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狮子林的花卉技师王金根外貌颇像赵本山,有点倔脾气,人倒很直爽。没讲几句话,他就对我说:“你写不像我的。”
我承认对花草知之甚少,是来向他学习的,他倒有点不好意思了,便娓娓而谈,说起自己的经历。他1958年进苏州公园拜师学艺,先后跟过两个师傅,都是全国劳动模范。第一个是花卉专家卜根福,第二个是盆景专家朱子安。
那时师徒都是吃住在园里的。师傅卜根福有早起孵茶馆的习惯,清晨四点多钟就起床,临走前总是“笃笃笃”地敲王金根他们房间的窗棂,叫他们起床。也许是那时养成的习惯吧,后来,王金根总是每天清晨从彩香新村家里出发,不是乘头班公交车就是乘第二班公交车赶去狮子林上班。夏天五点半左右就上班了,冬天是六点多钟。他说花木每天生活有规律,就像人一样,不能一曝十寒、饱一顿饥一顿,每天都要适时适度地浇水、施肥、打药、通风、光照……花木也知冷暖痛痒,就是苦于不会说话,这就要人精心服侍好,所以他一年365天,只有春节年初一才在家休息一天。
人们说王金根眼睛真神,他看到一片菊花叶子就知道这是什么菊花品种,要知道菊花有几百个品种呢。他说那好比是中医把脉,能十分微妙地感觉出来。种花也全靠跟花熟悉,才能深知它的脾性。王金根是师傅卜根福100多个徒弟中出类拔萃的一个,除了勤奋钻研,当然也有他超人的悟性,而看起来的顿悟,又是与他平时日积月累的渐悟分不开的。
王金根原来文化程度不高,领导叫他去临顿路苹花桥附近的夜校参加扫盲学习,每星期三个晚上。他认为做花匠只要粗手笨脚做,读书派不上用场,不想去。可领导说:“跟你讲道理说不通,不去每天扣五角钱。”那时工资低,每天才一元钱。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可一学就尝到了甜头,一头钻了进去。渐渐能识字看报看书了,一年就摘掉了文盲帽子。他看得最多的是《红楼梦》《西厢记》等名著,他说那些书写得太好了,文辞漂亮,那些描写花花草草的篇章段落更是令他痴迷陶醉,他反复熟读之后往往不知不觉就用到他的花卉盆景的命名上来了。
1965年秋天,拙政园开菊花展览,著名作家、盆景艺术家周瘦鹃专门为王金根展出的一盆菊花题名为“贵妃出浴”。这菊花是芍药型的,花朵是纯净的玉色,丰满硕大如向日葵,雍容华贵,超凡脱俗,令人赞赏。那次展览,王金根和师傅卜根福,还分别在远香堂和见山楼展出了菊花名品绿牡丹,人们在观赏之后都说名师出高徒,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1980年,王金根应邀参加中国名花考察组去日本考察访问,同时也把他整理的菊花莳养经验带给了日本朋友。1992年,南京举办首届国际梅花节,王金根送展的插花“松风花影”,松树呈刚中有柔的自然风姿,梅花则含苞欲放,花红叶翠相得益彰,一举夺得金奖。同时,盆景“松梅颂”获得银奖,桩景“屏风梅”获得铜奖。他还在多届全国梅花展览中获得数十枚各类奖牌。
王金根培植菊花、梅花技艺超群,一些单位慕名前来请他去做顾问,他都婉言谢绝了。
假山王国狮子林以咫尺山林再现了大自然千岩万壑的浩然气势,吸引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作为狮子林当时唯一的花卉技师,王金根竭尽心力用他的巧手为名园锦上添花。他一人管着几百平方米的花房,莳弄着四季的各种花卉盆景,每天光浇水就要两吨多。他自己家里是不养花的,他说:“有些人有点手艺家里养了花,总想借此生财,单位里的事情就不会一心一意去做了。”
从1987年开始,他总是早早准备,年年春节在狮子林举办迎春莳花展览,有梅花、水仙、君子兰、山茶花以及用温室培养的海棠、四季桂花等多达150盆,还有几十种千姿百态的艺术插花,使冬天里的狮子林姹紫嫣红开遍,洋溢着浓浓的春意,令闻风而至的中外游客为之赞叹。
(原载于《姑苏晚报》2025年01月04日 A08版)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