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亲承: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落后于中国北斗,俄罗斯低头求助
文摘
科技
2024-05-28 17:41
上海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当我们谈论定位导航,GPS早已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悄然崛起,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肩,构成了全球四大导航系统的壮阔版图。近期,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访华行程备受瞩目,其中航天领域的合作尤为亮眼。中俄双方不仅确认将进一步加强北斗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合作,还透露出对两大系统无缝兼容应用的期待。这一消息意味着,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或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而北斗系统也将借此机会加速其全球化进程。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作为曾经与GPS齐名的导航系统,近年来却面临诸多挑战。苏联解体后的遗产虽为其奠定了基础,但经济乏力和研发投入不足逐渐显现,导致系统更新滞后,卫星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中低纬度区域的服务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其在全球导航市场的竞争力和俄罗斯军事行动的精确度。相比之下,中国的北斗系统则展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自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以来,北斗系统凭借其高精度、广覆盖的优势,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北斗系统的全球布局更为均衡,尤其在中低纬度地区拥有显著优势,而这正是格洛纳斯的短板所在。面对现实,俄罗斯罕见地公开承认格洛纳斯在某些方面不如北斗,这一坦诚也为双方的合作铺平了道路。普京此行寻求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技术支持,更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保障。通过与北斗系统的深度合作,俄罗斯期望能有效提升其导航系统的全球覆盖能力及精度,同时减轻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尤其是电子元件方面的进口限制。中俄合作的潜在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提高数据交互效率、增强全球导航精度、完善跨国运输监管体系、推广兼容双系统的终端设备,以及在欧亚大陆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合作不仅能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还将促进1+1>2的协同效应,为全球用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西方国家长期试图在高科技领域对中俄实施封锁,特别是在地面站建设上设置重重障碍。然而,中俄的合作深化,特别是地面站共建协议的签署,预示着双方正携手破局。借助彼此在不同地域的战略布局,两国不仅能有效提升各自系统的全球导航能力,还能在多边框架下,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内,共同推动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的全球布局,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新的选择,从而逐步改变由GPS主导的全球导航格局。对于俄罗斯而言,与中国的合作不仅限于解决眼前的难题,更在于长远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升级。俄罗斯在电子科技领域的“欠账”急需弥补,而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好提供了学习与合作的机会。导航系统的合作,作为电子产业合作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够助力俄罗斯补足短板,还能为中国北斗的全球普及打开新的市场,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