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复工安全第一课:《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 征求意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企业   2025-02-11 12:06   北京  


编者按

春节假期结束,钢铁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生产一线再次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在这铆足干劲的时刻,一项关乎钢企生产安全的工作也来到了关键阶段——距离2月25日《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仅剩2周时间。

近年来,钢铁行业极度重视煤气安全工作。但部分钢企在安全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仍存在薄弱项。《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在2005年发布、2006年实施的《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基础上,根据近些年来钢企等在煤气安全领域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以及冶金行业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完善。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只有共建者。本期将聚焦《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部分内容,期待能够吸引来自一线工人的操作经验、技术专家的专业建议、基层监管的实践智慧,为《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完善注入鲜活力量。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吕晓崑






管行业必须重视安全,管业务必须重视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重视安全。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钢铁行业在煤气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

2024年11月份发布的《“双碳”目标下加快工业领域终端电气化研究——钢铁行业报告》显示:煤炭和焦炭占钢铁行业购入能源的90%以上。其中,60%以上的煤炭和焦炭转化为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等各种煤气使用。另据分析显示,钢铁企业煤气占总能源的70%,副产煤气占总能耗的32.2%。

煤气是钢铁行业常见能源之一,但煤气本身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碳氢化合物、硫化氢、苯等成分。其中,一氧化碳、硫化氢、苯等具有毒性。

资料显示,焦炉煤气具有极强的易燃易爆性;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铁合金炉煤气不仅具有易燃易爆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毒性。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事故,不仅威胁着钢企员工的生命安全,还影响着钢企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稳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发生的两起钢企煤气相关事故中,就有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82万余元。

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关键是要做出制度性安排。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与煤气安全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对煤气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令第10号)、《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关于开展钢铁企业煤气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应急厅函〔2019〕264号)、《进一步加强冶金企业煤气安全技术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0〕125号)等明确要求企业提高煤气生产、储存和运输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

上述文件和标准在发布实施后,原有的《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在部分技术内容上与现有法规标准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仅容易导致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困惑,也可能影响煤气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

2024年12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发布关于对《铝加工(深井铸造)安全规范》《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两项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函,旨在于2025年2月25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发布的《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涵盖了一些近年来在煤气行业广泛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如全封闭式眼镜阀、防泄漏安全型煤气排水器、转炉煤气干法除尘、BPRT技术等。

此外,为满足工业企业煤气安全管理的需要,该标准的修订完善还将近年来冶金行业典型煤气生产安全事故,从生产、使用、回收(净化)和储存等方面纳入考量。

下面,本文将首先梳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相比于《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变化,然后结合《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中提到的3起钢企煤气安全事故和4项新技术/新设备,聚焦新形势下的钢企煤气安全管理工作,最后结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对钢企的煤气安全工作提出建议,期待能够抛砖引玉,助力《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

相比于《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的变化梳理

通过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与《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进行对比后发现,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共有技术性变化22项,其中修改变化占2项、补充完善变化占10项、增加变化占8项、删除变化占2项。具体见下表:

表1显示,对比《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在术语和定义方面共计有2项变化,其中修改、增加各占1项;煤气设备与管道的附属装置方面共计有5项变化,其中修改、增加、删除各占1项,补充/完善占1项;煤气生产、回收、净化的安全要求方面共计有2项变化,其中修改、增加各占1项;煤气管道方面共计有6项变化,为变化最多的方面,其中增加占2项,补充/完善占4项;在煤气设施的操作与检修安全要求方面共计有3项变化,均为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的增加项;在煤气调度及煤气防护,总体要求,煤气加压站、混合站与抽气机室3个方面各有1项变化,分别为增加项,增加项,补充/完善项;天然气相关条款,实施过程执行相关专业标准全部被删除。

观察这些变动,可以总结出以下3点规律:

