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在年轻人的世界里
几乎无处不在
聊天交友来一杯
渴了累了来一杯
加班学习来一杯
开心难过来一杯
寒冷的冬天,手捧一杯奶茶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御寒“标配”,点单时还常选上“全糖”。
为什么奶茶能如此让年轻人“欲罢不能”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奶茶里大量的糖分令人“染上了糖瘾”
奶茶中的糖分与舌头上的受体结合,会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使其分泌多巴胺等“快乐激素”,让人感到愉悦,但这种情绪不会持续太久,需继续摄入糖分才能维持,机体对糖的渴望便会加剧,慢慢便染上了“糖瘾”。
香甜的奶茶确实好喝,假如你的血糖正常的话,偶尔喝一两次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但问题在于,假如长期大量喝奶茶并且上瘾之后,它会悄悄的伤害你的身体。
香甜的奶茶
是怎样伤身的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尽量将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下,但一杯500毫升的奶茶可能含糖30~40克。为了消耗这些糖分,从第一口奶茶下肚开始,机体便开始高速运转。
一次性摄入大量添加糖后,这些糖分可直接被消化吸收入血,血糖水平急速升高。为了抑制血糖的大幅增长,机体会释放大量胰岛素,使血糖进入细胞被分解供能,从而消耗一部分血糖。
此时,胰岛功能的负担大大增加,长期如此可能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这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人的身体每天是需要消耗糖的,但假如摄入量过多,除了用于提供能量的糖外,会有部分血糖被运送至肝脏,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其中;还会有一部分进入肌肉,转变为肌糖原。
在空腹血糖下降时,肝糖原便会释放入血,保证机体的正常能量消耗。
同时,肝脏也是代谢添加糖,尤其是果糖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大量添加糖的摄入使肝脏负担加重,此外,代谢糖分过程中可能有大量中间产物累积,转化为脂肪,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虽然摄入的糖分有供能、合成糖原这两条消耗途径,但总体消耗量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糖分太多,超出了葡萄糖利用量和糖原存储容量的总和,多余糖分就会随着血液游走“作乱”。
于是,机体只能把剩余血糖送入脂肪细胞,转变成脂肪蓄积起来,超重肥胖随之而来,而肥胖堪称“百病之源”。
过量糖分还会干扰体内的瘦素水平,使大脑关闭食欲控制系统,无法发出饱腹信号,而液体食物的“饱足感”不如固体食物,于是让人吃下更多食物,造成能量过剩,进一步加重肥胖和各类损伤。
不少人知道脂肪吃多了会伤心血管,实际上,添加糖的杀伤力可能更大。
有研究发现,如果把饮食中的饱和脂肪替换成同等热量的糖,比如蔗糖、果葡糖浆,那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均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会降低,反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而且,摄入过多添加糖还会提高机体的慢性炎症水平,也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分解糖分的过程中还会消耗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对视神经有养护作用,它含量的高低会影响到视神经的状态。
如果过量食用甜食不仅容易引发视疲劳,还易引起眼睛内房水的渗透压改变,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外界景物成像到视网膜之前,从而形成近视。
自制:生活中尽量少喝奶茶,想喝时不妨自制一杯,比如用100毫升开水泡一杯红茶,浸泡一段时间后将茶叶捞出,倒入适量牛奶,加糖量可自行控制,尽量别超过5克。
减糖:在外购买奶茶时,尽量选择无糖或减糖。仍需提醒的是,“半糖”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减去一半的糖,“无糖”也并非完全不含糖,可能只是不额外添加糖。
看配料表:已有少数品牌开始公示奶茶配料表、营养标签,这是监测添加糖的途径之一,如果标签上注明蔗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尽量不选择;如果整杯奶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超过25克,尽量不选择(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文字来源:生命时报官方网站
西安科普
终审:郝文娟 复审:高运宝
初审:铁云丽 编辑:张伯昭 陈心怡 校对:杨阿应 王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