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湖城三绝之飞英塔

文摘   2025-01-24 16:48   浙江  

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塔下街,隐匿着一座古塔中罕见的珍品——“塔中塔”飞英塔,它与“庙里庙”府庙、“桥下桥”潮音桥被共誉为“湖州三绝”。而今,当我们踏入飞英塔这片古韵之地,一步一景间仿佛穿越时空,不觉缓缓步入那千年的历史长廊。


 

1915年飞英塔旧影


据明代陈秉中《重修飞英塔记》记载:唐咸通中,僧云皎过长安时得僧伽大师授予“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湖后建石塔藏之。开宝年间(公元968至976年),忽然有“神光现于绝顶”的奇观异景,遂增筑木塔,形成举世罕见的“塔中塔”构造,并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现”之意而名“飞英塔”。宋景德二年(1005),所在寺院亦依塔更名为“飞英寺”。


飞英塔出土南宋七曲舍利银盒

 

飞英塔出土吴越国嵌螺钿经函之礼佛图

 

石塔二层僧伽大师像


早期飞英塔的景致已难考证。据湖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宋嘉泰《吴兴志》援引的前代“浮图碑记”记录:北宋时的飞英塔“凡三十七层、高六十五丈”。这一数字虽不可轻信,但当时飞英塔为湖州全城仰视的最高建筑却毋庸置疑。后苏东坡主政湖州时曾留有“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的佳句;赵孟頫也曾登临并赋诗“梯飙直上数百尺,俯视层霄鸟背过。千里湖山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


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飞英塔突遭雷击,雷火不仅烧毁了外塔,同时也将唐代精美的石塔震毁殆尽。端平元年(1234年)湖州刺史常同主持重建石塔,并将外塔修葺一新,此后历代多有修缮。1929年,外塔塔顶突然倒塌,内外塔均再遭重创。后逢抗日,烽火四起,修塔之事就此搁置。至解放前夕,飞英寺已几乎不存,仅留一小和尚伴塔而栖。

 

1982年修缮前的飞英塔


1957年春夏,省文管会对嘉湖地区的文物古迹留存情况进行调查,飞英塔被列入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5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飞英塔保护修缮工作,前后历时四年,完成落架大修,并最大可能保留了较完整的宋代建筑形制与雕刻艺术原貌。


修缮中的飞英塔

 飞英塔维修现场工作人员合影


 1982年湖州飞英塔内石塔立面测绘图


修缮后的飞英塔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八面七层,雄浑古朴。虽未施彩绘,但红墙青瓦,朴实无华,更显出历史的沉淀韵味。

修缮后的飞英塔内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湖州许许多多的早期佛寺都已灰飞烟灭,唯有飞英塔历千余年风雨、经数度损毁,但仍矗立于寺庙原址。无论是晨光初照抑或夕阳西下,飞英塔都以其端庄秀丽之姿,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新征程上,它也将继续见证湖城快速发展的点滴。





来源:市建设局城建档案馆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湖州市建设局新媒体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