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光华》No.146【玫铭媒丽】⑥---“巅峰之作”向山行(一)开始在深圳凤凰山

旅游   2023-07-25 23:12   中国香港  

[摘要]  全文七千余字,记述深圳凤凰山登山之旅的重要分享和总结:

          ◆行山经历与体验的12个分享

          ◆山巅所见的视频影像

          ◆在巅峰画了什么和收获



编者按:【玫铭媒丽】是艺术与设计的公益栏目。本期巅峰之作是《五六光华》联合大湾区校友的一次创作尝试。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公益活动,让艺术与设计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寻找社会的需求,以及去发现艺术和设计还可以去做些什么?

更希望通过校友的参与,让艺术与设计焕发出祂具有的时代风采和魅力.....。

[巅峰之作]简介:这项以美院校友为主的校友活动,是由深圳清华校友会发起的“行则将至”——清华校友登“深圳十峰”得到的启发,我们在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去享受运动健身快乐的同时,结合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将校友联谊创作活动深化为社会公益事业,写意深圳十峰,创建美好图景,让设计走进生活服务全社会。是项活动,与校友会的活动同步,将历时一年到2024年四月。




深 圳 凤 凰 山 纪 行


 R 


在华夏大地上,或着有数不清的凤凰山,香港也有,而香港的第二高峰也叫凤凰山。为什么我们[巅峰之作]的创作行,选择了深圳?


这个三年前发起的“深圳十峰全民健身登山活动” ,在2023年再次有深圳清华校友会的号召,健身强体“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激励,与清华校友一起打卡十峰是健身,还有着疫情结束后,我们再攀高峰新开始的意义。


再加上,这里有我们美院校友形成的创作群体,大家的交流互动可以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大湾区校友的联谊, 所以,我们就从这里起步......。

这不只是一次行山,还有我们的联谊和艺术创作交流。

《五六光华》No.141【玫铭媒丽】⑥---“巅峰之作”校友创作行


(一)凤凰山行的起步


听说,六月里是凤凰山中的凤凰树花季,我们就从赏花开始吧,这是我们的初心。


没想到六月的前两周竟是酷暑,还超越了历史同期的热,但这并不是阻挡启程的原因。尽管我们有每月一峰的计划,而现在要有充分的准备才更重要;所以,我们不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 


[巅峰之作]行山创作集结的校友并不多的校友,毕竟这是一项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毅力的运动。好在我们是公益服务创作行,并不是论人数的规模,而是看我们的服务社会的理念,有志同道合的校友就好。

慢慢来,反正也是一个寓健身与艺乐于公益的活动。


接下来的两周,又是由于天气预报频繁的雷暴气候条件所限制,我们完美滴让过了六月的四个周末时段,这也是天意哈。



(二)第一次集结


跟随天气,迎来七月第一个周末,天公作美。

我们两路校友分别从广州和香港向着深圳凤凰山出发,在深圳的几位同学因多种情况的影响,让第三路校友没能出现,....毕竟这是休闲时段的健身活动,自身的身体状况第一重要,也不要影响了重要工作的安排才对。

这也提醒了我们,还要做更早的提示,让百忙之中的校友们,有参与的安排和机会。


我们约在了十点,在凤凰山主入口的公交站亭集结。

盛罗生同学开车,从广州增城出发9:00就已经顺利抵达。而约定的香港同学从福田口岸,也有很便利的地铁搭乘,顺利抵达凤凰山的最近点--地铁11号线的塘尾站。最终,差在了地面交通上的最后一公里,逾时半个小时才到达集合地点。


第一集合点

是的,第一次的集结只有两位同学,来自清美绘画系00级的盛罗生同学,和我,这个光华路的老美院同学。

来自代表两个名称的美院校友,我们第一次见面,既陌生又亲切,校友是我们的交集,有我们的寒暄,也有我迟到的歉意,盛同学想必等的很纠结,但依然是问候和宽慰,而最愉悦的是,我们真的就幸会在凤凰山脚下。


