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书场在观前北局,与现在的开明大戏院遥遥相对,周围曾有大光明电影院、苏州电影院、开明大戏院、大华电影院、新艺剧院、康乐溜冰场、人民商场、小朋友食品商店、新苏旅社、苏州市文化馆等,这里俨然是苏州市民的文化娱乐中心,市民亦称北局为小公园。
呈扇形的书场里,靠背椅子非常宽敞。听众席外有走廊,靠墙一排椅子,可以让听众在开演前或者“小落回”时在那儿坐坐。后台有演员的化妆、休息室,书台设计典雅考究,灯光柔和,音响到位,堪称江浙沪书场中的佼佼者。工作人员杏生、陈彩娥等人的优质服务广受听客和同行的赞扬。江浙沪各路评弹名家纷至沓来,在苏州书场进行艺术展示和交流,书场每一年的业务早有安排,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书迷们常年都能欣赏到精湛书艺。有一次,我母亲从苏州书场听了夜场后回来,我听到她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回味着刚听的几档书,议论着张鸿声的评话《英烈》,对徐丽仙与张维帧双档的长篇弹词《双珠凤》,以及徐丽仙的唱功,母亲更是赞不绝口!还有一次是春节期间,那天父亲要看店,抽不开身子,要我代他去苏州书场走一趟,购买一张明天日场的书票,因为他已听过几次了,知道徐碧英、王月香弹唱的长篇弹词《梁祝》明天是“关子书”——“英台哭灵”,机会难得,不能错过。对于评弹学子而言,苏州书场简直就是课堂之外的又一处艺术殿堂。它开阔了我们视野,让我们领略到评弹艺术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更能激发我们对评弹艺术的敬仰和热爱。我们曾经在苏州书场观摩学习过不计其数的名家名篇,比如徐云志、王鹰的《三笑》,顾竹君、周勤华的《落金扇》,顾宏伯的《包公》,吴君玉的《水浒》,唐骏麒的《张文祥刺马》《江南红》,薛小飞、邵小华的《追踪》,曹汉昌、杨振新双档评话《杜鹃山》……不胜枚举。上海人民评弹团的中篇评弹《红楼梦·晴雯》来苏州书场上演时,在苏州评弹界和听众中极为轰动。因书票紧张,早就客满,开演前书场门口挤满了等候退票的书迷。我们这些评弹学子很幸运,能够近距离、平心静气地坐在场子里,观看弹词名家杨振雄(演宝玉)和刘韵若(演晴雯)的精彩表演。杨振雄的杨调唱段,宝玉手中一把考究的洒金牡丹执扇,还有晴雯补裘时刘韵若的“锁南枝”唱段等,都是我们当时反复回味的片段与细节,大家无不为之动容叫好。前几年,在苏州中张家巷中国评弹博物馆里,我看到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记录的是苏州评弹团实验演出队在苏州书场举行流派演唱会的一个镜头。书台上,徐云志、周玉泉、陈瑞麟、庞学庭、景文梅、丁雪君、赵善斌、夏汝美、李燕燕等演员排成一行站在那里,演唱开篇。当时,我们学生也参加了这场演唱会,坐在上场门外为老师们伴奏的,正是我们弹词班的几个学生。老师们的节目很精彩,有王月香演唱的《古巴青年玛丽莎》,李仲康演唱的《不怕难》,刘小琴演唱的《毛主席住在我们村》,我们学员队的合唱《一件新棉衣》等。其中,庞学庭老师冷门独出地演唱了一段《丰收之后》选曲,是他擅长的曲牌“海伦调”,唱得十分传神到位:想不到委婉的传统曲调,用在现代书目中倒亦十分般配,可谓天衣无缝!曾有一位风度翩翩的专家从北方来,连续在苏州书场为苏州评弹界作过几场艺术报告。这位专家喜爱评弹艺术,研究评弹音乐——他并非旁人,乃是《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郑律成先生!他似乎非常推崇弹词演员王鹰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他风趣幽默的讲话,博得评弹演员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后来,老演员下乡了,转业了,我们青年演员主宰了苏州书场这块演出宣传阵地,苏州书场当时成了书迷听评弹的唯一场所。好在,评弹艺术又迎来了振兴繁荣的春天。那些曾经的老演员们重新归队了,他们重新出现在苏州书场的书台上,重新演绎他们所钟爱的传统书目!近在咫尺的第一天门内,苏州市评弹团重新翻建的光裕书厅也开业了!(原载于《姑苏晚报》2024年01月17日 B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