这样的一个流动性特别强的环境,我觉得游牧时代最大的特点可能是跟自己所在的这个土地不需要一种深的粘性!它也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我觉得很难在这个地方建立一种归宿感。


绝对艺术

游牧时代会对我们的未来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何志森

影响很大。当你没有归属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很难建立一种深度的链接,从而很难做出个人贡献。现代人时常感受到孤独或寂寞,孤独是一种状态,孤独是可以享受的,但寂寞是因为空虚,所以我觉得人一直在移动的时候,容易变得寂寞,也会造成一些非常大的心理问题:仇恨、隔离、暴力、极端主义等。人是需要情感的滋养的,社区是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绝对艺术

您认为什么是社区呢?和社群又是什么关系?

何志森

社区是没有物业管理,要靠自己,自我管理人跟人之间的关系。社区是人与人之间有密切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形成一种孤立的生活模式。社区和小区不同,首先住在社区里的人,他具有主体性,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公共空间的维护与治理,没有保安,没有打扫的阿姨,彼此尊重,又互相依赖,共同生活得更美好。社群可理解成社区里有共同价值观或者兴趣爱好的一群人,譬如常见的宠物社群、运动社群。


广东人家养花,而在小区里大家都在养宠物,但养花不一样,养花你需要很长时间,播种、发芽、施肥,开花结果,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植物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反馈,所以你要非常好的耐心,你要去建构人跟植物的关系,你要建构植物对你的意义,而不像让猫狗及时给你提供情绪价值。所以我就突然想到了社区,我觉得像养植物一样,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建造的过程。



何志森演讲


绝对艺术

在社区建立之初,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介入?

何志森

我觉得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社区。如果连社区是什么都没搞明白,社区工作的年轻人在为别人筑立社区,你能相信吗?相信不了。第一步你要知道什么是社区。第二步,你要知道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你需不需要社区?如果你都不需要社区,认为社区可有可无,那很难成为真正的社区工作者。相反如果你觉得社区给予你力量,通过每天跟不同人打交道聊天,今天跟保洁阿姨聊天,明天跟保安聊天,后天跟局长聊天,你觉得从这么多有差异性的人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获得能量,那我觉得你可以去做社区工作。


绝对艺术

社区有哪些创新的方向是您觉得特别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何志森

社区的本质上不是一个创新,他就是我们中国人之前的一个非常固有的生活方式,我们谁都离不开谁。七十年代,我们生活在熟人社会,我的父母在乡村支教,家住在学校宿舍,那时我们的家是不用锁门,客厅永远都挤满了人。很多时候大家是来借钱的,因为我爸妈是唯一有工资的,最后我们的客厅就变成是开放的,反正就有村民、有书记、有老师,各种各样的人在那里,很多时候就借钱,但他们可能借不到就聊天。那个时候村民也会给我们家很多的粮食,因为我爸妈不种粮食,但会养鸡,然后父母就会让学生到家里来吃饭,学生到周末再回家。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抛弃了这个“东西”,筑起了一道道围墙。社区本质上不是一个创新。


绝对艺术

您觉得当下有没有已经建立特别有特色的社区?

何志森

其实现在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觉得可能社会不同层面需要做出不同的努力。权力阶层要做什么?作为个体能做什么?今天大家对什么是社区需要先有个非常基本的判断。媒体需要多传播到底什么是社区?个人需不需要社区?个体需要行动起来,怎么让一个你住的地方变得更好?自我行动和个体的创造性非常重要。



第一场圆桌从左到右依次为贾冬婷、岳阳、何志森、池晓、褚云


麓客社创中心执行理事长、CCC成都社群大会联合发起人褚云从社群运营角度出发,讨论社区与社群的区别,他相信,要尊重个体智慧和决策权让渡,以激发居民的自发参与和社区黏性。


绝对艺术

如何达到理想社区的状态,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褚云

我觉得就是大量地做事情。通过大量产生社交触点,推动大家更多地学习和社交。两个人要交成好朋友,吃一顿饭不够的,频次还是很重要,至少也要吃五六顿饭。我们社区之所以每年招录5000多人次的社团活动,是因为大家在这个场域里的多频连接,更容易建立信任。现在很多时候人们的孤独感或者割裂感,就是人们之间缺乏信任造成的。


我不是特别喜欢社交的人,但是我会适度地去深造一下。以后大家都会变成老大爷,是在一个陌生人的社区里没有活跃性,最后变成了标准化的老大爷;还是就像我到麓湖社区后不断学习和创造,我可能将来成为一个非标准化的更年轻态的老大爷。


第一场圆桌从左到右依次为贾冬婷、岳阳、何志森、池晓、褚云


池晓则从教育角度探讨了青年与社区的关系,他表示,社区本身也是一所学校,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可能性”的启发,让他们通过与真实人群和社会场景的接触,了解生活的多样性和世界的运转方式。


绝对艺术

您觉得现在我们有比较好的社区案例吗?

池晓

我觉得看怎么定义吧。社区也好,社群也好,这些地方在我看来,一个社区就是愿意选择一起生活的一群人,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



绝对艺术

建立理想社区有哪些角度介入呢?

池晓

我觉得最好的介入是首先不要总想着去介入。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要总想着改变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也许他挺舒服的,除非他愿意改变。好的社区尊重是基础,然后才会有依赖。







马拉松圆桌


时间:2024年11月22-23日

(论坛回放参见“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



马拉松圆桌01: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

嘉宾:何志森、褚云、池晓、岳阳、贾冬婷


马拉松圆桌02:超越经验,被互联网塑造的Z世代

嘉宾:董晨宇、茅明睿、王小伟、随易、李伟


马拉松圆桌03: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

嘉宾:蔡师傅(蔡卓毅)、李迪华、孙莉、王求安、苗炜


马拉松圆桌04:如何给一条街道“充电”?

嘉宾:陈菱怡、btr、邓东伟、刘岱宗、曾焱


马拉松圆桌05:城市怎么更“长寿”?

嘉宾:林峥、李虎、李伦、庄明昱、俞力莎




“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三联人文城市季展览



展期:11月1日-12月10日

地点:成都A4美术馆 3F展厅

出品人:贾冬婷

策展人:王懿泉

参展艺术家:

陈秋林、冯立、岳阳、何志森、贺勋、胡向前



共创人:

陈晓阳、董晨宇、董灏、岳阳、郭倩、何哲、何志森、加加大、蒋安丽、李彬彬、李斌、李迪华、廉毅锐、梁骥、梁优、刘岱宗、刘平浩、刘巍、刘阳、刘悦来、卢柏克、马泷、茅明睿、梅林、秦红岭、任仁、孙哲、唐欢、汪剑超、王放、王杰、王明颖、王伟力、王懿泉、王卓尔、吴端、吴佳音、吴起、武洲、徐皓、严飞、杨艳梅、岳毅桦、张佳晶、张淼、钟淑如、周航、周红玫、朱晔、庄家炽


 



艺术商店










往期推荐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绝对艺术 官方群聊

《绝对艺术》杂志致力于对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和专业资讯的整合及梳理,联合国内外最权威的艺术理论家、艺术家、投资人及艺术机构等,对当下最新锐和热点的现象及事件进行严肃而公正的记录和报道,我们努力排除商业干扰,力求打造一本权威、公正、有态度的视觉大刊。


绝对艺术
权威,公正,有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