至此,[巅峰之作]正式进入打开模式,凤凰山脚下是开始的地方。



(三)打 卡


烈日下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就是一个开放的山野,没有围墙,也没有关卡,入口的广场足够大,绝对够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而且确实可以享受阳光的暴晒,可以晒化了的那种,但树荫和周边的零售小店,还是有充分的连廊,避晒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最迫切的先是要找现场的地图,再核实一下我们在网络上的参照,与山峰的位置点,但直到临进山的路口才找到导游图。


我们按导游图的初步规划是,先及早登顶,这样可以留出充分时间,去把握住余下的行程,画画等就自由了。

但实际的发生,完全不是我们预计的那么简单。计划与现场,愿望与执行力,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网络上分享的有两小时的上下往返,是对徒步健行爱好者而言,实践证明,我们实际完全达不到.....


所以说,这个只有最高峰1/3海拔的登山,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经验积累,必须与大家分享。


这就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清晰路线图了,但实际并不够完整,一路走下来,才知道,标识导向还有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沿路,若不是盛同学借助手机中“深圳十峰”小程序和百度地图的指引,我们恐怕还要走不少不可知和冤枉的路,原因就在于标识的不足和导游图设计的缺陷,这个话题有待我们后续到《设计在行》的主题里再展开.....



话说我们在凤凰山标志场景留影后进山开始,就遇到了具体的纠结,地图上的两条路,实际有截然不同的场景,一条是较为平坦的铺石路,而我们原计划中先走的一条,是钻进密林的陡峭小路。

执勤的保安告诉我们,两条路都是可以通达,但地势上的差别,从地图上完全看不出来,绝对是草率了。


怎么走呢?


鉴于盛同学携带的水墨纸笔的画具小行李车也挺重,所以我们还是先选择了路面好,游人比较多的铺石路,让拉车走也会更便利一些。


这条游客人最多的路标注为沿溪步道,还是很凉爽的林荫,但小径旁边的溪水让我们诧异了,.......


小溪与树的光影虽是有印象派光斑的入画场景,但现场却有些唏嘘了,一众的游客在布满溪水的两岸,泡脚纳凉,带着孩子们和各种小抄网,下水摸鱼、捞游水的苗或什么,溪水成了戏水游乐场....,

哈哈!

真是应景了网络上的那段:挖呀挖呀挖......


“在什么样的溪水里,捞呀捞呀捞,

凉爽了脚丫,还能摸鱼虾

在大大的溪水里,捞呀捞呀捞

捞尽了鱼虾,管它什么家.......”


确实,人是凉快了,但这个“夏日景象”并不入画。



怎么会是这样呢?还会有生态吗?


或也是景区亲民的表现?确实没有围栏,人们也很舒适。

听沿途的行山人说,山溪间的小蝌蚪,也都是这么给捞干净的,带孩子们来戏水无妨,是不是要留下自然的生机?


感叹之余,才突然想起,.....

我们自己是忘了什么?


是的,我们忘了打卡的事,才是真的......

按照规则,是先要在入口那里,在APP上先打一次卡。


而这个“沿溪步道”的中途,已经没有app打卡的操作反应了,出圈了,我们只能再走回一百多米,到入口的大广场那里,才能完成了山脚下的先打卡程序。


至少要回到这里,才可以有打卡的APP响应



(四)山行的体能


我们继续,走过溪水流淌的“沿溪步道”,转入‘步级古道’,开始第一次对体能的考验,比预想的喘得厉害,还有汗,也方知自己还是真的缺练,与平地的奔跑完全不同。


不过,有流淌的山间溪水,倒是可以给炎热中午的山行,带来一袭清凉,我们也忍不住,拿出毛巾,润湿了溪水,可以擦汗,当然是走到了高处的上游....,溪水更清澈的地方,不是洗脚水那段


这个由缓坡逐渐上升的路径还是走对了。因为体力的消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若是上来直接去走陡翘的梯级,或许会吃不消;且这一路上,还能顶着个湿毛巾降温,可以解暑很多,.......


