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6轮谈判,中方拒绝美国要求,耶伦遭遇尴尬一幕
文摘
时事
2024-10-29 11:28
上海
近日,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中美第六轮经济工作组谈判宣告失败,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次会议中,美方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和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分别代表双方,就两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产能过剩、长臂管辖、加征关税等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磋商。遗憾的是,双方未能在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甚至连象征性的共同声明都未能发布。在此次谈判中,美方提出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深切担忧,认为中国的巨大产能正不断冲击美国制造业市场,导致美国企业和工人遭受压力。耶伦在会前就指出,中国如今的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已经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消化这种巨大的产能”。实际上,美国这一观点并非首次提出,但一直被中方拒绝。中国方面早就表明,美国所谓的“产能过剩”担忧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自身在新能源等领域竞争力的不足,而不是中国制造的“过剩问题”。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是全球化大趋势,且中国早已在该领域占据一定优势,而这却恰恰是美国近年来的“焦虑点”。中国方面在谈判中态度鲜明,不但没有认可美方的说法,还直言不讳地指出,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美国以其国内产业问题为由,转嫁经济焦虑的一种手段。除了产能问题,中方此次还针对美国的“长臂管辖”提出了强烈反对。此次谈判前不久,美国政府以“涉嫌帮助俄罗斯生产无人机”为由,对两家中国公司实施了制裁。然而,这一指控缺乏事实依据——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大疆等企业已经明确表示停止向俄乌双方提供无人机出口,而中方也出台了无人机出口管控措施。因此,美国的“长臂管辖”在中国看来并不合理。中方明确表示,制裁中国企业的举措不仅会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合作,也会严重损害两国之间的互信。对此,美国方面并未做出有效回应。在关税问题上,美国态度依然强硬。早在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就宣布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301条款下的关税,声称这是为保护本土产业的必要措施。而中方对此提出强烈反对,认为美方此举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自由贸易精神,是单边主义的典型表现。关税问题的根源,实际上仍与美方所提的“产能过剩”息息相关。美方希望通过提高关税,减少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市场的占有率,以保护本土制造业。但中方始终认为,关税壁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而只会加剧贸易摩擦,伤害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利益。谈判期间还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小插曲。在10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时,耶伦正准备发言时,台前的美国财政部徽章突然掉落,发出巨大声响,让耶伦措手不及。她稍显尴尬地探出头看了看掉落的徽章,然后露出了无奈的笑容。这一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热议,不少人将其视作一种象征——美元在全球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动摇”。恰好在不久前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刚刚通过了《喀山宣言》,其中提到金砖结算机制的构建,这无疑是对美元结算体系的挑战。尽管耶伦仍然坚定地认为“美元地位不可撼动”,但现实中的去美元化浪潮已在悄然涌动。近年来,许多国家出于降低外汇风险、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等原因,逐步加大了本币结算和储备的力度。虽然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依然稳固,但从耶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美国内部对美元地位的焦虑感正在上升。本次第六轮中美经济谈判的失败,向世界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中美之间的经济角力已进入新阶段。美方提出的各种限制措施并未得到中方的妥协,而中方对美方“长臂管辖”的反击也愈发坚决。双方在多项议题上互不退让,甚至没有为达成共识而表现出妥协意向。可以预见,中美之间的博弈将会从经济领域逐步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国际秩序之争,而耶伦徽章掉落这一幕或许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