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正文字数:6407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以上
11月11日-13日,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水产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以及知名企业家代表和技术骨干共计近500人参加会议。
参会嘉宾合影
学术年会现场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麦康森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郭异忠,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明洲,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纪委书记何建湘,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艾庆辉教授等参与了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研究员主持开幕仪式。
部分前排嘉宾
本届年会由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水产动物营养分会、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嘉吉微营养与健康科技、江苏富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科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科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科院营养健康研究所、重庆市蜀达饲料有限公司、青岛普维保健品有限公司协办。
会议为期3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技术研讨,推动新型饲料原料的研发、营养与代谢的精准优化、智能化投喂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从而创造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会议同期还设置了“企业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及“研究生论坛”。
【扫一扫,观看直播回放】
↓↓↓
开幕致辞
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郭异忠总裁致辞(线上)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厚杰致辞(线上)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明洲致辞
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致辞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纪委书记何建湘致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致辞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麦康森院士远程发来致辞信,由主持人解绶启研究员代为宣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艾庆辉教授汇报专委会工作
艾庆辉教授在汇报中提到,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为我国水产饲料业和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届年会的六大专题涉及水产饲料的多个前沿领域,包括营养与代谢、营养与品质、亲本与幼体营养、新型饲料原料与添加剂的研发与应用、水产微生态营养以及智能加工与投喂技术等。这些专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针对性地推动细分领域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大国,但在饲料原料供应、饲料生产效率、智能化投喂技术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艾庆辉教授表示,未来专委会将继续秉承“服务水产、服务社会”的理念,聚焦行业发展痛点,围绕水产饲料行业的创新技术、智能化发展等热点问题,加强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另一方面,专委会也将继续组织更多的学术活动、技术论坛和培训班,不断提升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特邀报告主持人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周志刚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冯琳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韩冬研究员、宁波大学周歧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刘文斌教授、湖州师范学院叶金云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李远友教授、苏州大学蔡春芳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黄燕华教授主持12日上午、下午的特邀报告。
大会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印遇龙 院士
分享《肠道微生物群体感应筛选替抗产品》(线上)
群体感应是微生物间通过分泌、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感知浓度变化,监测菌群密度、调控菌群生理功能,从而适应环境条件的一种信号交流机制。通过调控微生物群体感应可抑制病原菌定植,促进有益菌生长与活性,改善肠道上皮功能,促进畜禽营养物质吸收。此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可作为高效筛选替抗产品的潜在靶点。
利用高通量筛选、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可加快替抗产品的筛选与高效合成,创新推动畜禽高效健康养殖。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解绶启 研究员
分享《不同食性鱼类摄食、代谢与调控》