盛同学在小溪旁

逐渐是台阶的路,变得比溪边的小道难走了许多,每上一步台阶,意味着小二百斤(体重加行囊)的抬起放下,绝对是个力气活,好在一直是走在林荫中,能把这个夏季该出的汗,留在凤凰山也挺好!


[巅峰之作]第一站的凤凰山,“凤岩古庙”一个登顶的必经重要站场。


盛同学的画具小车伴随登峰


抵达凤岩古庙,标志着一半的攀登已经拿下,虽还不能打卡,但可以休息调整,坐下来补充能量。


我们不够充分的体力去关注庙宇及其故事了。整体上古庙广场的游客并不多,但也看到了香火挺旺,而且是年轻人,道具设施也不少,山腰间有这样的大广场也挺够气派,还有颇具规模的书院,再有机会,需要好好见识一下都在研究什么。



(五)凤凰山的第一次远眺


这个或就是设计的一个案例,不知游客能否看懂。反正我们看着都费劲,或重点在于,是有了景区的示意图。但是这这个图,能作为深圳自诩的“设计之都”该有的样子吗?不知道了......


这个景区图我们在现场都看着费劲,应该不是设计之都的出手吧

树荫下已经很凉快了,左边是大广场


我们在这个古庙的广场的入口坐下来休息,补充能量,虽已是中午的饭点儿,但其实并不是饿,只是觉得体能不够,一路上来也磨蹭了两个小时,除了坐下来喘,一路都没闲着。


除了观望,在这个广场上,走走平坦的路都挺奢侈,等待恢复后的再出发。小卖部里找到冰镇的可口可乐,那是狠狠地爽了一下。就连一路带着保温壶喝热水的盛同学,都按捺不住要喝冰镇的了。


第一次远眺


(六)校友亦山友


向着凤凰山的最高峰进发

上到顶峰望烟楼实际也是两条路径的四种路况:

粉色路径是先难后易的铺石山径。

我们还是以盛同学的小拉车便利,选择了先超易后超难路径。

绿色是平缓的柏油公路,黄色是石阶的陡峭古道,



我们原以为,平缓的路我们多绕些路,也能上去,或可省些体力,但实际最后没有,只剩一条山径可选,必须上。


山间公路


从古庙的广场出来在平缓的公路上行走,轻松了许多,我们的对话转到对专业的认知交流,如何如何,甚欢!确实环境也很舒适,有阳光,但不晒.....,走着也不累。


若不是盛同学抬手看了一下手机上十峰的地图,我们不然会再走出圈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过了登峰的路口。原来这里有着明显的提示,甚至路中都有路障栏杆,而竟然被我俩的畅聊完全忽视,不自觉的绕了过去,还走出了有百多米,可想我们探讨的有多专注。


........再次回到这个路口

黄色标注的那段路

这是一条古路,有很好的修缮和维护。人不多,可以说是很少,沿途的行山者告诉我们,这里有一千步台阶,快走可以8分钟走完,好像挺容易哈,他确实一溜烟的走上去了。

其实,我们走完才知道,这是一条极具锻炼的路,沿途没有休息的小站小亭,是那种一鼓作气的登山之路,而我们没有那么矫健,走走停停坐在台阶上喘息不下二十次吧,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把人和装备送上去。

怎么?8分钟登顶或是逗我们玩的吧,实在陡峭,平均在30度以上的坡度,有些地方达到45°,


走不动就坐在台阶上,就算是挡路也没办法了,没有其它地方可歇息。

可赞年轻的同学,耐心的一路等待,还始终保持在我后面,准备接应人仰马翻的位置上,我们相互激励,照顾着!他还有一个重重的行李车呢。



还有特别感激的是:

