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润“川”
上海市川沙中学
2027届经典阅读征文活动佳作特辑
读书推荐
《我与地坛》
高一(13)班 孔媛
我推荐的书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宣传,是这么说的:“如果感到人生不如意,就去读《我与地坛》吧”。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本讲述史铁生如何在残疾后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从而激励我们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如何如何振作的书 。
但当我翻开书仔细阅读后,发现并非如此。
也对,一个人在20岁这样灿烂而正好的年龄再也不能走动,其中的痛苦挣扎,怎么又可能只用冰冷的“振作”二字就概括。
这么多篇散文,为什么偏偏以《我与地坛》命名?我翻看目录的时候,发现合集以“我与地坛”一篇开头,以“想念地坛”做收尾。地坛是陪伴史铁生终生的地方:先是以实际邻近的地理位置存在,后来以追忆的方式存在。
刚刚瘫痪的那段时光,史铁生无数次坐在其中思考关于“死亡”的事情,在那里迸发写作的灵感,在那里默默看着母亲来寻找他,又在那里追寻逝去母亲的足迹。或许,没有地坛,也不会有这本书。它极大地体现了史铁生的思想,而史铁生的灵魂、思想和地坛像是密不可分的,离开它,他会想念它和梦见它,会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读这本书像是在史铁生朦胧的梦境走了一遭,明明是他人的梦境,却又像在梦境中的一些叠影里看见了自己。于是史铁生这个名字于我不再是一个像“祖父”于他而言的人形空白。具体的、鲜活的、痛苦的、纠结的、迷茫的、满足的都是他,也是我们每一个人。
他在迷茫的幻影中如何地渴望死亡,又无数次思考如何活着并平静地迎接死亡。他释怀了吗?我想他没有,他依旧深深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尽管连“好运设计”都无法带给他。他告诉自己或许现在的他就是最幸运的,却又无法不渴望下辈子的健康。
我感到难过,他又用文字告诉我:不用释怀,死亡是必然的,只在于早与晚。不用去渴望或恐惧,富贵与贫穷、残缺与完整、美丽与丑陋,在死亡面前都讲被一视同仁。只有经受过痛苦的灵魂,才能在强大的死神面前有与之抗衡的勇气。
好好活着吧,不要着急,因为所有人都在向死而生。
史铁生的文字是矛盾的,和他的人一样:他是太阳,是旭日;是想念和梦见,是想念又不敢梦见;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怨恨;是热烈与消沉。或许我们心中都有这样的矛盾体,但是没有什么人能够像他一样有力地、清晰地表现出来,让读者的心也跟随其节奏被拉扯,闷痛中涵盖着豁然开朗。
我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不管是这本书的文风也好,表达方式也好都没有太多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但是却能让人在低落的时候想起来就感到平静温和。
读下去我渐渐明白了,作为学生,我已经有太多恐惧和不理解,更不用说成年人。但是忙碌的社会让我们深陷这样的感情之中,却又从来不让我们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这样那样的想法,这样那样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应该怎么做?
而史铁生像是人心的“嘴替”,他习惯沿着自己的想法的线头摸索下去,就算最后没有源头,他也能在过程中找到结论,并以流畅的文笔进行记叙。
于是读他的文字,颇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思考是漫长而痛苦的,但是我们能在思考中汲取的力量也是极大的。如果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那么读史铁生的书绝对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他告诉我有些东西无法想通,那么就尝试在过程中去接受。
比如死亡,代表着恐惧与分离。
于是他说:“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时。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我与地坛》推荐
高一(14)班 赫艺彤
史铁生在文章中是这样描述他与地坛的关系的"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种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的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那年,21岁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腿,也不仅是双腿。带着对生活的绝望与煎熬,他无意走进了地坛。那是一处荒芜但静谧的好去处,在那里,他看得见时间,看得见自己,就像是命定的安排,可以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去思考,窥探自己的心绪。在地坛里,好像就没有那么煎熬,不用崩溃着面对死亡,只需要静下来,思考自己,思考生命的意义,就可以寻觅到一些解脱的平静味道。地坛陪他熬过了那段日子,也让他对于死亡有了更深的解读,对生命有了更多的领悟。可以说这本书间也颇具哲学的味道。
那些平静的日子是不允许一个人一再痛苦的。他看园中的草木,看草木上雀跃的飞虫,顺着树间溜下的阳光看天上的莺燕,思渐渐飘远。在书中,他回忆故乡长长的墙根,回忆儿时琐碎的小事,与同伴嬉戏的时光,也回忆祖辈的悲哀,物是人非的地方,写尽了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渺小与美好。而正是书中的人们,成了解救他的钥匙。
我们总说人生苦短,那样短暂的人生里,陪伴就显得更加可贵。而陪伴则拆分为友谊和亲情。
"那年我二十一岁,我没死全靠友谊",在友谊医院时,史铁生在小小的房间里总能收到友人的信,无非是软硬兼施逼他活下去,在非探视时间里带来欢乐与安慰。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件趣事"余华和莫言扛着我上车,推着我打雪仗,还带我偷西瓜,被人发现后他们拔腿就跑,却忘了我还在西瓜地里。"那是友谊中独有的了解,也是对离别的忘却。
而书中最打动我的,最震撼我的,是史铁生对母亲的描写。年少时,他的痛苦与执着让他不曾回头看着母亲,到不了北海看一眼菊花,而等到他终于再回头时却望不见母亲的身影,却只能记得母亲一直在寻他的身影。"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但"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孩子受的苦难,在母亲那里总是要加倍的,可意识到的时候也来不及让母亲尝尝苦涩后的回甘。那样痛彻心扉的悔恨太过真实,太过深刻,以至于读着读着泪就大颗大颗滚落下来。那样一份迟到的领悟与歉意也刻进了读者心中。
就是这样平静而深刻的文字才最动人心。《我与地坛》中的哲思与情思远不止此,不妨读一遍,也不妨再读一遍。
重情重义中国风
——我眼中的《三国演义》
高一(15)班 王匡裕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逐鹿中原,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志同道合,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一起为挽回汉室努力奋战。——这是我在读《三国演义》时被深深打动的故事之一。
我十分敬佩三兄弟的兄弟情,虽然不是同一个父母所生,但是三兄弟之间却有着胜似亲兄弟的感情。当刘备被督邮看不起甚至辱骂的时候,张飞切断一根柳条就往督邮身上打去,他不能容忍自己敬重的大哥被侮辱;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为了能够和自己的大哥团聚;后来关羽被孙权谋害,刘备不顾众人劝阻,起兵伐吴,最终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桃园三结义结的是生死之交。
为什么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人彼此惺惺相惜,愿意患难与共,生死相交?