动物的营养特征与其食性紧密相关。例如,tas1r3基因在肉食性动物的摄食偏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在草鱼中,可以通过miR-216b负调节转食后tas1r3的表达,导致成鱼阶段草鱼摄食偏好为草食性。研究还发现,肉食性与草食性鱼类同时摄食鱼粉/植物性饲料,其机体的蛋白代谢反应不同:饲喂鱼粉饲料时,鱼类的蛋白代谢增强;而饲喂植物性饲料时,鱼体的蛋白质代谢减弱。基因结果也发现鱼类的摄食习性与消化吸收及代谢策略密切相关,肉食性鱼类进化出对蛋白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相应的策略,草食性鱼类进化出与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及代谢相应策略。
解绶启研究员表示,鉴于蛋白质资源的紧缺,我们在养殖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养殖目标,通过精准的原料选择、配方设计、加工技术和投喂管理,实现养殖的高效、环保、优质、安全和低碳,以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戈贤平 研究员
分享《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现状及研发方向》
大宗淡水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新品种选育的滞后、病害导致的严重损失、产业绿色化程度的不足、养殖池塘的老化与装备投入的不足、产业链的不完善、消费需求的低迷、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以及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政策的不明朗等。面对这些问题,产业的未来发展应当立足“大食物观”,开发淡水绿色养殖技术,发展环保、负责任的水产养殖,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
四川农业大学 周小秋 教授
分享《从新视角认知霉菌毒素对草鱼的危害作用及功能性添加剂缓解效应》
当前水产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程度被忽视,对霉菌毒素危害的认知主要限于模式动物的毒理作用,而对经济养殖动物的危害认知很少。周小秋教授团队首次系统揭示了霉菌毒素AFB1等通过破坏鱼的功能器官(肝脏、头肾、脾脏、肠道、鳃和皮肤)结构屏障和免疫屏障引起肠炎、烂鳃和赤皮等发病率增加,发现姜黄素有很强的缓解赭曲霉毒素毒性的能力,添加400 mg/kg姜黄素对国标限量的12倍剂量都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苏州大学 叶元土 教授
分享《应用工业化酶解技术开发水产饲料新原料》
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酶解产品的效果远超未酶解产品。工业化酶解技术通过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规模化、自动化、可控的生产环境中,实现了酶解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底物物质组成和结构是酶选择的基础。在应用领域方面,酶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饲料原料中,包括海洋生物、陆生动物屠宰副产物、玉米、大米、小麦副产物、酵母以及昆虫原料等的酶解新产品。这些新原料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原料的利用效率,还为养殖行业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饲料选择,有助于提升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Dr. Vikas Kumar(University of Idaho)
分享《Nutrigenomics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feed efficiency in fish》
Vikas Kumar介绍了提高虹鳟鱼对大豆蛋白日粮饲料利用效率的营养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同位素标记和生长效果评价的方式综合评估不同的虹鳟鱼品种对大豆蛋白日粮饲料利用效率,并对相关试验设计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介绍,而且表示试验结果正应用于新品种的选育当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周志刚 研究员
分享《肠道菌群调控斑马鱼抗病毒免疫的机制研究》
周研究员介绍说病毒病给水产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有效防控手段少。近十年来系列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哺乳动物的抗病毒能力起重要调控作用,宿主—菌群—病毒的三元互作已成为公认模式。肠道菌群是鱼类病毒病研究一直被忽略的内因,解析肠道菌群调控鱼类抗病毒机制有望从三元互作角度开辟新的防控途径。通过试验,认为斑马鱼肠道菌群具有抗病毒功能,并且涉及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鲸杆菌是肠道菌群抑制病毒感染的效应菌。而且团队也在经济鱼类中做类似的研究,寻找能够促进抗病毒免疫的其他的一些有益菌种。
华中农业大学 罗智 教授
分享《水产动物硒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罗教授介绍了硒元素的重要性并重点以黄颡鱼为例介绍了水产动物硒营养生理研究进展。试验显示黄颡鱼硒蛋白家族成员具有与其它脊椎动物相似的结构域,表明它们具有哺乳动物硒蛋白类似的功能,并首次解析硒蛋白S、M、N和SEBP2等硒蛋白的转录调控机理。无机硒和蛋氨酸硒是黄颡鱼饲料适宜的硒源。饲料硒添加差异性影响了黄颡鱼各组织的表达水平,表明硒蛋白家族成员对饲料硒的响应具有组织特异性。
华东师范大学 杜震宇 教授
分享《脂肪酸分解在鱼类代谢稳态调控中的功能》
鱼类天然倾向于利用蛋白质分解供能,导致饲料蛋白质不能充分用于体蛋白合成,从而饲料蛋白质氮的水体排放率高。一般,水产饲料中往往通过提升脂肪水平以达到蛋白质节约效应。然而杜教授等研究发现抑制线粒体β-氧化阻碍脂肪分解,同样促进蛋自质合成。杜教授等通过试验认为mFAO抑制提升胞质中葡萄糖来源乙酰辅酶A水平,并通过Gcn5介导的Raptor乙酰化激活mTORC1通路,从而促进了蛋自质合成。而且,该研究还鉴定出Raptor的去乙酰化酶为HDACs家族而非Sirtuins家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孙永华 研究员
分享《DHA-PA-PG 轴:鱼类胚胎“内源-外源营养转换”机制的新发现》(线上)
孙研究员等对斑马鱼建立了DHA缺乏和DHA增强的遗传模型,对DHA-PA-PG 轴进行研究,发现对DHA-PA-PG 轴的调控会显著影响卵母细胞成熟和卵子质量,而且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内源-外源营养转换中的原肠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并认为DHA-PA-PG轴促进卵黄脂质利用和内源性到外源性营养源的转换(eeNST)。该研究揭示了DHA对提升卵子质量、鱼苗成活率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关键作用。
