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报告:中国学术论文数量2023年降低;但这个指标大幅降低、令人担忧!
学术
科学
2024-07-23 06:55
美国
Bringing medical advances from the lab to the clinic.进入到21世纪,中国学者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论文数量迅猛增加,有效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但2024年7月19日Nature杂志新闻版面发表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 2023年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低于2022年;
- 更早的2022年,中国与国际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就首次出现下降,
- 其中中国与美国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早在2017年就达峰、其后持续降低。
根据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团队的分析,中国2022年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较2013年首次出现下降。这一趋势在中美合作论文中尤为明显,自2017年达到峰值以来,中美合作论文比例下降了6.4%,是所有国家中降幅最大的。这一结果与2022年Nature杂志的一项分析结果相呼应。该分析发现,2019年至2021年间,在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具有中美双重身份的研究人员数量下降了20%以上。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美国司法部在Trump执政的2018年曾发起“中国行动计划”,打击所谓科研领域的间谍活动,导致多名科学家受到调查。尽管这个计划在2022年被终止,但仍引发了广泛的寒蝉效应,使得研究人员在合作时更加谨慎。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旅行受限,学术交流活动减少,也对中美科研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中美两国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科研安全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合作。Nature报告中,总结了中美科研合作的下滑对全球科研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中美合作曾产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世界首个石墨烯功能半导体。合作减少将阻碍双方在气候变化、流行病、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共同研究。政治紧张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人才流失,某些国家和领域可能会面临“人才外流”,从而失去宝贵的人力资本。中美两国可能在同一领域进行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科研效率。中美科研合作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双方更加注重国内利益,将科研视为一种民族主义的追求,不利于全球科研合作。Nature报告认为,中美科研合作对解决全球性问题至关重要,应积极寻求恢复合作的途径,并给出三点建议:中美两国应加强科研领域的沟通交流,增进互信,减少误解。建立开放的科研合作平台,鼓励两国科学家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合作。中美两国应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等全球性挑战,将科研合作视为一项共同事业。作为科研人,我们同样对中美科研合作的下滑感觉担忧,但并不认为两国能够在科学领域脱钩;相反,我们认为双方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或者说这两个地球上最重要的国家,不得不通过合作来解决共同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环境、气候,以及广泛的生物医学合作。我一直坚持:中美交好,才是正确且可行的道路。也由此,持续以绵薄之力推动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加强民众间的相互了解。【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2046-9本文只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以作科学文献记录和科研启发用;并不代表作者或本公众号的观点。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而客观的信息视角,我们有时会分享有冲突或不同的研究结果。请大家理解,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证据有可能修改或推翻之前的结论。
编辑:Jessica,微信号:Healsanq;加好友请注明理由。助理:ChatGPT美国Healsan Consulting(恒祥咨询),专长于Healsan医学大数据分析(Healsan™)、及基于大数据的Hanson临床科研培训(HansonCR™)和医学编辑服务(MedEditing™)。主要为医生科学家、生物制药公司和医院科研处等提供分析和报告,成为诸多机构的“临床科研外挂”。
网址:https://healsan.com/
点击👆;From Bench to Bedside, Healsan Paves the Path.(点击👆图片,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辑。或点击“资源”,浏览本公众号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