首先,此次修订侧重于填补空白和细化规定。例如隔断装置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在《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表述为配置在煤气管道上,用于隔断煤气,具有保持煤气不泄漏到隔离区域功能的装置,并备注了具有此功能的装置,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设施,也可以由组合的设施组成。而在《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的表述为凡在系统无异常状况下,处于关闭、封止状态,其承受介质压力在设计允许范围,具有煤气不泄漏到被隔断区域功能的装置。相较于后者,前者明确了该装置的安装位置,且注重装置形式的多样性。

其次,煤气管道相关要求变化最多。如表1所示,该部分有6项改动,涵盖2项增加、4项补充/完善,表明煤气管道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最后,安全操作、设备管理是此次修订的重点方向。如表1所示,煤气设施的操作与检修安全要求全部为新增,突出了对安全操作流程的强化。同时,煤气设备与管道附属装置方面的修订类型多样,显示出设备管理的多维度优化。


3起事故看钢企在煤气安全工作中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在《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的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中提到了3起发生在钢企的安全事故,本部分将回顾这3起事故(钢企名称分别用ABC代替,内容均来自官方通报),并总结出这些事故的共性。

A钢企事故描述:该钢企炼铁厂在处理异常炉况过程中,发生了一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时,炼铁厂二号高炉炉内压力突然陡升,导致煤气上升管的波纹补偿器爆裂。爆裂处的高温焦炭从爆裂点喷出,掉落至出铁场平台和安全通道。事发时,平台及安全通道上的作业人员未能及时避险,造成多人伤亡。

A钢企事故原因分析:该厂高炉4个上升管处的炉顶温度超出正常范围,并呈现不均匀的分布。为了降低炉顶温度,操作人员长时间通过炉顶打水装置连续打水,但所打入的液态水未经雾化处理,部分直接落入炉料中。在炉内进行减风操作时,炉料崩裂,部分含水的炉料进入炉体下部的高温区域。水份在高温下迅速汽化,体积急剧膨胀,导致炉内压力急剧升高。

此外,由于炉顶放散阀处于“手动”操作模式,且未与炉顶压力联锁,未能及时自动开启以释放炉内过高的压力,导致炉内压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终,煤气上升管的波纹补偿器爆裂,致使高温焦炭喷出并落在作业平台及安全通道,导致了严重的人身伤亡。

B钢企事故描述:该钢企炼铁厂在进行新风机技术升级过程中,发生了煤气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作业人员在引入煤气作业的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作业环境,导致煤气泄漏,进而引发了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多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65万元。

B钢企事故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该厂在进行煤气作业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该厂作业人员在煤气引入过程中未能充分识别和控制环境风险,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企业在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置准备;煤气泄漏事故暴露了企业在作业风险识别、设备检查、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不足。

C钢企事故描述:该钢企酸再生机组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煤气泄漏事故。该公司施工人员发现煤气报警点报警,现场有煤气味,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在确认了泄漏点后,相关人员组织在场施工人员撤离,同时向上级报告,要求停炉。

接到通知后,该公司管理人员安排疏散泄漏现场人员,维修人员进入泄漏区域进行抢修,并于当日下午完成修复。不久后,该公司现场维保人员在施工区域发现有三人晕倒,紧急联系医疗救护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最终,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该事故共造成三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74万元(不含事故罚款)。

C钢企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是酸再生机组过滤器排污阀附近大门有缝隙,事故当天气温偏低,造成排污阀冻裂,煤气大量泄漏,现场应急疏散过程中,未发现泄漏区域三名施工人员,造成三名施工人员煤气中毒死亡。间接原因是事故相关企业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相关负责人未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以上3起安全事故,可以发现其中的4项重点问题:

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如在A钢企的事故中,炉顶放散阀未联锁,导致压力失控;B钢企的事故中,作业人员在煤气引入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未能有效控制作业环境;C钢企的事故中,一直未采取措施修复因环保工程施工拆除的大门,造成存在煤气排污阀冻裂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部分钢企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作业人员未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设备维护和安全检查力度不足。如A钢企事故的波纹补偿器未能承受瞬间压力变化,导致煤气喷出;B钢企事故暴露出企业在设备检查和作业风险识别上的不足;C钢企事故发生时,固定式煤气报警仪终端未报警。上述情况说明部分钢企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导致安全设施失效,引发煤气事故的问题。