宁波大学 李成华 教授
分享《刺参非典型 NLRC4 受体免疫功能及调控途径的新认知》
李教授介绍说模式识别受体在免疫系统的激活中发挥关键作用,NLRs作为胞质PRRs成员广泛参与胞内病原的识别,NLR介导的炎症小体装配是抗菌感染的重要途径。刺参中存在独特的与Ig结构域组合的NLR样受体,相关试验结果显示内化的AjNLRC4通过Ig结构域募集活化AjCASP-1形成P20/P10形式,活化的形式的AjCASP-1特异性识别剪切AjMLKL,剪切的AjMLKL不仅诱导裂解性细胞死亡,且直接杀死灿烂弧菌。AjMLKL以类似于GSDMs的活化方式调控裂解性细胞死亡,而不是经典的MLKL磷酸化途径,不同形式的AjMLKL诱导的裂解性细胞死亡同时具有焦亡和坏死性凋亡的特点。
浙江大学 邵庆均 教授
分享《胆汁酸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邵教授介绍了胆汁酸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也提到了如高碳水和高植物蛋白饲料添加胆汁酸对水产动物生长普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等积极评价。并通过相关试验,认为胆汁酸是一种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对水生动物的生长、抗氧化、消化酶活力、肝脏保护、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表现出有益效果。他提出罗非鱼、凡纳滨对虾和塘鲺饲料中胆汁酸的建议使用量分别为:150克/吨、200克/吨和300克/吨。
集美大学 张春晓 教授
分享《低磷通过 Drp1 介导的线粒体分裂导致鱼类肝脏能量代谢紊乱》
磷是鱼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然而饲料中未被利用的磷造成养殖水体磷含量过高,且尾水中磷难以去除。针对这现实需求,开发低磷饲料是减少水体磷污染的有效方法。不过鱼类长期投喂低磷饲料,容易抑制花鲈的生长性能,导致鱼类肝脏能量代谢紊乱,诱导肝脂沉积,导致线粒体功能失衡等问题。通过更细致研究,张教授提出低磷可能通过cAMP-PKA-Drp1信号通路诱导线粒体过度分裂,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异常。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任鸣春 研究员
分享《加州鲈蛋白质精准营养调控技术体系构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力研究员梁化亮代讲)
低蛋白、低鱼粉高效配合饲料是大势所趋。加州鲈在我国的养殖规模大,是我国除大宗淡水鱼外的第二大淡水养殖鱼类。而且加州鲈蛋白质营养需求高,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一般高达30%-45%。梁化亮助理研究员介绍了团队在加州鲈上的精准营养研究,以及鱼粉高效替代蛋白如昆虫蛋白、藻类蛋白、发酵植物蛋白、菌体蛋白、酶解鸡肉粉、大豆浓缩蛋白等,功能性添加剂杜仲叶提取物、绿原酸、保肝利胆素、葫芦巴提取物、三丁酸甘油酯、海藻多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展望通过基于营养的精准选育,逐步实现不依赖鱼粉。
华东师范大学 李二超 教授
分享《对虾亲体脂质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教授认为当前亟需开展对虾生殖营养研究,开发促进对虾生殖的高效配合饲料。在筛选与优化雌性卵巢发育关键脂质方面,他认为胆固醇为最佳甾醇源、磷虾油为最佳磷脂源,建议最佳添加比例为1:4,有效促进凡纳对虾卵巢的发育与成熟。在雄性性腺发育营养需求初步探索方面,介绍了鱿鱼冻干粉显著提高精子总数和精子存活率,且显著降低精子异常比等研究成果。
西南大学 林仕梅 教授
分享《健康与品质双导向的大口黑鲈清洁生产关键路径》
林教授认为未来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配制必须应对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环境场景下动物健康生长和肉质改善的要求,研究特定条件下营养素和功能性物质的供给需求。林教授认为大口黑鲈养殖效益低的原因在于一些饲料引起代谢失调,造成相关功能受损,诱发细菌病毒等病害高发等问题。添加能性啤酒酵母肽可提升肝脏免疫抗炎能力、提升肌肉品质。
河南工业大学 王卫国 教授
分享《我国饲料加工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路径》
王教授提出饲料加工业全面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新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绝大多数饲料企业尚未把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文化,没有提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指标,这是需要做出转变的。其中的关键技术路径,王教授提出了如对饲料原料、添加剂、饲料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研究建立,饲料产品应用的环境影响数据库研究与计算标准化,饲料加工装备能效等级的研究评价与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分析建议。
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滕涛 博士
分享《通威农牧科技创新概况》
腾博士对通威农业发展公司的研发体系和成果、海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通威农发在全国布局了18大研发基地,科技人才团队660+,中高级人才200+,硕博士占比70%以上。还提到了通威农发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技术、市场、生产三端业务,实现产品管理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把技术和数据沉淀在体系中。以及通威农发在海外已布局8家饲料公司,并会加大在印尼、孟加拉等亚太国家投资,持续聚焦前沿科技,为全球水产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通威方案。
【如果您对以上报告感兴趣,欢迎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
更多花絮
企业家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
研究生论坛
文/图 水产前沿 陈晓庆 、曾铃程
本期编辑/ 罗晓雨
右上角星标☆关注,可确保及时收到推送文章
↓↓↓
一起探讨、交流,共同进步
★水产前沿专业为您推送水产行业深度前沿的、极具价值的的各种资讯
★欢迎扫码加小编企业微信,一起探讨!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
聚
前
沿
优
选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