我觉得首先是因为刘备的“仁”让关羽和张飞两人心悦诚服。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仁是维系社会稳定的一种思想共识和价值取向。作为领袖级人物,刘备宽厚爱民、知人善任、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让很多有才之士敬佩仰慕。士为知己者死,忠肝义胆、忠君爱民的张飞和关羽当然愿意生死相随刘备这位大哥。
其次是因为三人有着坚定的共同的人生理想:匡复汉室,所以权力、地位、钱财等都不会影响兄弟感情,三兄弟精诚所至,团结合作,例如三英战吕布,尽管没能打赢吕布,但兄弟间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战败而产生隔阂。志同道合者,胸怀大度,目光长远,这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可简称为“义”,大家为了同一种信仰而不计得失,不顾生死,甚至愿意舍生取义。
重情重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因子,在当代社会,正在不断被传承和发扬光大。小到待人接物要讲温情、讲人情、讲诚信,大到面对祖国要怀赤子之心、感祖国恩情、立报国之志。
看,巴黎奥运会,支撑奥运健儿们十年磨一剑高强度枯燥训练的是什么?全红婵“水花消失术”突破极限的背后又是什么?中国游泳队一举打破美国队长达40年的垄断项目4×100米混合泳接力……他们都拥有共同的人生理想:为国争光,实现对国家的一份承诺和誓言。
看,奋战一线的医生们,他们“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深深感动着我们。正是因为他们像刘备一样怀有仁心,所以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生命去换取更多普通病人的生命。他们和病人之间没有结拜,不是兄弟,不是姐妹,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还有我们的科学家们、我们的子弟兵们、我们所有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相亲相爱的普通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仁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区别仅仅在于岗位的不同、职业的差异使得仁义的播撒范围不同。
刘备用“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这句话道出了三兄弟之间的情深意重,而这份情与义在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同时,也在被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重情重义中国风,我为中国的这份情义而自豪。
山河无恙,
英雄不老
高一(16)班 顾夏琳
一声怒喝,一挥长剑,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们,那股热血沸腾的义气与反抗命运的豪情,激荡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他们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讲述着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传奇。
梁山好汉的起源,始于一个被不公对待的社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因官府的不公而投身梁山,有的因家族的仇恨而走上反抗之路。他们的反抗,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英雄”,什么叫做“正义”。
书页翻开,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各具特点,或勇猛、或智慧、或忠诚、或豪爽。正如金圣叹所说:“ 一百八个人的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武松,这位以斗虎而名的英雄,他的英勇和坚韧,是梁山好汉中的代表。他在景阳冈上单枪匹马与猛虎搏斗,展现了他超凡的勇气和智慧;鲁智深,一个酒肉穿肠过的“花和尚”,有着“倒拔垂杨柳的勇猛”,他的豪爽、直率和对兄弟的深厚情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另一面;吴用,这位智多星,他的智慧和策略,为梁山好汉赢得了无数的胜利;而林冲,他的命运被奸臣所左右,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在逆境中坚韧不屈……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英雄不仅仅是有勇,更需要有智,有一颗坚韧的心。而人生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正义,只有勇敢地去追求,去战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描绘的官府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让我深感震撼。在那个时代,官府的贪婪和腐败,导致了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梁山好汉们的反抗,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是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尽管他们曾经英勇战斗,最终还是被朝廷所招安并逐渐消散。但他们的精神,却激励着后人继续为正义和自由而战,不再逃避,不再退缩。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久久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同时,在文学手法上,作者以梁山好汉们的起义、壮大、受招安、征战四方、最终覆灭为主线,层层递进。每一个章节都紧扣主题,情节紧凑,一波三折,既有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也有感人至深的兄弟情义。细腻的人物描写、生动的对白、紧凑的情节布局,使我看到了每一位人物的魅力与内心世界,水浒传中英雄们初显锋芒的豪情壮志,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离别感伤。沉浸于这不平凡的旅程,跟随着英雄们的故事起舞,豪情依旧,乐在其中。
一部《水浒传》读罢,挥之不去的,是梁山好汉们那种为了正义而起义、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无辜的豪情壮志。他们的英雄形象,源于他们对正义的坚守和追求。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赞歌,赞美了那种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英雄精神!
山河无恙,英雄不老。我推荐《水浒传》这本书,让我们永远记住梁山好汉的故事,记住他们对正义的坚守和追求。激励我们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为我的社会、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未来,去战斗、去奋斗、去追求!
上海市川沙中学
校训:务实
友爱仁慈,实干创新
校风朴实 教风扎实 学风踏实
图文:
高一语文备课组
美编:计语帆
审核:陆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