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有变!高度警惕!

职场   时事   2024-12-17 15:11   山东  

一、东亚格局暗流涌动:美日韩同盟或生变

【新华社】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15日报道,在韩国国会14日通过弹劾总统尹锡悦的动议后,日韩外交即将陷入事实上的停滞状态。虽然此前日韩之间通过领导人的直接沟通促成了关系改善,但目前对关系可能重回艰难局面的担忧情绪正在上升。日韩原本的合作氛围也可能受到影响。

【荣茂观察】

近期,东亚地缘政治出现微妙变化,韩国亲美、友日政策的倡导者尹锡悦的政治地位发生动摇,这引发了人们对美日韩同盟关系稳固性的关注。这一变动不仅预示着东亚政治版图的潜在重组,更为中日韩三国在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来看,尹锡悦政府推行的亲美、友日政策在韩国政坛并非一成不变的传统选择。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可能导致日韩关系回归到相对冷淡的状态。而若特朗普再次成为美国总统,其外交政策可能更倾向于双边主义而非多边合作,这将进一步影响美日韩三国之间形成稳固联盟的可能性。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可能导致美国与其盟友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并要求盟国承担更多防务开支。在这种情况下,日韩两国为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可能会寻求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

在这一变局下,中日韩经贸合作确实迎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成为一种合理的战略选择。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三大经济体,深化彼此间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外部压力,还能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岛内媒体所提及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前局势似乎为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的深化铺设了有利轨道,但实际的推进过程绝非坦途,充满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首要挑战在于如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与领土争端。这些敏感议题如同暗礁,稍有不慎便可能触礁搁浅。其次,韩国未来的政治走向,特别是新政府如何在地区格局中找准定位,将直接影响三国合作的深度。再者,作为东亚重要国家,日本能否摆脱历史包袱,积极展现推动三边合作的前瞻性和决心,将是合作能否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美日、美韩之间根深蒂固的军事同盟关系,可能对任何旨在加强中日韩经贸联系的战略调整构成制约。

总之,在当前背景下,中日韩三国确实在经贸合作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各方展现灵活务实的态度,还需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以确保区域和平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在此过程中,中国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话交流,增进三方互信,共同探索符合东亚特色的合作之路。

二、欧盟新内阁上台即挥制裁大棒,中国如何接招?

【综合消息】12月16日,根据法新社报道,欧盟委员会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欧盟已通过针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措施。根据这份最新的制裁,欧盟首次将中国1名个人和2家协助“规避”欧盟制裁的实体,以及4家所谓向俄罗斯军方供应敏感无人机部件和微电子部件的实体进行制裁。

【荣茂观察】

欧盟委员会新一届内阁刚上台,便通过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措施。根据法新社报道,欧盟首次将中国的一名个人和两家实体列入制裁名单,指控它们协助规避欧盟对俄制裁,同时还有四家被指为俄罗斯军方供应敏感无人机部件和微电子部件的实体也受到制裁。这一举措显然意在向中国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与俄罗斯保持正常经贸关系将付出代价。

欧盟官员明确表示,全面制裁的举措向中国传达了非常严肃的态度。欧盟委员会新一届内阁上任仅半个月,便迅速采取行动,显示出其对中俄关系的高度关注和强硬立场。然而,欧盟此举传递的不仅仅是警告,更是一种战略意图:通过施压中国,迫使北京在俄乌冲突中采取更为符合西方利益的立场。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欧盟的制裁显得缺乏依据。中国始终强调,它并未向俄乌任何一方运送武器,并对军民两用产品实施了严格的管制。中国与俄乌双方都有正常的经贸往来关系,这本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常态。因此,欧盟对中国的制裁不仅没有道理,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公正的干涉。

更重要的是,俄乌战争对中国而言,本质上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冲突,与我们并无直接关系。中国和其他中立国家一样,坚决反对战争的外溢效应,反对通过制裁扰乱全球经贸秩序的做法。欧盟对中国“亮拳头”,实际上是在试图将这场地区性冲突国际化,进而影响到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面对欧盟的制裁,中国有权采取反制措施,捍卫自身的利益。事实上,中国已经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欧盟单边制裁行为的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制裁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只会加剧紧张局势,损害各方利益。中国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抵消欧盟制裁的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使得任何试图孤立中国的努力都难以奏效。相反,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总之,欧盟的第15轮制裁不仅是对俄罗斯的打击,也是对中国的一种战略威慑。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俄乌冲突,反而可能加剧国际社会的分裂。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发展。欧盟若想真正实现和平与稳定,应当摒弃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与中国及其他国家一道,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分歧,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三、中美科技协定续签背后的新博弈态势

【综合新闻】近日,中美两国政府宣布续签中美科技协定,为期五年。此举标志着两国在科技合作领域继续维持着一种微妙且复杂的平衡。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该协议作为首批合作协议之一,每五年续签一次,已然成为两国科技交流的重要纽带。然而,此次续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拜登政府曾两度推迟,直至12月13日才最终尘埃落定。

【荣茂观察】

深入分析此次续签的新协定,可以发现它与以往存在三大显著区别。首先,合作范围被限定于政府间,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被明确排除在外。这一变化无疑缩减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原本可能更加蓬勃的民间科技交流变得沉寂。其次,合作内容偏向于传统技术领域,如气象、地质等,而半导体、AI等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则被排除在合作范围之外。这反映出美国对核心技术外流的警惕,以及在中美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决心。最后,合作层次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阶段,商业应用性质的试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合作被边缘化。这进一步限制了中美科技合作的实际效果,使得合作更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合作的具体形式,也深刻折射出美国在当前科技竞争格局中的战略考量。美国并不希望全面科技脱钩,因为这将对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然而,美国更不愿看到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迎头赶上,甚至实现超越。因此,美国选择了一种更为精细的策略: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脱钩,以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这种策略的实施,无疑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的紧张氛围,也为全球科技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特朗普重新上台,他是否会否决这份新签订的中美科技协定呢?从政治现实和利益考量的角度出发,这种可能性并不大。特朗普政府虽然以强硬姿态对待中国,但公开否决这份协定无疑会授人以柄,让中国有机会指责美国是“科技战”的始作俑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协定的续签能带来实质性的科技合作。相反,后续合作可能更多只是象征性的,难以促成真正的科技交流和成果共享。

面对这一新态势,中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机会,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新空间。同时,对于美国的技术脱钩策略,中国应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加强国内科技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性,来应对可能的科技封锁和挑战。

总之,《中美科技协定》的续签虽然为两国科技合作保留了一线希望,但合作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中国需坚定自主创新之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机遇,同时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

-----------------------

觉得不错请分享


荣茂观察
原“THLDL领导力”。作者:李荣茂,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原清华大学领导力创办人、资深投资人。站在中国立场分析国内外政经走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