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通讯领域上,相对于西方巨头,只是个后来者。
但是,华为却用20年超越了爱立信,15年超越了摩托罗拉,将诺基亚、阿尔卡特等远远甩在后面。
华为凭什么从小小的蚂蚁,成长为大象?
风起堂将继续通过讲华为故事,为大家传递和分享大佬创业艰难背后的内涵和价值观。
01
摩托罗拉总工痛哭:我们干了30年,被你们不到10年就超越了
这是第一个华为和老牌电信巨头之间的典故(来源于田涛、吴春波教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2003年,华为在GSM领域的技术追赶上,在很多地方已经达到或超越了老牌通信巨头摩托罗拉,迫于情势,摩托罗拉不得不放弃自身的无线产品研发,与华为谈判,准备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
当时华为谈判代表是王海杰,摩方是其GSM研发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
谈判很顺利,晚上大家去酒吧庆祝。
一起喝酒时,摩托罗拉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问王海杰:Jack,您今年多大?
王海杰回答:32岁。
摩方老科学家神情落寞地说:我进摩托罗拉时你还没有出生,我从事无线研发30多年了,却被你们一家做了10年不到的公司超越了……
话一说完,老科学家趴在酒桌上哭了。
是啊,华为87年成立,91年还在组装小型用户机,93年才算真正有了自主产权的数字交换机产品C&C08,97年才有了自研的GSM解决方案,但在2002年就开始授权摩托罗拉OEM生产GSM、GPRS、WCDMA等领域产品。
华为凭什么做到的?
任正非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答案,很形象,也很精辟:“不喝咖啡!”
其实任正非活用的是鲁迅先生的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华为为什么能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再延伸一下,华为怎么能在30年时间做到了世界领先?
借用国内某著名企业总裁的一句话,同样很精辟:不,我们是60多年,因为我们每天是2×8的时间在工作!
这位企业家的话,可以说是华为超越爱立信、摩托罗拉等老牌巨头的答案之一,也就是华为的核心文化之一——“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02
华为赠送爱立信高管一本书,高管读后落泪!
但作为后来者,要追赶并超越老牌科技巨头,只靠加班奋斗当然远远不够。
这里还有一个典故(来源于华为战略管理实战专家刘善武在视频中讲述)。
爱立信前CEO到华为(是否确认为爱立信前CEO,有待查实,但爱立信CEO确实和任正非有过会面),华为送了他一份礼物,是华为编著的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普通的人物传记、企业历史,而是华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全面总结。书中将将竞争对手的战略、运营、财务,包括内部斗争、人员变动,甚至董事长的癖好等等,全都研究得非常透彻。
CEO拿到这本书之后,当场嚎啕大哭:“我在做CEO的时候,对爱立信的了解跟华为相比,连1/3都不到,如果我们当时能做到像华为这样理解爱立信,我们就不会被华为打败了!”
“比竞争对手还要懂竞争对手!”这是任正非对华为高管的要求。
你是不是全世界最懂这个行业的人,是不是行业中最懂客户的人,是不是比竞争对手还要懂竞争对手?
显然,华为是真的做到了!
华为能把竞争对手研究到如此透彻,这看起来似乎太过锋芒毕露。
其实,华为研究竞争对手,除了必要的竞争,更是为了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强大对手的产品方向、市场方向、经验教训以及管理模式,还有更重要的国际商业规则。
有华为高管表示:“过去20年,我们占了很大的便宜,有人领路,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都是我们的领路人。”
作为通信行业的领路者,爱立信曾有高管表示,如果爱立信这盏信号塔熄灭了,华为和整个业界将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任正非的回应是:我们要把对内对外的妥协都大张旗鼓地讲清楚,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
这是何等的大气魄、大胸怀!
当然,华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早在2011年,华为EMT曾有过一个决议:要延缓超越爱立信的速度!
因为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还没有这个资格当这个行业的领袖。
但这个决议仅仅过去了两年,华为在2013年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就超过了爱立信
孙亚芳感慨道:“我们不想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不得不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
03
华为海外合同约定要替换阿朗设备,任正非亲自电话阻止
华为的市场战略,并非紧盯竞争对手处处对标,而是主张妥协共赢。
很多人不知道,众多企业发布会上张口闭口的“友商”一词,却正是华为最早提出的。
早在2002年,任正非就已经竞争对手改称为“友商”,而那时华为的“友商”还是阿尔卡特和爱立信。
任正非讲话中提到,“我们把竞争对手称为友商,我们的友商是阿尔卡特、西门子、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
任正非认为当时的华为,还很弱小,还不足以和通讯业的国际巨头相抗衡,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快速增长,就势必要从阿尔卡特、西门子等巨头手里夺取份额,这就直接威胁到巨头的生存和发展,可能会树敌太多而遭到巨头围堵。
所以,任正非要求华为宁愿放弃一些市场、一些利益,也要与竞争对手合作,成为伙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2009年,华为在欧洲市场突飞猛进,斩获大量合同的时候,任正非在公司内部高调警告"华为不能独霸世界",并倡导妥协主义。
这种妥协并非只是说说,而是有实际行动的。
法国电信与华为达成合作后,让华为和爱立信搬迁阿尔卡特﹣朗讯的设备,孙亚芳怒斥华为欧洲区负责人:"你们疯了?在法国居然要搬阿朗(阿尔卡特﹣朗讯)的设备?你们怎理解商业生态环境的……"
不仅如此,甚至任正非还亲自打电话:必须执行命令,不许搬……
结果,华为在法国这即将到手的合同硬生生地被废止了。
无独有偶,2013年,华为某国代表处与运营商达成协议,要搬掉爱立信的基站,升级和部署华为的设备。
同样,被公司董事会知晓后,代表处和主管运营商 BG 的负责人都受到严厉批评,并责成写检查在公司内予以通报,同时知会给爱立信高层。
这就是华为,任正非明确要求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赢。”
在任正非这种“竞而不破”、“与友商共存双赢”的妥协思想,让华为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上,在遍地开花的同时,也是朋友遍天下。
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哲学带领下的华为,不仅在人才的管理上拒绝完美主义,讲宽容、讲妥协,在商业竞争上更是尊重对手,不仅要与竞争对手共存,还要双赢的妥协思想,让华为30多年来,成了全球通信技术的领导者,也赢得了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尊重。
过去的华为,从未一帆风顺,未来的华为,也将困难重重。
是什么驱使着十几二十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
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
为了探究并解读任正非的灰度管理哲学,从1996年起即担任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华为基本法》起草执笔人,多年持续跟踪研究华为的田涛和吴春波教授,历时3年,访谈了136位华为中高层管理者,倾力合作完成了这一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书中通过大量首次披露的任正非和华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基于人性的独具特色的任正非管理哲学,对华为进行了深刻、系统、权威的解读,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丰满的任正非!
这部被众多知名学者人士誉为“颠覆外界对于华为的所有认知,研究华为与任正非的教案级著述”,极具可读性和思想冲击力。
要真正了解和学习华为,建议创业者、企业经营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希望了解和学习华为和任正非的相关人士,可以读一读。
▼
感兴趣的即可点击下方卡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