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紧张!中国要小心了!

职场   时事   2024-12-25 11:03   山东  

一、菲律宾强硬回应中国警告

【澎湃新闻】在12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菲律宾军方表示,菲方正考虑从美国购买“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对此,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已多次阐明了坚决反对的严正立场,再次敦促菲方尽早纠正错误做法,按照此前公开承诺尽快撤走“堤丰”中导系统。菲律宾陆军总长加利多12月23日在记者会上说,军方看到了“堤丰”导弹系统在落实群岛防御概念中的功能和可行性。至于采购多少套中导系统,加利多说得视经济能力而定。

【荣茂观察】

菲律宾军方的此番言论,实质上是对中国警告的明确回应,强调菲律宾在其国土范围内享有行动自由,包括部署具有战略意义的中程导弹,并认为这无需他国干涉。

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身的安全需求进行军事部署,但这一权利并非无限制的。当某一国家的军事行动可能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安全时,这种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其“内政”范畴,而是需要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应对的问题。

菲律宾部署提丰导弹系统的举动,无疑是在其国土上竖起了一把锋利的剑,剑锋直指中国等周边国家。面对这样的挑衅行为,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我们秉持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希望菲律宾能够理性看待地区安全形势,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但如果菲律宾坚持己见,无视中国的合理关切和警告,那么中国也必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外交施压、经济制裁甚至军事反制等。

当然,在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国并不希望看到矛盾的激化,更不希望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对于任何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国都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如果菲律宾真的认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占到便宜,那么它无疑是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中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来捍卫自身利益,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而菲律宾则需为其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我们强烈呼吁菲律宾重新审视其决策,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地区的长治久安与各国的共同繁荣。

二、美国遏制中国背后的真相与反噬

【上观新闻】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21日报道,在拜登政府把芯片制造竞赛列为重中之重几年后,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限制中国获取技术的努力并没有阻碍该国的进步,联邦政府对美国国内创新的资金支持才是让美国保持领先于北京的原因。

【荣茂观察】

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美媒揭示了其对华政策的“四手策略”。这四手分别是:通过“小院高墙”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通过多边合作来构建对华制衡的国际框架;通过在西太平洋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旨在对中国形成战略威慑;以及通过外交手段试图避免中美冲突升级。这些策略看似精心设计,旨在确保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但实际上却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

首先,“小院高墙”政策试图通过限制关键技术的出口和投资,打击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崛起。然而,这一政策并未能有效遏制中国的技术进步,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中国的科技企业被迫加大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尤其是在芯片制造、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雷蒙多等美国官员承认,试图通过限制技术获取来阻碍中国发展的努力并未奏效,反而强调了美国国内创新资金支持的重要性。这一坦白无疑揭示了“小院高墙”政策的失败,它并未真正阻碍中国的发展,反而可能促使中国更加独立自主。

其次,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多边合作来构建对华制衡的国际框架,以遏制其全球影响力的扩展。然而,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中并未获得广泛支持。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例如,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等国近年来加强了与中国的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东南亚国家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展开了广泛的经济往来。与此同时,欧洲国家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在经贸领域仍与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拜登政府的多边合作策略,实际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对华阵线,反而可能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

第三,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加强军事部署,旨在对中国形成战略威慑,防止其在该地区采取任何可能威胁美国利益的行动。然而,这种军事压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激化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在南海、东海等地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并未放缓,反而加强了海空力量的建设。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提升了自身的防御能力。美国的军事压力不仅未能吓倒中国,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对抗和不信任,进一步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

最后,拜登政府通过外交手段试图缓和中美关系,但并未能有效解决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事实上,拜登政府在台湾、人权等问题上频频挑拨,导致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其外交策略虽试图缓和表面矛盾,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之间的深层次问题。

从拜登政府的所作所为来看,美媒的揭示可谓是句句属实。拜登自认为他接手的是一个能够确保美国处于优势竞争地位的中美关系,但事实证明,他的政策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加剧了两国之间的对立。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然而中国在科技、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实力仍在不断增强。

