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公室在陆家嘴旁边,抬头是魔都三件套,低头是一座学校。
摸鱼的时候,看着楼下天真灿漫的初中生,就会不自禁地想到同样天真灿漫的A股股民。
昨天出了一条新闻,说 “中国上市公司回购金额首超股权融资”,一堆小韭菜欢呼要涨,甚至说现在是A股“回购牛”的起点。
只能说,这部分人对市场的理解,可能和我们楼下的初中生差不多。
甚至可能需要去初中重修一下语文课,再做几篇阅读理解。
这里也跟大家插播一条非常实用的A股小常识。
如果一个利好信息,你一看就懂,那它大概率是真利好,你需要担心的是市场有没有出现抢跑。
而如果一个利好消息,你看了觉得似懂非懂不像人话,那它大概率不是真利好,只是包装出来的假利好。
因为真利好,他们绞尽脑汁写得也会让你一眼看懂。而假利好,就要反复包装以免被看破真相。
就像看美女,真美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假美女带妆时虽好看但别扭,不带妆则完全不敢见人。
我们来详细解读这条新闻。
先简单说一句回购和融资。
回购,就是上市公司去市场买股份,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往市场里打钱。
融资,就是上市公司去市场卖股份,你可以简单理解成从市场里要钱。
小时候有没有做过令人无语的水池子同时注水抽水的应用题?
回购,就是往市场注水,有利于股价上涨。
融资,就是从市场里抽水,不利于股价上涨。
那新闻里说的“中国上市公司回购金额首超股权融资”,就是说上市公司的注水量多过了抽水量。
理论上,这是一条利好消息。
注意,只是理论上。
我们来实际解读一下这条新闻。
首先,“中国上市公司回购金额首超股权融资”,这句话是不是事实?
是事实。
截至10月20日,中国市场回购金额为3503亿,而融资(也就是新股上市+增发)金额为3492亿。
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064亿和12635亿;前年是1956亿和19382亿。
所以,回购超融资,而且是首次超融资,这是没问题的。
问题出在哪呢?
第一 ,出在主语。
新闻的主语,是“中国市场”,而不是A股。
事实上,在3503亿的回购金额中,A股只占了1482亿,剩下的2021亿全部都是港股市场回购的。
而A股今年股权募集的资金规模,是2364亿。
也就是说,如果单看A顾,那么今年仍然是募集资金大于回购资金的状态 ,A股仍然是一个“融资市”。
而之所以把新闻主语定为“中国市场”而非“A股”,就是要硬沾隔壁港股的光。让一些看一眼新闻标题就过的朋友,产生A股不再是“融资市”的错觉。
其次,单看港股市场,2021亿的回购金额非常大,是2023年的两倍。
但是,光腾讯一家今年就回购了824亿,而腾讯+汇丰+美团+友邦四巨头的回购总额更是达到了1630亿,占到了港股总回购比例的80%。
也就是说,港股历史最高的回购金额,主要是由四巨头支撑起来的。
对于没有买四巨头股票的投资者,历史最高的回购额,其实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如果明年四巨头调整了回购策略,那这个新高的回购额,很可能就无法持续。
最后,我们来看今年中国公司回购之后的用途。
我们要搞清楚,公司回购股份,并不一定就是有利于咱们普通散户的。
公司回购,一般有三种用途。
第一种,叫持有并择机卖出。
也就是说,公司认为自家股价被低估,拿现金出来做个短线。
现在买一万股,以后也会卖一万股。
硬要说了话,对投资者而言这勉强也算是个利好,毕竟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但利好的力度非常小。
第二种,叫股权激励。
这是个谜。
理论上,股权激励是必要的。
把股权分配给核心员工,能保证核心团队的稳定性,也能最大力度提高牛马的积极性。
尤其是一些关键位置的顶级人才,你不给股份,人家根本就不可能来。
但在实际操作上,股权激励到底是给到了关键员工,还是董事长小姨子,普通散户还真没什么办法去辨别。
所以,针对这种回购,我们只能说一句正确的废话:对于有良心的公司,回购做股权激励是利好。对于不要脸的公司,回购做股权激励是利空。
第三种做法,叫回购并注销。
注销的意思,就是这部分股权没有了。
本来一块蛋糕11个人,我掏枪出来毙掉两个,那剩下9个人每个人能分到的蛋糕就变大了。
所以,回购并注销一定是对投资者有利,它能直接提高每股的实际价值,比直接拿钱出来分红要更好。
比如苹果,在过去十年平均盈利增速仅有8%的情况下,靠着大额回购并注销,同期股价大涨14倍。
那说了这么多,今年有多少公司回购股份后选择“回购并注销”呢?
数据统计,回购比例居前的50家公司为例,其中仅有21家公司的回购目的纯粹是用于注销。
还不到一半……
所以,总的来说,你要说今年A股港股的回购力度大于过往,这确实是事实。
但至于什么“回购牛”起点,那完全就是扯淡。
只能说啊,咱们在A股看消息的时候,还是得多长10086个心眼子,才能做到多赚钱、少亏钱啊。
大家如果遇到一些不知道怎么解读的讯息,也可以直接加入我们的内部群,让我们的研究员帮你去伪存真~
P I C U S
派克斯研究院
派克斯为啄木鸟的音译,我们是一家独立基金投资服务机构,运用深度数据及独家资源,通过对基金产品、基金公司,行业赛道和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为用户找出投资痛点,提供专业配置及交易建议,筛选好基金,构建优质组合,最终实现多赚钱少亏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