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宣布!中美关系迎来大转折?

职场   时事   2024-12-18 13:14   山东  

一、特朗普示好:中美合作的新契机还是虚幻泡影?

【新华社】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16日说,美中两国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

【北京日报】2024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202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表示,中美如何相处,既关乎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前途命运。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和宽广胸怀。我们愿同美方保持对话、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共同探寻两个大国在这个星球上的正确相处之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荣茂观察】

特朗普的表态罕见地展现了美国愿意与中国进行良性互动的意愿,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究竟是中美合作的新起点,还是仅仅是一场政治秀?我们需深入剖析,以洞察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特朗普的积极姿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它表明,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美国并不排斥与中国的合作。这种意愿的流露,对于缓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具有积极意义。而中国方面,也以开放而直接的姿态回应了美国的示好,明确表示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这种相互的善意,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铺设了一条可能的桥梁。

然而,表态只是开始,实际行动才是关键。以俄乌问题为例,特朗普希望中国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我们也表达了劝和促谈的意愿。这固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中美能否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找到共同利益,携手推动和平进程。

更广泛地看,中美在禁毒、打击跨国犯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领域确实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也能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合作并非易事,需要双方持续投入努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美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依然存在,这无疑给中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美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展现其与中国合作的诚意和决心。一个健康的中美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而非仅在需要时示好,在分歧时制裁。

特朗普的表态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窗。然而,这扇窗能否真正通向合作的光明未来,还取决于双方能否以实际行动践行合作的承诺。毕竟,合作需要双方都付出实际行动。

总之,我们也期待中美能够把握这一契机,共同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事业向前迈进。

二、以色列仍在谋求所谓“大获全胜”!

【新民周刊】以色列“Ynet”新闻网16日报道,以色列在摧毁叙利亚防空设施后开始对叙进行更加猛烈的空袭,相继炸毁了阿勒颇、哈马和塔尔图斯等地的军事设施和重要基础设施。据报道,以色列在夜间对俄罗斯军事基地所在的塔尔图斯省进行轰炸时,更是下了狠手。

【荣茂观察】

以色列声称是为防止恐怖分子夺走军事设施,但实质是想削弱叙利亚的军事实力,消除其潜在威胁,确保自身在地区内的优势地位。在行动中,以色列动用了海、陆、空多种力量,代号“巴尚之箭”的行动涉及范围极广,从空袭大马士革市郊的研究中心、军用机场、导弹仓库,到攻击哈马地区的导弹发射器以及塔尔图斯的武器库等,还通过军舰发射导弹击毁叙利亚海军基地的舰艇,对叙利亚的防空系统、武器制造和储存设施等都造成了严重破坏,以方宣称已摧毁叙利亚70%-80%的军事资产,试图让叙利亚的军事力量沦为“游击队水平”。

另外,以色列对俄罗斯军事基地所在的塔尔图斯省等地发动攻击,一方面是在试探俄罗斯,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在叙利亚的生存空间。塔尔图斯有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存在,是俄海军地中海分舰队驻扎地之一。以色列此次炸毁塔尔图斯省的大型弹药库等行为,引发了剧烈爆炸,威力堪比3级地震,还出现辐射情况,这是对俄罗斯的严重蔑视,更是以色列对俄罗斯的“鞭笞”,内塔尼亚胡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告诉普京,俄罗斯的叙利亚政策已经没了,俄方的工作中心应该转移到乌克兰,而不是阻止以色列进一步蚕食叙利亚。

对于内塔尼亚而言,当前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叙利亚混乱的真空期,在最后不到一个月里,尽可能实现大胜,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而叙利亚人而言,以色列的狂轰滥炸,只会导致叙利亚局势更加复杂难控,当然最苦的还是叙利亚民众,他们以为反对派会改变自己的苦难,却没想到带来的是更多的苦难。叙利亚现状,实乃人间悲剧。

三、超预期政策能否扭转市场颓势?

【央广网】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部署,研究明确贯彻落实举措。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一是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更好支持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三是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四是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五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荣茂观察】

上周,两场重量级会议接踵而至,带来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旨在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赤字率的预期,无不彰显出政策层面的决心与力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些超预期的利好并未能如愿点燃市场的热情,反而引发了连日的下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与玄机?

市场的反应,首先暴露出了熊市思维的根深蒂固。在利好消息公布之前,资金往往提前布局,炒作预期;而一旦利好兑现,无论是否超出预期,资金都会选择获利了结,撤离战场。这种“买预期、卖现实”的操作手法,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更深层次地,它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于政策效果的深深疑虑——即便政策再给力,真的能够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吗?

此外,市场对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解读也充满了分歧与误解。政治局会议与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差异,被某些市场人士错误地解读为政策层面的犹豫与反悔。然而,这种解读不仅忽视了会议规格与性质的差异,更忽略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严谨与审慎。事实上,“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正是为了打破常规、创新工具,以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应对通缩、促进经济复苏。央行创设的5000亿互换便利和3000亿回购再贷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些举措不仅超预期,更在关键时刻为市场提供了宝贵的流动性支持,助力股市完成估值修复。然而,市场的犹豫与徘徊并未因此消散。究其原因,还在于当前估值虽已回归正常,但业绩却迟迟未能跟上。这几年来,业绩与ROE的持续下滑,使得即便股市在估值的推动下有所上涨,也难以掩盖业绩层面的疲软。二级火箭的逻辑告诉我们,业绩才是驱动股市持续上涨的关键。然而,三季度业绩的不尽如人意,以及四季度经济数据的复苏不明显,都让市场对未来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面对当前的市场困境,我们无需过度担忧。年底的市场往往趋于平稳,指数也已取得了一定涨幅,市场参与者或许都在静待业绩的改善。而跨年之际,市场往往会出现行情的变化——无论是突然上涨、下跌,还是风格的切换,都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在此之前,保持耐心、静待时机,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