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大部分患者就医过程中,医生常嘱咐“清淡饮食”。有些人便荤腥不吃、油盐不进,这并不是医生所说的“清淡”。
一些人眼中的清淡饮食
有些人认为的“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这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所以,清淡饮食并非只吃青菜、水煮菜,只是建议不吃过于油腻、甜腻,以及味道过重的食物,即使是青菜用大量食用油炒也不算清淡的饮食。
王培培
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清淡饮食的五个原则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指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饮食方式。清淡饮食的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正确的烹饪方式。
什么样的饮食才算清淡饮食
调味少盐少辣
成人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6克,吃得太咸会让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很好地排出,水分滞留在体内造成水肿和肥胖。日常炒菜时,可以在菜肴快出锅时再加盐,既保证味道又减少食盐用量。
除了在日常饮食中,少摄入盐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比如薯条、薯片、炸鸡、饼干、椒盐花生、奶油瓜子、盐津梅子等,绝大多数零食里面,都加了不少含盐的调味料。
适当吃辣可以增加食欲,但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让人遭受上火、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影响代谢。
用油少量多种
很多人喜欢吃大鱼大肉这种油腻感比较重的食物,即使在家炒青菜也会放很多油,但对于健康而言,尤其是一些消化能力差的中老年人、三高人群,这样吃是很不利的。为了健康,大家最好能够吃得清淡一点,油放得少一点。
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经常换着吃,而且每日烹调用油以25~30克为宜。
烹调常用蒸煮
日常饮食里,烹饪方式数不胜数:炒、爆、熘、炸、烹、煎、烧、焖、煨、焗、扒、烩、烤、熏、氽、炖、熬、煮、蒸、涮等等。
健康饮食,最好还是选择清蒸、白煮、凉拌等,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最低限度增加脾胃消化消耗的烹饪方式
吃肉“白”“瘦”为主
肥肉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应以瘦肉为主,少选五花肉。与畜肉相比,鱼、禽类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需要提醒的是,吃鸡、鸭肉时要去皮,否则会增加脂肪摄入。
控制糖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尽量少喝含糖饮料,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急速上升,从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清淡饮食,一定要少喝甜的饮料,少吃甜的食物,少摄入糖分。
所有人都应该清淡饮食吗
并不是。
清淡饮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调整,尤其是特殊人群。
儿童
儿童在糖、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较高,而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儿童很多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儿童应限制碳水化合物,在保证蛋白质、奶、果蔬的情况下应适当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锌有利于脑部发育,可选择鱼类、豆类这些富含锌的食物;缺碘导致生长缓慢和智力低下,可选择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老人
老人应注意饮食多元化,控盐控糖,常吃鱼、禽、蛋和瘦肉类等优质蛋白质,保证蔬菜、水果摄入。
医生口中的“清淡饮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在营养充足并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并不是只吃素。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水、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是人体的七大基本营养物质,缺一不可,任何一类物质的缺少都会导致身体营养的不均衡。科学的清淡饮食方式有助于保持健康,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手术后的病人更应清淡饮食。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广告商业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医院就诊,谨遵医嘱。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稿人:王培培
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商丘市立医院
星标3连不迷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