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教育强国看天津】天津市海河中学:用AI打开学生的无限可能

教育   2024-11-29 09:03   天津  


前言


为深入推动我区智慧教育理念的有效传播,充分展现河西教育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区教育局自10月份以来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2024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广泛征集和展示智慧教育的优秀实践案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征集内容包括2024年以来,在智慧课堂、智慧管理、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教学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和经验启示。自本期开始,我们将选取各单位上报的优秀案例进行刊发,供大家借鉴。



“同学们,最近上学的路上,觉得空气质量怎么样?你们知道在实际中,如何调查空气质量情况吗?”

在天津市海河中学韩智勇老师的课堂上,一个利用编程组织开展的实证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被赋予了实际的任务——分析京津冀环境数据。学生们通过与大模型开展对话,开始编写Python代码,逐步完成数据提取、处理和分析的任务。经过深入的分析,学生们不仅得出了京津冀环保工作的成效以及空气质量的提升情况,更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编程技能的实用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系海河中学在实施其AI人工智能特色课程项目中的一个具体教学实例。借助于2023年河西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所提供的有利时机,海河中学为学生精心打造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配备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教材和系统化的实验设备。通过教学平板、教学机器人、人工智能实验教学平台等软硬件结合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其应用原理,并能开展丰富的场景化应用。AI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已成为海河中学丰富多样的社团课程中一大亮点。学校坚持周频至少开课2次,每周一、周三下午师生齐聚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共同探讨AI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当前,学校已经累计开课49次。学生在各类项目化实践中使用编程工具1092次数,AI教具18次,累计生成编程成果数215个(统计时间为2023.10-2024.11)。

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平台设计智能风扇
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教具开展项目式学习《智能门灯设计》

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明确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深入研究与探索,推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在全国30余个省份(含港澳地区)落地“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

发轫于1895年的天津市海河中学,乘势而上,以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学校数字化转型路径,以“教育治理强化”和“数字素养提升”为着力点,确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双擎驱动”模式。


要发展,就要不断“更新”

从1895至今,100余年的风雨兼程,确保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金钥匙”,正是不断推进“教育革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与时代共振,海河中学始终致力于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进程,早在2008年,便确立了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管理服务、家校互动”为一体的数字校园平台建设方案;2013年就提出智慧校园建设设想,率先开启智慧教室建设与应用的先行探索;2022年,学校抓住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和河西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契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结合精准教学、智慧作业等平台应用,探索将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学校文化、日常工作、流程管理等等融为一体,实现跨平台、多终端、多场景适配,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泛在智能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校园教育教学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我们鼓励老师积极尝试人工智能和课堂教学、实验操作等深度融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和智慧教学平台实现高效互动;在实验操作中借助VR和A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韩智勇老师表示,“只有每位老师都用起来、都愿意积极尝试,才能让学校的数字化发展更进一步。”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海河中学在创新教育课程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市区、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邹积华校长强调,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涵育创新精神。

海河中学的创新教育课堂上,会设计很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如“智能家居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与编程”、“人工智能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检索、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以及实际操作执行等具体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方法论与核心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基于智慧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通过预先提供学习资料、进行基础性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主要职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其学习动机,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而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和潜在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三年来,海河学校学子获人工智能相关国家、市级奖项100多人次。王康宇等学生设计的产品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奖。学校被评为“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并获得科技类比赛的集体荣誉6项。

与此同时,海河中学数字化转型之路也获得了多方赞誉。2019年11月,海河中学入选天津市智慧教育典型案例示范学校;同年12月,学校信息化案例入选教育部基教司、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2022年,学校入选天津市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2023年杨蕊老师利用AR增强技术开展教学,与杨帆、王善伟合作录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获市级创新项目奖,韩智勇、贾红艳、马睿撰写《构建“领学共研,技术赋能”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市级数字化转型优秀奖。同年学校三节课入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课程资源库,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的积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津市海河中学将重点做好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按照以人为本,注重应用实效的指导思想,深化技术赋能教学改革,为天津市智慧教育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来自《河西教育》公众号



微信号丨hhzx1895

天津市海河中学



海河中学
海河中学在100多年兴学历程中,秉承“朴毅敬诚”校训,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形成“进德修业”的教风、”博学尚行“的学风和“务实创新”的校风。海河人以百年的情怀和浓浓的书香,为每位学子营造最理想的成才殿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