时间将更加证明,美国的遏制政策只会让中国更加独立自主,更加有竞争力。那些奉行遏制政策的美国政客,终将见证一个科技上更加强大、经济上更加繁荣、外交上更加活跃的中国。未来,美国将不得不接受与中国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存的事实。尽管拜登政府的“四手策略”可能在短期内引发一些摩擦,但从长远来看,它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三、加拿大对华反制裁回应:人权教师爷的虚伪与双标

【中国日报网】1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外交部网站12月21日公布了对加拿大有关机构及人员采取反制措施的决定,请介绍有关背景情况。毛宁表示,近期加方以所谓侵犯人权为由制裁中方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护中国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中方决定对加拿大有关机构及人员采取反制措施。我们再次强烈敦促加方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在人权问题上搞政治操弄。对此,加拿大日前回应,称要声援被中方制裁的机构和个人。

【荣茂观察】

除了对被制裁的机构及个人表达支持外,加拿大还谴责了中国的行为,并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此番言论,无疑透露出加拿大对中国反制措施的不满与挑衅,更凸显了其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双重标准。

回顾整个事件的起因,加拿大首先对中国实施了无理制裁,并恶意抹黑中国新疆、西藏等议题,中国随后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而中国的反制裁措施是对加拿大挑衅行为的正当回应,旨在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然而,加拿大却对中国合理的反制措施表示不满,声称这是“威胁”和“干扰”。

加拿大这种颠倒是非、倒打一耙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然而,加拿大政府似乎忽视了自己国内同样严重的原住民人权问题。2021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坎卢普斯市发现的215名原住民儿童遗骸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而这只是加拿大历史上对待原住民群体残酷暴行的冰山一角。面对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加拿大政府应该更加谦逊地审视自身的不足,而不是急于对他国指手画脚。

在国际交往中,对等原则是基石。加拿大对中国实施无理制裁,却期望中国能够默许或容忍,这无疑是白日做梦。中国的反制措施,是对加拿大挑衅行为的有力回击,旨在让加拿大明白: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国形象,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真正的人权保护,应基于尊重他国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加拿大如果真心关心人权,就应该先解决好自己国内的问题,而不是在国际上充当人权教师爷,对别国指手画脚。

此外,加拿大还应该明白,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单方面的制裁和施压,只会破坏国际秩序,损害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加两国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而不是通过制裁和对抗来加剧矛盾。

总之,加拿大政府的此次表态不仅揭露了其作为“人权教师爷”的虚伪和双重标准,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加关系的紧张局势。接下来,若加拿大不能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对华政策,回到对等、尊重和合作的正确道路上来,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后果。

四、财政新政揭秘:增发资金将如何精准发力?

【综合新闻】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再次向市场释放了强烈的信号——2025年,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这一消息听起来振奋人心,但不少网友却提出了疑问: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券究竟会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这些钱究竟会流向哪里?

【荣茂观察】

会议明确提到,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并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公布,但从“更加积极”的表述中不难看出,财政政策的力度将远超以往。可以预见,这将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会议提出了明年重点要做的六方面工作,实际上也揭示了增发资金的六大重点流向。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1、支持扩大国内需求

促消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这些措施旨在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

拉投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推进实施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这些投资将重点支持文旅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解读:提振消费的前提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虽然看似与年轻人无关,但实际上是一种快速、可控的发钱方式。这些钱最终会流向消费市场,带动整体经济活力。而基建投资则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国家货运枢纽能力,促进物流畅通。

2、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

解读:这一流向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财政补贴将重点支持有创新能力和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挑战,但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3、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解读:兜底基层民生和维稳是财政资金的重要流向。通过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确保社会稳定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4条至第6条:促进区域协调、生态文明与对外开放

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些流向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从前3条的排列顺序来看,明年增发的货币将首要用于提高工资、刺激消费和基建投资,其次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再次是兜底民生加维稳。这些措施都属于兜底式、保守式的策略,旨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强刺激方案。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能说出来的都是保底任务,不会说出来的是应急方案。如果明年经济不能平稳恢复,政府还有足够的财政空间来实施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

总之,对于广大网友来说,或许更希望看到大规模基建、直升机撒钱和刺激房地产等强刺激措施。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政策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当前的财政政策虽然看似保守,但实则是稳中求进、精准发力的体现。

让我们理性看待财政政策的变化,期待这些资金能够精准发力、有效落地,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