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事故直接原因分类
(二)按职业建康分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一)直观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经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在某些传统行业中,企业可以对照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凭借安全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类比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比如,在一个新的建筑项目中,可以参考类似已完成项目的经验和统计数据,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从初始事件开始,按时间顺序分析事件发展过程中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后续发展,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例如,在一个新的化工生产系统中,可以利用事件树分析法分析各种可能的事故场景,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结果出发,通过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美国拉氏姆逊教授曾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大规模、有效地使用了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了核电站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内容
(一)多方面综合识别
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例如,若厂址处于地震带附近,就需要考虑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若周围有河流,需考虑洪水对生产设施的影响。
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合理的功能分区能有效降低不同危险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
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确保运输通道畅通,避免交通事故和货物堵塞。
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坚固的建筑物结构和合理的防火间距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有效的保护。
工艺过程: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预防性技术措施;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联锁装置;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同时,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还可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主要设备装置: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不良的作业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识别注意事项
危险危害因素分布: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伤害方式途径: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有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能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
五、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设计阶段对策
消除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例如,在工厂设计中,合理规划工艺流程,避免危险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据统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可消除约 30% 的潜在危险。
预防措施: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在电气系统设计中,采用绝缘材料、接地保护等措施,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减弱措施: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例如,在噪声较大的设备周围设置隔音屏障,减弱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隔离措施: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将易燃易爆物质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通过隔离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生产施工阶段对策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危险有害因素的机会。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的风险。据相关数据显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后,事故发生率可降低 40% 左右。
设置安全装置:
防护装置: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防护罩,防止人员接触到运动部件。在一些加工车间,安装防护装置后,机械伤害事故明显减少。
保险装置: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保险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电源或停止设备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起重机的超载限制器就是一种保险装置。
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设置明显的信号装置和危险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潜在的危险。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机械强度试验:一方面,通过设计计算保证机械强度;另一方面,还要每隔一定时期进行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例如,对起重机的钢结构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负荷。
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使用经安全认证的电气产品:确保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使用合格的电气产品可以降低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重要设备设施和仪器有备用电源:在突发停电情况下,备用电源可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停电引发的事故。
应用各种防止人身触电的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接地装置等,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电气防火防爆、应用防静电防雷电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采取电气防火防爆和防静电防雷电措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例如,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可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安置机器设备:使之符合工人操作习惯,操作方便,使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事故的发生。
工作场所的通道,设备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墙壁、柱子之间的距离要符合安全要求:确保人员在工作场所内能够安全通行,避免碰撞和挤压事故的发生。
工作场所有存放工具、毛坯和成品等的箱、柜、架板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减少因物品乱放而导致的事故。
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地面平整: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和工作积极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选用取得国家指定机构颁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安全鉴定证。例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都是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
防毒用品要严格管理,统一洗涤、消毒、保管和销毁:在一些有毒有害作业环境中,防毒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某些防护用品要有检验、维护、修理措施: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危险源辨识案例分析
(一)化工行业案例
(二)建筑行业案例
(三)家具生产行业案例
(PPT来源于网络)
公众号内资料获取方式
(每人每天限免费领取1份资料,多转无效、不支持1天转发多篇分多天获取。每天20:00-21:00核发资料。)
①原文件获取方式一:分享本文到安全群(不少于100人,转发大于3分钟后截图)+文末点击在看截图给文末小编微信。
②原文件获取方式二:分享本文到者朋友圈(不少于1小时)+文末点击在看截图给文末小编微信。
③原文件获取方式三:点击阅读原文,加入EHS文库会员下载源文件及海量安全资料。
④原文件获取方式四:单个文件或每组图付费领取(10元红包)。(联系微信:ehswk-com)
⑥福利:扫下面二维码进安全微信群领取更多免费安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