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校园学生作品选登,转自2024年10月8日《虎门》报
记忆中的最甘甜
作者:彭云熙
打我记事起,妈妈就告诉我,她记忆深处有一种最甘甜,比我吃过的所有糖果都甜,却又不如它们甜。
我问过她为什么,可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始终没有回答我。为此我等了很久。
有天月亮很圆,月光透过窗户玻璃,占桌角面积一片,像被切割的几何图形。
忽然灯打开了,那一桌的美食在我面前一览无遗。那是一桌中秋团圆饭。
刚上小学的我被奶奶宠溺地抱上餐桌,可我只挑我爱吃的,其他半点不碰。
“哎呀,读小学啦,不怕卡到喉咙啦,还不尝尝我们塘厦碌鹅?老甜喽!”爷爷摸摸我的头,指着一盘香气扑鼻的鹅肉。“是呀,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看不到这美味,都是神仙吃的。瞧瞧现在,共产党让咱们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国家富强喽!我们小康喽!快试试!咱的塘厦特产!”奶奶说着便夹给我一大块鹅肉。
咱们家乡的特产?我动了筷。很香,很鲜,很嫩……它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吃在嘴里的鹅肉,很多汁……而且很甘甜。
我不由自主望向妈妈,她的碗里盛着许多鹅肉,吃得正欢。妈妈似乎察觉到我的目光,等吃完一大块鹅肉,才心满意足地、回味无穷地对我说:“宝贝,好吃吧。这是妈妈童年最爱哟,每当逢年过节,爷爷奶奶都做这碌鹅,我就感觉自己好幸福好幸福!于是,我就盼着过大年过节日!”
“那我呢?”我趁势追问,意思是,我啥时候能再吃到这碌鹅呢。
“啧啧,你瞧我们聪明的小孙女……”“咱们云煕好口福哟,你啥时候想吃了,奶奶就做给你吃,好不好!”爷爷奶奶在一旁慨叹。
那鹅肉的甘甜在我舌尖旋转了好几天,才缓缓变淡。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外地的朋友,跟我谈起了塘厦碌鹅,她问这道菜的“碌”是不是“卤”。我几乎都要笑出来了,但因为她是外地的,所以,我又没笑。我开始耐心给她讲解:“碌”这个字,其实是土生土长的东莞话。“碌”其实是“煮”。顾名思义,这道菜不是卤味烹饪,而是将鹅肉浸泡在甘甜的汤汁里,再以猛火热油烹煮之。
她听了我的讲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也不忘由衷地夸我:“看来你对这道菜有情怀,它是你记忆深处的最甜头?”
一语激起千层浪!我忽然想起了妈妈曾说的,她记忆深处的最甘甜……是呀,就是碌鹅,我们祖祖辈辈最稀罕的这份甘甜。它比所有糖果都甜,却又不会如糖果那般甜腻。
在以后的未来,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在我记忆深处有一种甘甜——是家乡东莞塘厦最烟火的甜,也是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的甜!
教师点评:本文选材巧妙,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吃碌鹅,来歌颂党的政策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文布局也独具匠心,由朋友无意间的调侃,与儿时的记忆相连,回到主题字眼“最甘甜”。结尾自然畅想,揭示文章中心。
(指导老师:何 晶)
创刊词
如果说什么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培养他们高雅兴趣,那么,非文学艺术莫属了。
而文学,又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在不算遥远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虎门曾是一片文学热土;曾经,有一份专门为中小学生而创办的《小虎报》,掀起过一片校园文学的热潮,为虎门培育了一批文学生力军。
今天,当年的小虎长大成人了,他们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希望以绵薄之力,再延续那条文脉的传承。因此,就有了今天的这版《虎门校园》专刊。《虎门校园》专刊以选取虎门镇公立和民办学校的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为主,辅以学生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为插图,以《虎门》报增刊形式定期推出,力求为虎门青少年打造一个施展文学才华的广阔平台,并希望藉此再次带动校园文学艺术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