多亏了服装98的杨丽丽同学在我们行山前的建议,准备的行山杖在这段路可以用上了,不用是真的不行了,双腿乏力,旁边没有任何可扶,多出一条“腿”作用太大了。


当然,年轻人就不同了,从后面赶上来的一群小姑娘,是哪个学校学礼仪的学生,也上过美术课,画过素描,一眼就看出盛同学的装备是要画画的,她们也就一起坐在台阶上和我们攀谈了一阵。


为赶时间,又把我俩远远地甩没了,因为山顶那个望烟楼,才是最大的吸引,在山下就可见到那个山头唯一的小亭子,就是有那般的魅力,我们也是奔那个尖尖去的嘛。




(七)写生同学


其实,不只是群里的校友给我们上山作画的勇气和激励,山顶真有留下来,一直观看我们写生的行山客,也给出了肯定的赞扬。

我们当然心知肚明,这两笔其实还差的很远。关键在于:


一是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也别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二是,我们就是来找绘画和上学时的感觉,用眼手合一的功夫去表达一下我们登顶的喜悦,玩嘛,还在乎别人说什么。

第三,山巅或真的可以传递给我们什么不可体察的灵感,也许会在某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得到激发,.....我们就先这样承接了。


如今,作为创作的素材收集,早已被手机和相机所取代,不仅是静态的彩色,还可以是三维空间里的动态,若不是宝安区的临近深圳国际机场的空管,无人机也可能会背上来做记录.....


在望烟楼,盛同学拖上来的绘画行李车可以用上了,可以安稳的坐下啦,还有个靠背,这是在山顶的一种奢侈了,至少蚂蚁不上来了


盛同学在山顶的写生

待他画完,等着水墨晾干之际,咱也享受了一下有靠背的写生作业,确实很安逸,一路拉上来,还是值得。


写生虽好,其实困扰也不少,尤其在密林,规整的山径路上,若不是陡峭,就是草丛遍地的树林,山内没有更多可取景的机会,山顶瞭望的大视野更是大到画不过来 ,必须交给手机去拍摄。


而最麻烦的还是空中的蚊和地上的蚁,全面来袭,若不是它们嫌烫嘴,肯定会一哄而上,喷了驱蚊药也没啥用,山中的清风早已给稀释了,它们就算一拨中招了还有下一波,这一路登山上来,“红烧肉”的飘香,打扰了多少嗜血虫儿们的梦香,......


所以,这时节,写生不能专心在笔头,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掌挥过去,刚才画到哪里?就一定接不上了,

哈哈!或也就是山给的笔触了......

也许,等到秋冬季会有所改善吧,......


尹同学的速写

必须承认,巅峰写生很过瘾,有一种舒畅是看照片画所没有的;但不可能在山间画完,否则会享受蚊虫的大包了,而且时间上好像也不充裕,画五分钟还是可以有的,把关键的构图和节点部位都记录下来,下山再补充就是了。


(八)巅峰有我


终于登顶了,山顶的信号比山间好很多。


我们迫不及待的在手机上完成了打卡,倚在望烟楼下、水泥造的“美人靠”上歇息了好一阵,享受山顶的凉风。


沿途遇到的活泼姑娘们,从望烟楼上下来,又与我们打招呼,而她们竟然不知道还有打卡的事。

当她们也有了一份登顶证书时,就更加欢快了,一份额外的纪念。

我们也做了一件另她人可以愉悦的事,算公益吗?无论算不算,我们也欣慰。



我们歇息好,去攀望烟楼的楼顶之巅,再饱餐一顿视觉的大宴,

确实,高处不胜凉快,.......视野无限宽广,没有边框的享受真好。


望烟楼入口的背面

最精彩要数向东的方向,可以看的很远很远,也看不过来,拿着望远镜还有更多的可看,看上一天都不会腻,还有云和光影的万千变幻。


除了细节,还有天地之间的色彩,还有云下的影,顿时回到我们在《五六光华》No.144【玫铭媒丽】⑥---巅峰在召唤中曾引用的海外参考图,而这里是真实的图景,太美了。


