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方法丨36页

文摘   2024-10-11 08:37   湖南  

PPT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方法丨36页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危险源辨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伤害。例如,河北安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 “智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源辨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重视安全投入。通过计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风险率,能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投入的多少,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同时,危险源辨识可以促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从 “事后处理” 转变为 “事先预防”,将 “单一管理” 转变为 “全面管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及贯穿于整个企业时间的系统安全管理;将 “经验管理” 转变为 “目标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据统计,在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使事故发生率降低 30% 至 50%。由此可见,危险源辨识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事故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一是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等。二是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含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等共 15 种;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易燃易爆性物质、有毒物质等;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等。三是环境因素,分为室内、室外、地下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四是管理因素,涵盖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未落实等。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 20 类,如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据统计,在众多事故分类中,机械伤害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 15%,触电事故约占 10%,高处坠落事故约占 12% 等。

(二)按职业建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危害因素分为 7 类。生产性粉尘,如无机粉尘、有机粉尘以及混合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疾病。毒物,如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等。噪音与振动,长期处于噪音与振动环境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神经衰弱等。高温、低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引发中暑,低温环境可能导致冻伤。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他伤害因素包括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等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等外部因素对企业安全投入和治理的影响。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一)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
  1.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经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在某些传统行业中,企业可以对照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凭借安全管理人员的丰富经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优点是简便、易行,但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1. 类比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比如,在一个新的建筑项目中,可以参考类似已完成项目的经验和统计数据,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二)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1.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从初始事件开始,按时间顺序分析事件发展过程中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后续发展,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例如,在一个新的化工生产系统中,可以利用事件树分析法分析各种可能的事故场景,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从结果出发,通过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美国拉氏姆逊教授曾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大规模、有效地使用了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了核电站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

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内容

(一)多方面综合识别

  1. 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例如,若厂址处于地震带附近,就需要考虑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若周围有河流,需考虑洪水对生产设施的影响。

  1. 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合理的功能分区能有效降低不同危险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

  1. 道路及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确保运输通道畅通,避免交通事故和货物堵塞。

  1. 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坚固的建筑物结构和合理的防火间距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有效的保护。

  1. 工艺过程: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应从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进行考查,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预防性技术措施;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联锁装置;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同时,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还可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 主要设备装置: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对电气设备可从触电、断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等方面进行识别。另外,还应注意识别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如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等的危险、有害因素。

  1. 作业环境:注意识别存在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的作业部位。不良的作业环境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 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识别注意事项

  1. 危险危害因素分布: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

  1. 伤害方式途径

    •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

    •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有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1.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能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

五、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设计阶段对策

  1. 消除措施: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例如,在工厂设计中,合理规划工艺流程,避免危险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据统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可消除约 30% 的潜在危险。

  1. 预防措施: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在电气系统设计中,采用绝缘材料、接地保护等措施,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

  1. 减弱措施: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例如,在噪声较大的设备周围设置隔音屏障,减弱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1. 隔离措施: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将易燃易爆物质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通过隔离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生产施工阶段对策

  1.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危险有害因素的机会。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受到机械伤害的风险。据相关数据显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后,事故发生率可降低 40% 左右。

  1. 设置安全装置

    • 防护装置: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防护罩,防止人员接触到运动部件。在一些加工车间,安装防护装置后,机械伤害事故明显减少。

    • 保险装置: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保险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电源或停止设备运行,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起重机的超载限制器就是一种保险装置。

    • 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设置明显的信号装置和危险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潜在的危险。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1. 机械强度试验:一方面,通过设计计算保证机械强度;另一方面,还要每隔一定时期进行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例如,对起重机的钢结构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负荷。

  1. 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 使用经安全认证的电气产品:确保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使用合格的电气产品可以降低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概率。

    • 重要设备设施和仪器有备用电源:在突发停电情况下,备用电源可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停电引发的事故。

    • 应用各种防止人身触电的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接地装置等,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电气防火防爆、应用防静电防雷电措施:在易燃易爆场所,采取电气防火防爆和防静电防雷电措施,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1. 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例如,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可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1. 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 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安置机器设备:使之符合工人操作习惯,操作方便,使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事故的发生。

    • 工作场所的通道,设备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墙壁、柱子之间的距离要符合安全要求:确保人员在工作场所内能够安全通行,避免碰撞和挤压事故的发生。

