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致清华师生或相关活动的七封信

文摘   2024-06-20 05:33   英国  

2024年6月12日中午,新华社发出新闻电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新华社同时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全文。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政府网等各大网站立即在头条位置发布这一消息,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在头条播出这一新闻。

这是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七次向清华师生或与清华相关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致信。这七次致信,新华社等均进行了报道,其中五次播发了致信的全文;2022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中,收录了四封信。习近平总书记的七次致信,表达了对清华广大师生员工的殷殷嘱托和深切期望,体现了对清华大学优良传统和新时代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办学成就的充分肯定。


2013年、2016年:向苏世民书院两次致贺信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是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且了解中国的未来领袖人才而设立的国际合作教育平台。


2013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致信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强调,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2016年9月10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首届开学典礼举行,习近平再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中美教育交流为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美双方应该挖掘潜力、提高水平,使教育领域合作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先行者。

他希望苏世民书院秉持宗旨、锐意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培养世界优秀人才的国际平台,为各国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使各国青年更好相互了解、开阔眼界、交流互鉴,携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福祉作出积极努力。祝苏世民书院各位同学学有所成、学尽其用。

目前,苏世民书院已有7届毕业生,近千名校友分布在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向中阿友好年发来贺信


2014年9月10日晚,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年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习近平发来贺信,祝愿中阿友好年活动圆满成功。

习近平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久远,双方传统友谊历久弥新。中阿友好年活动的举办将增进双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为中阿交往和合作夯实民意基础。



习近平表示,当前,中阿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成为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我高度重视中阿关系发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愿同阿拉伯各国携手努力,把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6年:致信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 周年


2016年4月22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清华大学致贺信。贺信打印在印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红色信头的信纸上,共2页,末尾有习近平的亲笔签名。贺信全文如下:

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105年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站在新的起点上,清华大学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衷心祝愿清华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习近平

2016年4月22日



习近平的贺信使清华师生和校友深受鼓舞和鞭策。5年后,2021年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清华大学考察。他在讲话中专门提到这封贺信,希望清华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2019年: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 周年的贺信


2019年11月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清华大学承办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发来的贺信。



习近平在贺信中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他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千年中华文明的标志,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在甲骨文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本次会议是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参与发起并承办,会议秘书处也设在清华。


2020年: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学生代表回信


2019年11月17日至19日,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55所国内外高校的150余名研究生齐聚清华园展开学术交流,共同研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研究与行动的新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案,畅谈地球明天,思考人类未来。与会的各国学生代表向习近平主席致信,汇报了参加联盟活动的学习和实践收获,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的思考。



2020年1月6日,习近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名义,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他说,很高兴收到来信。同学们来自不同国家,对气候变化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有着共同关切,我对此很欣赏。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40多年前,我在中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庄劳动生活多年,当时那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曾因过度开发而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从那时起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希望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回信表示,同学们都是世界知名高校的博士生,期待你们在这方面积极作为,也欢迎你们继续关注中国发展,给我们多提一些好的建议。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是清华大学倡议发起,由来自9个国家的12所世界知名高校于2019年5月在清华大学共同成立的,旨在引领全球大学共同践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学使命。来自6大洲9个国家的12所高校成为创始成员,清华大学担任联盟首届主席学校,邱勇为联盟创始主席,首届联盟秘书处设立在清华大学。


2024年:给姚期智教授回信


2024年,著名计算机科学专家姚期智迎来了全职回国任教20年。姚期智曾长期任教于美国著名高校,2004年6月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回到中国定居和工作,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近日,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



2024年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姚期智教授回信。当天下午,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怀进鹏来到清华园,向姚期智转交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并听取了姚期智先生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全文如下:


姚期智先生:


你好!来信收悉。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


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祝身体健康,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习近平

2024年6月11日


姚期智,1946年12月生于中国上海。1967年获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任教,199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得图灵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学者,200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6年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8月起,姚期智被清华大学聘为讲席教授,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讲席教授组(理论计算机科学)首席教授。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他多次来到中国,举办学术讲座,指导研究生,为中国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献计献策。在“科教兴国”政策的感召和杨振宁教授回国定居并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的感染下,2004年姚期智毅然决定辞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卖掉美国的房子,全职回到中国,被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并先后担任清华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后创办交叉信息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并亲任院长。在清华任教20年来,姚期智教授为我国自主培养信息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前瞻布局、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撰文 | 肖石

排版 | 樊佳璇

校对 | 许子玮

审核 | 范宝龙 卢小兵


扫描二维码

 关注“清华校史馆”最新动态


发布、转载部分优秀清华校史研究成果

 弘扬清华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 

全英清华校友会THUAAUK
全英清华校友会UKT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