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无言,标记奋斗者坚实的步履。
回望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五个干成”掷地有声,吹响了全市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号角。
面对湖州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市建设系统闻风而动,在城乡建设事业的广阔天地里,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谱写加快推进“品质新湖州”建设新篇章。
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13个、未来社区12个,创建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7个,完成农房改造9000余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6万套,发放公租房补贴8875户……2024年,全市建设系统在稳中起好步、在进上下功夫,着力稳支柱、防风险、惠民生,彰显新担当、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铺展过去一年城乡建设的壮丽画卷,这是一幅绘满责任与担当的奋进画卷。
湖城全景
■ 城乡品质再提升
在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道路上,如何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全面推进城乡有机更新,湖州给出了答案。
如今,行走在湖州城乡,未来社区可感可触,美丽乡村见富见美,城乡风貌样板区描绘着山水间的幸福,新时代美丽城镇勾画出市井中的美好,一幅城市繁荣、乡村兴旺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春晖未来社区整体风貌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让民生保障有温度,社会发展加速度。我市探索以盘活存量为主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推进产、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面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能级提升。
如何为市政基础设施补短增优?在城市,我市新改建城市地下管网398.34公里,新增停车位9000余个,并实现安吉两库引水工程与西部水厂全线通水,推动市本级供水能力提升至100万吨/日。在乡村,全市共新改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0个,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终端4162个、户用设备685个、纳厂设施582个,平均日处理总量11.12万吨。
如何为城乡融合发展添砖加瓦?随着《湖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指导意见(试行)》《湖州市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导则》等文件相继出台,我市通过做实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老旧小区改造、低效用地盘活等举措,不断拓宽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路径”。全年不仅加快推动4个省级试点片区、11个试点项目建设,还启动58个地块征收、签约面积超400万平方米,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13个、未来社区12个,并成功创建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7个。
提升城乡品质,既要留住乡愁记忆,也要焕发时代风采。去年以来,我市在修编国家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同时,不断推动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助力全市历史文化建筑活化利用率突破78%。
南浔港胡村农房
在湖州,我们欣喜地看到,精细化管理为城市更添气质。全市建设系统推进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暖民心,成功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70个,带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87%、易腐垃圾清运量占比30.09%,助力湖州连续十个季度位列全国中等城市第一,并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全国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优秀城市”的设区市。
眼下,从小区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湖州正以美丽的名义,加速焕新,澎湃向前。
住房是民生之要,“安居”是“乐业”之本 。如何加快推动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亦是加快打造“品质新湖州”的重要体现。
“第80个抽出的是陈美娣,对应房源是怡和家园的‘60型’。”2024年12月20日下午,在湖州市中心城区2024年度第五期公共租赁住房线上抽签仪式现场,听到公证员念出自己名字的陈美娣不禁扬起笑脸,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和亲友分享好消息。
在湖州,一项项住房保障举措在“一砖一瓦”中落地见效,垒砌起成千上万民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美好愿景。去年,全市建设系统精准聚焦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不断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持续完善申请审核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力度、健全违规清退机制等举措,全面提升公租房循环利用效能。
吴兴区新青年大道
面对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我市在创新公租房“国企出房+财政补助”新筹集模式,持续加强公租房兜底保障,实现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的同时,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累计建设筹集房源1.76万套。同步加快棚户区改造,2020年底前开工项目竣工率、2023年底竣工项目交付入住率均达100%。
点亮宜居幸福底色,我市全力补齐老旧小区硬件短板,助力1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并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4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414台。同时建成全省首个市级物业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中心,住宅小区专业物业覆盖率达92.3%,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2.1万个。
随着《湖州市进一步提升住宅建筑品质设计规定》在浙江省率先出台,我市更是锚定“好小区、好配套、好建筑、好户型、好服务”五方面,全力推进“好房子”建设,让“人生只合住湖州”成为现实。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品质住宅……放眼湖州全域,从城到乡美丽蝶变的背后,是全市建筑业“硬核”的发展实力。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培育建筑业示范企业,成功指导新晋升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7家,引进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1家,特、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达到64家。也正因如此,优质建设项目在湖州全面开花。全市建设系统共推荐省钱江杯优质工程21个、国家优质工程1个、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68个,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约975万平方米。
同时,作为全国唯一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积极培育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开展绿色建筑数字化管理试点等方式,不断推动建筑业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引领城乡建设转型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
每一个数据都是建筑业绿色发展的见证。
2024年,全市新增绿色建筑853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78.5%;改造提升工程渣土处置场所6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98.4%,荣获全省能耗双控工作成绩突出集体;3个案例入选全省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案例,入选数量排名全省第三;3个项目上榜全省首批装配化装修试点项目名单。
南太湖未来城
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同样不容忽视。针对建筑扬尘,去年全市建设系统以“打造全省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最优市”为目标,全面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通过明确“1595”工作体系,为扬尘治理工作编制了一幅清晰“作战图”,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治理,进行详细规划和部署。
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去年以来,我市共新改建城市公园9座,新建绿道28公里;建成“席地而坐”城市品牌165个,累计投用环卫作业绿色取水点30个,自来水替代率达50%以上。
回首2024,轻舟已过万重山;
展望2025,前路漫漫亦灿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建设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工作部署,围绕“打造城建铁军、建设品质湖州”总目标,持续开展“强队伍强业绩”实干争先行动,全面落实“一六双十”工作思路,即紧扣一条主线,聚焦六个重点,实施双十工程,奋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实现新的突破,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
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
新的一年,奋斗的号角已激昂吹响,全市建设系统已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继续做孜孜不倦的攀登者、奋斗者。
来源: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