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乡区何坊村大棚蔬菜基地,蔬菜种植户俞福荣正在铺设环保地膜,为下一季辣椒育苗做好准备工作。他告诉记者,传统的地膜材料易碎、难以捡拾、回收不干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
针对农田白色污染,东乡区人民检察院向当地农业农村局及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要求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在接到相关检察建议后,东乡区开展了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
现在大棚里铺设的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采用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薄膜,它在蔬菜成熟前就能自然降解,几乎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在市检察院的推动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农用薄膜回收处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废旧农用薄膜回收补助政策。在农用薄膜回收处理巡回勘查过程中,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还发现,塑料瓶、铝箔袋、玻璃瓶等农药包装废弃物也是污染耕作用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大、较分散、难收集,其包装内可能还有农药残留,经高温暴晒,气味刺鼻。残留农药被雨水冲刷流入水渠,对农村土壤、空气及水体造成极大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金溪县建立了相应的回收处理体系。
那收集来的地膜和农药瓶最后去了哪里呢?答案是“绿色重生”和焚烧发电。
江西省泓汀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强高速记者:“ 塑料颗粒用途比较广,我司目前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多个区域都有销售渠道,这些颗粒能用作鞋底发泡、工业用的管材。”
截至2024年5月,全市检察机关在该领域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85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75件。通过办案,建立农用薄膜污染治理工作机制12个,推动建立农用薄膜回收点46个,督促清理和回收农用薄膜约140余吨。
《抚“周”说法——奉法抚民·扬德润州 》由抚州市司法局、抚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供稿|普法与依法治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