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经典相比,电视剧《上甘岭》少了一些啥?
文摘
2024-11-01 16:55
河南
和经典电影《上甘岭》相比,电视连续剧《上甘岭》的场面更加宏大,剧情更加紧张,看着也更加震撼,但在内在品质上总感到少了一些东西。一、人物:多了一些帅气,少了一些细节上的打磨。黄轩扮演的段显峰,王雷扮演的秦基伟是剧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可这两个重要人物的装扮却过分扎眼。秦基伟带着黑亮的皮手套,段显峰留着分头长发,也许导演要借此表现38岁的秦基伟作为一军之长的英俊帅气,军校毕业生段显峰的睿智才干,但这样的装扮明显有违我军的军容风纪。一般情况下,部队是不允许戴手套的,更不允许留长发。当然,如果作为特例,让一军之长带双手套还勉强说得过去,那么让已经下到作战部队当了副连长的段显峰还留着分头长发这就是对军事的无知。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上战场是不允许留长发的,因为一旦受伤太难包扎。还有战士的群体形象,如,在防空洞里捉松鼠,电影对这一细节的处理是:一个战士发现了,其他战士都很惊喜,都来捉,最后连长也加入到了捕捉的行列。这个细节的设计,非常真实,非常精彩,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了我志愿军战士的乐观。而电视剧,当一个战士发现之后,竟然有几个战士不认识;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在防空洞被炸,后勤补给不上的时候,竟然有战士想把松鼠吃掉。要知道,这些战士大都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村兵,可不是现在城市里小青年,他们不会连个松鼠都不认识。何况,松鼠这一意象有很强的象征义,象征着一种乐观、浪漫,而电视剧竟让战士们想着去如何吃它,这不仅违背生活真实,简直是对美的践踏。还有,范元宝去敌营抢药双喜去偷水,这简直是脑洞大开,要知道,这是抗美援朝的战场,两军对垒很难进入对方阵地,进去无疑就是一个死或者被捉。人物塑造无疑要参考现代人的审美,但必须符合生活真实。电视剧开播,遭到不少吐槽,细节上经不起推敲当是其最为重要的原因。二、场面:多了更多的残酷,少了乐观和浪漫。上甘岭战役可以说是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之一,用尸横遍野,堆积如山来形容一点都不算过。但是,艺术毕竟是艺术,它要向真还要向善。电视剧在表现惨烈的方面,确实做足了功夫,如炮火凶猛,死伤如麻,受伤的战士疼叫得痛不欲生……这些都确乎真实,但这样的场面引起的不是人的决心而是一种恐惧。想一想,如此的艺术再现是不是就是真实的呢?我军为什么能够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乐观主义精神。如果表现残酷的战争只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没有憧憬和浪漫,那还有什么再现的意义?什么是经典?经典一定要给人向上的力量,而不是对生的绝望。电影《上甘岭》那首《我的祖国》,唱了一代又一代,唱的是憧憬是浪漫,是对战争的超越。三、战术:多了一些神奇,少了一些真实。扔罐头盒这一情节,电影的设计是,连长听到敌人占领防空洞顶部的汇报,就想出去把敌人的据点炸掉。可出去了几次,敌人封锁着洞口,都没成功。最后,夜间用空罐头盒子骚扰敌人,敌人麻痹了,这才钻了空隙出去把敌人的据点给炸了。炸了之后,连长还不敢承认,因为他擅自离开岗位。这样既显示了连长的机智,也表现了他的调皮可爱。而电视剧对这一情节的设计,为了出去侦查敌人火力配置和碉堡的位置,便用扔空罐头盒来折腾敌人,敌人疲倦了不扔了,副连长段显峰便带上几个战士出去摸清了敌人的火力配置和碉堡位置。要知道,趁着敌人麻痹去突袭,和趁着敌人麻痹去侦查是两种不同的战术方法,前者要的是迅速性和突然性,而后者要的隐蔽性和较长的时间性。因此,前者显得的真实可信,后者显得有点神奇而可遇而不可求。电视剧战术上的神奇地方还很多,如用机枪打飞机,缩短安全距离,徒手拆炸弹等等,这样战术方法确很神奇,但可信性不强。当然,由于离当年的战争越来越远,要拍出如电影《上甘岭》那样的经典确乎更难,但细心打磨,也不是说就一定做不到。
福林语文
让大家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能够高兴一点,享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