煤气泄漏控制和防护措施不足。如A钢企炉顶压力失控,导致煤气喷出;B钢企煤气泄漏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中毒事故;C钢企事故中尽管下达了撤离指令,但未能确保所有人员完全撤离。上述情况均涉及煤气泄漏,且缺乏有效的泄漏监测、隔离和应急控制措施。

应急响应机制和人员培训缺失。如A钢企作业人员未能及时避险,导致伤亡;B钢企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未能妥善应对煤气泄漏;C钢企相关负责人未落实安全教育培训且未提供提供便携报警及呼吸阀等安全防护用品。上述情况说明部分钢企的部分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且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应急响应能力。


从4个新设备/新技术看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

如何衔接现实

本部分对《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的4个新设备/新技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出如下表格(见表2),分别从功能特点、应用场景、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综合来看,上述新设备/新技术的改进方向大致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降低安全风险,二是提高煤气生产、回收、净化的效率。

如在眼睛阀方面(见表3),相比《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对相关设备/技术的要求更加细化,强调场景适配和条件限制。

再如在排水器方面,普通型水封式煤气排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柱高度克服煤气压力,通过封住煤气,将煤气管道中的冷凝水、积水等以溢流方式自动排出。在煤气管网压力正常情况下,排水器能够安全运行。但如果管理不善,造成煤气排水器被击穿,大量煤气泄漏则会引发煤气爆炸事故发生。为了防止悲剧的发生,钢铁企业积极对设备进行改造。

对此,《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针对冷凝物排水器提出相关要求,对水封有效高度及高度检验频次、排水器连接管与煤气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同煤气管道的排水器、寒冷地区露天环境的排水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还针对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和BPRT技术的应用做出了相应的补充/调整。总的来说,相比于《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一方面强化了作业规程执行、安全设备管理、煤气泄漏防控及人员管理培训等;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了近年来煤气安全管理的最新技术进展,推动行业标准向更加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对钢企推动煤气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

本部分将结合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冶金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对钢铁企业煤气安全工作提出下列措施与建议:

强化钢铁企业煤气安全标准化管理。钢企应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在煤气安全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其作为企业长期实施的核心安全管理措施。相关部门应在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的评审中,推动提升钢企的煤气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对存在重大煤气安全隐患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机制,坚决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同时激励达标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强化钢铁企业煤气安全风险研判。钢企应组建设备、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团队,精准识别新工艺、新设备在煤气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置措施;组织技术专家,为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应用提供科学指导,确保煤气安全管理与技术创新同步推进。

强化新工艺设备安全风险研判。钢企应组织设备、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团队,精准识别新工艺、新设备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并根据风险特点制订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强化钢铁企业煤气安全隐患动态清零。钢企应建立健全煤气安全隐患自查自改的常态化机制,严格按照《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全面排查和整治,重点关注煤气泄漏、煤气爆炸等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实施专项治理并严格落实整改措施。

堵塞承包作业安全管理漏洞。针对承包作业中暴露出的深层次安全管理问题,钢企应通过加强督导和严格执法,确保各方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构建起企业与承包商之间的安全共同体。钢企特别要加强对承包作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外包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与企业本身的安全生产要求一致,杜绝疏漏和违规操作。

提升钢企煤气安全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钢企应加快建设和应用煤气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煤气浓度、压力、温度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同时,钢企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煤气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升级,增强风险分析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广煤气区域的机器人巡检系统,减少人员进入高危环境的概率,降低作业风险和人力投入,全面提升钢铁企业煤气安全的本质化管理水平。






—广告


编辑 | 陈曦


中国冶金报社
点击“关注”中国冶金报社微信公众号,每天为您提供钢铁行业权威的信息资讯,让您的阅读更便捷、更专业! 官方网站:中国钢铁新闻网(www.csteelnews.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