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光伏企业——通威太阳能和大全新能源宣布,为了减少中国光伏行业中的恶性价格竞争,它们将采取减产控制硅料生产的措施。
通威公司表示,随着中国西南地区进入冬季干旱季节,电价逐月上涨,许多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大幅降价模块产品。为应对这一局面,通威在12月25日发布了相关通知,旗下四川永祥公司(通威的重要子公司,年产多晶硅超过90万吨)指示旗下高纯度多晶硅公司,按照公司整体生产运营计划,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维护,并逐步、有序地减少和控制生产。
涉及的子公司包括云南通威高纯度结晶硅公司、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和四川永祥能源科技公司。
通威还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技术升级和减少生产将有助于降低高纯度结晶硅业务的运营亏损,预计这将对公司整体运营和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1.2百万吨生产能力可能受影响
与此同时,大全新能源也发布了减产通知。作为多晶硅行业的主要市场参与者之一,大全在新疆石河子和内蒙古包头分别设有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力已形成305,000吨的高品质、低消耗、低成本的多晶硅。
大全能源表示,目前多晶硅市场的供需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整个行业仍面临普遍亏损的严峻挑战。为此,大全将启动新疆和内蒙古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线的阶段性维护,并控制部分生产线的产出。
虽然这些公司并未公布具体的减产数据,但鉴于它们合计的多晶硅年产能力超过120万吨,预计此次减产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多晶硅企业是否会跟进减产。
行业整体压力加大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0月,国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分别下降超过35%、45%和25%。这导致整个光伏制造业的产值大幅缩水。
11月2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光伏制造行业的管理。该意见强调鼓励集约化、聚集化发展,明确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资源和产业基础规划光伏制造项目,并引导企业减少仅为扩产目的建设的光伏项目。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新增和扩建的光伏制造项目规定最低资本出资比例为30%。
行业呼吁停止恶性价格竞争
今年早些时候,多个行业领导人呼吁结束困扰中国光伏行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多个光伏企业已签署自律公约,实施定价和减产策略,包括设定出口价格和国内竞标价格的成本基准,以及通过配额控制价格等措施。
随着行业结构调整和减产策略的推进,光伏行业未来的价格走势和市场竞争格局将可能发生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