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感恩奋进” 镇江答卷|农业篇

文摘   2024-11-15 20:54   江苏  

数说“感恩奋进” 镇江答卷

农业篇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2004年以来,国家连续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对三农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先后出台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取消了农业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出台一系列重大措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全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大踏步迈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历时60年,到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历时5年,至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近300亿元,历时9年。十八大以来,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58亿元,较2012年增长65%,年平均增长4.6%。分行业看:农业168.13亿元,增长77.2%;林业11.3亿元,增长56.9%;牧业34.86亿元,增长38.1%;渔业39.96亿元,增长64.9%。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值比重由2012年的53.8提高至2023年的57.9%,林业、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总体保持稳定。

二、粮油安全有保障,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一)粮油安全有保障。粮食生产克服了不利条件的制约,在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不断攀升。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7.87万吨,增加1.56万吨,实现五连增,粮食平均亩产达476公斤。2023年,全市油料产量合计4.59万吨,平均亩产由2012年的144公斤增加到2023年的183.4公斤。

 (二)蔬菜、水果供应充足。202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2.89万亩,产量104.35万吨, 产值70.48亿元,占农业产值24.3%,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0.17万亩,占比47%。全市水果产量25.93万吨,产值21.8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7.5%。经过十余年发展,现在果品四季供应,并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型,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强。草莓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镇江农业响亮的名片。2023年,全市草莓种植面积接近1.6万亩,产量2.37万吨,种植农户超过1万人,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白兔草莓创成了“莓好白兔”“万山红遍”“云兔草莓”“柏生草莓”等一批知名品牌。白兔镇获得了中国草莓之乡、中国鲜果小镇等称号,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2023年,全市葡萄产量9.32万吨,年产值8.2亿元,其中有着“中国葡萄之乡”的句容丁庄葡萄年产量近2万吨,丁庄葡萄在2017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

(三)渔业生产质效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渔业以大食物观为指引,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由主攻扩面增产转向发展设施渔业、特色渔业、绿色渔业和科技渔业。202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9.04万亩,其中设施渔业养殖面积9.29万亩,高效渔业养殖面积17.73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15.51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超3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生态化改造面积1.4万余亩。加强渔业区域品牌创建培育,成功创建“镇江江蟹”“扬中河豚”等地理标志。11年来,水产品产量由2012年的8.9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0.28万吨。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2023年底,全市生猪出栏32.08万头,存栏29.42万头。家禽出栏3951.83 万只。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肉禽蛋奶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23年,全市肉类产量9.01万吨,牛奶产量0.77万吨。 


三、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市格外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建设。2023年,全市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累计已完成120.9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耕地面积的73%,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09万亩,占比76.5%;农业机械装备助力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田给力,机械更行,全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逐年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2年的137.87万千瓦增加到2023年的146.25万千瓦。收割机、耕整机、插秧机等机械在农业生产的广泛运用。2023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6%,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9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202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700家,总会员达15.98万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8家,全链条培育新农人,十三五以来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7万余次;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色乡村产业竞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持稳中增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 530.4亿元。年末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休闲农业综合收入22.1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64.7亿元;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化服务范围从代耕托管到喷洒农药,从育秧育种到机收机播,服务功能不断丰富。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12.5%。


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踏上新台阶。 

建国初期,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低。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农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农民收入逐步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粮食保护价、农村税费改革、粮油种植和综合补贴政策先后出台,农民负担大幅减轻,收入实现稳步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2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3.55万元,累计增长1.5倍,年均增长8.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978元,列全省第5位。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底,全市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05万元提升至2023年2.86万元,累计增长1.72倍,年均增长9.5%。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557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9%,较2012年下降6.7个百分点。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服务消费市场供给的增加,农村居民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提高。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年均分别增长9.1%、9.0%和5%。

(三)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住房条件稳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由2012年的57.3平方米提高至2023年的64.1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生活逐步进入电气化、信息化时代。2023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分别达到180台、124台和109台,较2012年分别增加12台、21台和15台。在传统耐用消费品稳步提高的同时,信息化设备在农村基本实现普及,2023年,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70部,较2012年增加66部。汽车等高档家用物品也走入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54.4台,较2012年增加40.4台。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十八大以来的1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10:1缩小至2023年的1.82:1,是全省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五、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和环境焕然一新。

(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服务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服务体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交通、通信、物流明显改善,2016年末,全市所有村均实现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全市安装有线电视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的98.7%。2019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通达率已实现100%,丹阳、扬中、句容全部创城“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3年,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96公里,农村地区5G覆盖率达到75%。全市行政村实现100%通达公交,超70%直达城区,县乡村农村物流节点增至559个,县、乡物流服务站覆盖率100%,村级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84%。“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投资约9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50余公里,改造农桥28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824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6092公里,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59公里。卫生医疗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农村地区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村卫生室覆盖率提高,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按标准设置乡镇卫生院37个,村卫生室310余个,其中20个建成省甲级村卫生室。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推动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向农村扩散,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7个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教育方面,2016年底,73%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社会保障方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近99%,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实现困难群体参保率、代缴率两个10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已由2012年的55元提高至253元,惠及全市43.43万人。

(二)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表明,2016年末,98.7%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8.1%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96.4%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大力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乡村振兴。2023年,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061户、改善农村住房2373户,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6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6%,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实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家前屋后绿化、农田林网完善四大工程,实现村内路网绿化率达95%以上,水网绿化率达9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市乡村更加美丽宜居。2023年,全市新建省级绿美村庄2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已累计建设绿美村庄756个、国家森林乡村13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6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40个。



浩荡东风今又起,广袤沃野绘新篇。面对第二个百年目标,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江农业现代化将加快实现,农村面貌将更加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将更加富裕美好。

来源:镇江统计

供稿 | 创新镇江
制作 | 周迎
校对 | 葛颖慧 
审核 | 王鹏程 徐强
投稿邮箱 | jsty365@163.com




金色田野三农镇江
聚焦三农 服务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