    • 工作场所有存放工具、毛坯和成品等的箱、柜、架板等: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减少因物品乱放而导致的事故。

    • 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地面平整: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和工作积极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1. 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选用取得国家指定机构颁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产品应具有安全鉴定证。例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等都是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

    • 防毒用品要严格管理,统一洗涤、消毒、保管和销毁:在一些有毒有害作业环境中,防毒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 某些防护用品要有检验、维护、修理措施: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危险源辨识案例分析


(一)化工行业案例

某化工厂主要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拥有多个生产车间和储罐区。采用 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对工厂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共识别出危险源数十项,包括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
对于高温高压设备,若出现故障可能导致爆炸等严重后果。例如,设备的密封不严,可能导致高温高压介质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对此,工厂采取加强设备维护、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通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高温高压设备危险性的认识,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于易燃易爆物质,如存储和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工厂对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储区域进行严格管理,设置专门的防火、防爆设施,如防火墙、防爆门等;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火源和静电的产生。同时,加强对存储区域的通风,降低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工厂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为员工配备专业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在作业区域设置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该化工厂的安全生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筑行业案例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工地,占地面积约 5 万平方米,涉及高层建筑、地下室、大型钢结构等多个施工环节。采用现场勘查、专家咨询、历史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共识别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窒息等 5 大类危险源,涉及施工机械、临时设施、高处作业等多个方面。
高处坠落风险主要集中在未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或设置不规范的临边、洞口等部位。为降低高处坠落风险,工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临边、洞口处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高处作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
物体打击风险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工具的堆放和使用不当。工地对建筑材料和工具的堆放进行规范管理,设置专门的堆放区域,避免材料和工具的混乱堆放;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材料和工具的乱扔乱放。同时,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减少物体打击对人体的伤害。
坍塌风险主要存在于基坑开挖和模板支撑等环节。工地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基坑的监测和支护,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在模板支撑过程中,选用符合标准的模板和支撑材料,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安装和拆除,避免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触电风险与临时用电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密切相关。工地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用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对用电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用电安全。
中毒窒息风险则主要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和危化品使用等。工地在有限空间作业前,进行严格的通风和检测,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对危化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危化品泄漏引发中毒窒息事故。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该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家具生产行业案例

A 家具生产公司,为填补市场家具供应的不足,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车辆伤害、其他爆炸等。
对于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公司采取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为作业人员配备专业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对于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以及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风险。公司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在维修电气设备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用电安全。
对于物体打击,加工件飞出可能造成打击伤害。公司对加工件的固定和放置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加工件的飞出;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减少物体打击对人体的伤害。
对于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公司对起重机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对起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起重作业现场设置专人指挥,确保起重作业的安全进行。
对于火灾,木材、油漆等可能造成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也可能引发火灾。公司加强对木材、油漆等易燃物品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存储区域,远离火源;对甲醇铁路运输进行严格管理,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事故的发生;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于中毒和窒息,油漆、黏合剂等的挥发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公司加强对油漆、黏合剂等有毒物品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存储区域,保持通风良好;为作业人员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对于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可能造成车辆伤害。公司对叉车、运输车辆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能;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规范车辆行驶。
对于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公司加强对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远离火源;对甲醇铁路运输进行严格管理,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事故的发生;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A 家具生产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PPT来源于网络)



END

公众号内资料获取方式

每人每天限免费领取1份资料,多转无效、不支持1天转发多篇分多天获取。每天2000-2100核发资料。)

①原文件获取方式一:分享本文到安全群(不少于100,转发大于3分钟后截图)文末点击截图给文末小编微信。

②原文件获取方式二:分享本文到者朋友圈(不少于1小时)+文末点击截图给文末小编微信。

③原文件获取方式三:点击阅读原文,加入EHS文库会员下载源文件及海量安全资料。

④原文件获取方式四:单个文件或每组图付费领取(10元红包)。(联系微信:ehswk-com

⑥福利:扫下面二维码进安全微信群领取更多免费安全资料!


安全前沿 EHS文库

管理员微信号:ehswk-com
扫左侧微信二维码邀您进交流群
关注:安环管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更多EHS文件资料

安全前沿
共享安全资料,传播安全知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愿人人安全!有任何问题加小编V:ehskw-com;更多资料可访问EHS文库www.ehsw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