这不是在高层建筑或是飞机上能看到的画面,略作归纳,画出来一定会很美!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图景的插画图案设计出来:


凤凰山的课题作业------就是它了,构思启动。



小的遗憾则是依然有树木的遮挡,特别是在北面的方向上,但值得安慰的是,我们在后来的飞云顶平台那里补上了。



(九)飞云顶平台


从望烟楼再去飞云顶,就是在山脊上的路了,走的很轻松。

这条山脊上的路,相对平缓的通向以险著称的第二山巅,一路多是下坡,并不费力,也用不上行山杖了。

蜿蜒之间有巨石造景,可以入画,但还是被飞云顶所吸引,停不下脚步,尽管有很多可以歇息的场地,....但愿,后续去打卡的同学能在那里留下写生的作品,让[巅峰之作]的作品系列可以更充实。


围栏之下是深渊,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这里有不少保安在值守。



(十)下山才是体力的考验


大学期间,我们也是上过黄山,但那时的年轻体壮,喘过,是肯定的,但怎么上下早都忘了。毕业后这么多年,也很少徒步爬山,有公路的尽量都交给四轮了,上下楼更是交给电梯。


徒步上山的那种累得无奈还不是很明显,主要是喘得费力,但下山不是喘,而是两腿发软的感觉。并没有感觉到费膝盖,因为没有过多的负重,也没有特别的过度频繁,其实还是自身局部肌肉群的肌力不足导致,停下来歇息一阵即可恢复。


行山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强过上山时功能,伸长使用,可以先于步伐落地,给整体下降的一个缓冲,非常有效!


陡峭的下山路

这是一段记忆深刻的下山路,应该是有接近50度了吧,所以架设了扶栏,不然,即使有行山杖撑着也够危险。

年轻的盛同学,下的很快,因为没有停下来的平台可用,没力了只能溜边去坐一会儿。

有栏杆拉着,咱也是连续着下来的,但走完几乎要瘫了,好在下面就有凉亭可好好歇一阵。

这段路,一定是要留给下山的体验,尝试假若没扶栏是否能吃得消。

当然,往回走也有缓坡的铺石路下山,是更长的线路绕下去,小路是节省了一段。


之后,再剩下的路,就是一段缓坡的铺石路,问题不大了。

沿途,隔一段,就有歇脚的凉亭,很有必要,缓解肌肉的疲劳。


回到凤岩古庙就下到了一半了,我们必须选择走平缓的公路下山了,

这条路盛同学在山下问过了,只有给寺庙捐助过香火钱的人才有资格开车上到古庙广场,或还需有什么更多条件吧.......,也难怪古庙广场那里机动车并不多。


杵着木杖的行山人

这一段公路下山,依然是双腿发软的感觉,是坚持不住的要坐下来休息一下的那种。

平时的一万步健走看来并不够使,这一天下来,手机记录的步数已有两万四千余步,至少有两万步是用在山里了。
[巅峰之作]后面还有九座峰要登,还有海拔九百米的高度,能行吗?还不知道.....

至少,提示了我们,必须要再


加强锻炼+充分准备




(十一)三个小遗憾


1.没见到凤凰花

直到走回停车场,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凤凰花开在哪里,连保安都说没见过,原有的“初心”被严重打击了一下,网上的信息,还是要继续质疑。


2.没看成凤凰塔

虽不是登峰的必须,但沿途我们在景区外见到了一座古塔。本想再有更充实的第一站之旅,但成为第一站留下的遗憾。问题不在凤凰山,也不在我们的选择,而是深圳城市的规划与机动车的保有量。

