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次鲁班外出学习,鲁班人的言行状态都无形中影响着同行的非鲁班人员。7月22日-7月31日,“2024鲁班智星美国行”近三十位鲁班家人和孩子们跟随鲁老师前往美国学习。这次中方的领队是带过今年鲁班尼泊尔学修团的林娟,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资深国际领队。她的两次带队都获得了鲁老师和团员们的高度认可与赞扬。回来后,她写下了第二次接触鲁班的心得感悟,特别分享大家。
有了今年3月份第一次接触鲁班做领队去尼泊尔的经验,对鲁班和鲁柏祥老师,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出发前一周左右,得知这次出行美国的同学,基本是爸爸或妈妈带着孩子的组合,全团大人孩子占比是各占50%?我心想,孩子这么多,小的才9岁,大的也未满18,鲁老师给孩子们指定标准,“立”规矩,是否会在尼泊尔学修团的基础上,调整一个“减弱版”?事实告诉我,并非如此。
鲁老师并没有因为是孩子,而给大家“松绑”。应该说,从孩子可以达到的标准来讲,对他们的要求反而更高。
一落地纽约,鲁老师就要求,大人孩子平等对待,3个队的队长必须孩子来当,副队长大人来当,父母和孩子必须拆开来,交叉在别的队伍,不能在一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绝了!
鲁老师真的是有大智慧和魔力,这样的人员分配和调整,在实践中给了大家很多的惊喜。
“独立”是人生成长的必修课,成长的过程,不是克服困难,而是习惯困难。只有成为超级个体,才能成为超级大V。我们的孩子远比父母想像的优秀。“断奶”后的每一个孩子,被激发出了各种潜能。放手后的家长,反而多了一份从容和松弛。
美国之行的每一天同学们都在成长,孩子们的行为发生了蜕变,从一开始的玩手机、打游戏、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奔跑、嬉闹、丢三落四、作业感悟老大难、惧怕发言、遇事缩在家长背后……
经过几天的列队、早会、作业、总结、分享,无形中发现孩子们已经完全忘了玩手机这回事。每一次交流和分享,大家都主动融入,积极探讨、踊跃发言、作业感悟越写越走心。无论走到哪里,用餐光盘、进出扶门、座椅归位、节约资源、行走谦让、有序出行……慢慢地大家形成了自动模式,真的是一路向阳看花开。
人人行为有标准,心中有他人,列队前行已经成为了鲁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真的是有趣通往自律,自律通向体面。让老外也不禁打听、好奇、拍照,让世界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中国少年”!
鲁老师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和不辞辛劳的标准化输出、言传身教,根据环境融入,给大家做各种案例分析 ,让同学们懂得了何为自由的真正意义,带领大家慢慢地从束缚走向自由,从感性走向理性,冲破枷锁,解放思维。
林希老师的课程有温度,有视角,很真诚,内容非常接地气。林老师贴心从生活的角度,教会大家很多生活小技巧。
两位鲁老师从世界的角度,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人类前沿科技,探访世界一流学府,面对面的与国际顶尖人才进行交流,打开了同学们的眼界,提升了大家对出国留学的高度认知。
同时,让大家能够从时代的角度、全球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去深度反思,过去不可以改变,但未来可以。让同学们在看世界的同时,也在找真正的自己,让每一个人对未来自己想走的路,有一个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知,有了一个“立”体的呈现。
少年强则国强,无可厚非,鲁班的同学是幸运的。不仅自己可以亲身感受鲁老师的点化;同时,也让“鲁二代”能够在同龄人的基础上,接受鲁班“行走的课堂”这种世界顶级教育理念的超前“点拨”。这样的一次游学成长过程,让同学们都了解,独立和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修价值连城,甚至会改变孩子的一生,真正意义上让孩子们从独立思考的角度,认识到“人生的意义”!
林娟(右一)与鲁柏祥老师一家
近距离接触世界顶配教育家庭(鲁老师、林老师、鲁林希),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好的家庭教育的天花板应该是怎样的。有幸遇见,何等荣幸!真切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巨匠家庭”的修为。三位老师为我们“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中国有这样高学历、高素养、高修为、高智感、做事落地的知识分子家庭而自豪!
放眼全中国,目前还没有遇到游学夏令营有这么高规格的师资配置和如此深度的大学资源分享。鲁老师把同学们真正能够学习到多少,作为此行美国成长智星的教学目标,始终置顶,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始终“立”到了最高位。全程不放过任何细节,一路分析、打磨。用无微不至的标准,让同学们的印象不止想象。
如果每一位教授、学者、老师,能跟鲁老师一样,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不断修正、倾注全力,言传身教,把自己最好的资源,“立”于同学之前,无私分享,帮助同学们开花结果,我们的未来教育何愁!
一字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