盛同学开着车在塔的周边转了二十多分钟,就愣是没有找到停车的位置。全部停满,就算去那里的馆子吃饭也甭想,停不了车。

最后,我们还是找到一个非停车的路口位置,店家是因为我们来吃饭,才负责关照在那个位置上停车。

待吃完饭,天色已黑,也就不是看塔的时段了.....本来还想写生个古塔,也算是特色。

再要去看古塔,不能自驾了;或是乘公交M248在“凤凰广场”站下来走过去。



好在,我们可能还要再去登一次凤凰山,

因为......,有一件事在登峰后,意识到,我们还没有完成。


3.下期,再好好说这第三个小遗憾。



(十二)感谢凤凰山


作为[巅峰之作]的第一次登峰,凤凰山用林荫给了我们最好的庇护和眷顾,7月(夏季)暴晒的阳光没能灼伤到我们,而是给了我们清透空气下无限的视野,让我们的首站得以有圆满的成功和收获。


初心可以是方向,而重要的还是凤凰山之行的结果:

1.有了校友集结和写生的好开始,据说是成功的一半了。

2.见识了凤凰山巅的视野,人生难得的机会

3.绘出了凤凰山写生的真迹,有图为证。

4.增进了校友间的相互了解和情谊,那真不是用简单文字能说完的。

5.得到了诸多关于设计的启发和灵感,另见后续的专题。

6.健身强体有了新的意识和目标,身体某些区位肌力不足的提示。

7.成功登顶的打卡纪念。若干年后,还可以是自豪的依据

8.实地的登峰经验与创作感悟。


深圳凤凰山海拔376M山顶的望烟楼上

或还不止这些吧...,写生与用具,行山的配备等等,还有很多可分享呢。


[ 参 考 ]

 水 :在这个季节,海拔376米,非专项体能特长者,至少是需要2升或以上,

 毛巾 :出大汗的路上,还是毛巾有大用途。

 杖 一定要备上,体力与肌肉群的能力不确定。

 鞋 凤凰山道路几乎都有人工修筑,崴脚的概率较低,有齿的防滑鞋即可。

 长袖 穿不上,山上几乎可以避开直晒,充分散热更重要。

 电池 :有备为好,手机没电影响打卡和地图导航。


接下来,我们向着新的巅峰,

准备着......



深 圳 之 巅 · 我 们 在 行



———— END ————


相 关 链 接

No.145【师之为】Logo设计的三个新发布

No.144【玫铭媒丽】⑥---巅峰在召唤

No.130【玫铭媒麗】贺年设计集结

No.126【设计目】辉煌安在.....

No.123【玫铭媒丽】我的校徽设计

No.119【玫铭媒麗】-危机原点的“记忆”集结

No.112【海外专递】-5《麗羽霓韻》制作后记及影片


 相 关 阅 读 

【设计目-08】实探香港大学设计点评课

【设计目-07】惊人消耗下的口罩,设计在做什么?

No.100 【设计目-06】龍舟向前

No.91【设计目-05】原创的QMS字库字体

No.75【设计目】<四目>设计的批评

No.57【设计目】<三目>展出在香港的红点设计(续)


【五六光华】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故事背景的全新实用艺术教育设想,是在筹备中的、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和培养体系。运用网络和主动学习的教育模式,不但是全民普及教育的大课堂,更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信息资源与企事业机构联动的培养机制,去专门培养设计与装饰艺术人才的未来成长与精进。它是用中华文化的传承方式去培育新一代设计人才的学研用联合体。

【五六光华】将会让中国的实用艺术,设计创新不再有虚伪不实的吹捧营造,不再有盲目崇拜西方模式的跟风模仿,而是脚踏实地的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和思维,去创造中华文明之实用艺术的新特色,新风格,新时尚。

我们的学习......《五六光华》No.78【中央工艺美院】专栏---实用艺术之路(十二)基于移动中的“学”与“授”



《五六光华》校友声援企业和品牌


原发起人DESIGN-81与《兿鏡畫廊

已并入@DESIGN-56设计联盟


相信“长征”路上

会有更多的同学和队伍加入,

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

赢在未来!


【五六光华】专用微信订阅号


欢迎有志中国实用艺术教育的

同学和朋友

参与我们的讨论和研究。




五六光华
新時代實用藝術教育的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