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 “预见科学”活动回顾:探索月球与火星:中国航天的辉煌征程

百科   2024-11-14 15:01   北京  
↑点击“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关注更多科普内容!

北京科学中心“小球大世界”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共同举办的2024年“预见科学”专家讲座系列活动,11月10日最终场讲座震撼开场并完美落幕!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老师首先带领我们踏上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奇妙之旅——从中国航天的里程碑开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载人航天进入太空,再到嫦娥一号开启月球探测的新篇章,每一步都彰显着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

在苏老师的讲解下得知我国的探月工程清晰地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07 年发射的嫦娥一号,绕地球三圈后勇敢地奔向月球,并展示了珍贵的第一张月面图像;2010 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凭借嫦娥一号的经验积累,直接进入奔月轨道,不仅绕月距离更近,还获取了更高分辨率的珍贵图像。而嫦娥三号是我国首个搭载着陆器和月球车在地外天体上软着陆的探测器。

嫦娥四号的生物科普实验更是厉害,竟孕育出了月球上的第一个生命让现场观众连连惊叹!

探月三期工程最为复杂艰巨,嫦娥五号身负对着陆区现场调查和带回月球样品的重大使命。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精心组成,历经 11 个飞行阶段,最终不辱使命,成功将样品带回地球。这些样品形态各异,有粉末状和延续性的,在显微镜下更是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迷人色彩。

回顾整个探月工程,从最初对太空的向往到如今的巨大成就,中国航天人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非凡的智慧,在太空探索领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在此次讲座中,我们不但领略了探月工程的魅力,还一同探索了火星这一遥远且伟大的征程。火星与地球之间相距 4 亿公里,这意味着我们发射的信号需 22 分钟才能到达火星,一来一回则要 44 分钟。如此漫长的时间差,对探测器的自主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苏老师向大家详尽地介绍了我们所运用的解决操作。2020 年 7 月,我国的火星任务成功发射,这可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们首次通过一次发射,便实现了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这三种方式,这与美国之前单一的探测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此次主要的目标是深入探究火星的形貌、土壤特征、矿物成分以及空间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讲座中探测器临近火星轨道时“踩刹车捕获”的精彩视频,也展示的着陆平台的照片,让现场观众倍感震撼!也让大家对火星探索满怀期待,坚信未来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发现!

接下来的讲座精彩不断!你能想象吗?在遥远的火星之上,竟隐藏着一个神秘的设计!原来祝融号火星车的后轮上设计有两个“中”字,当它在火星上行驶时,会在火星大地留下“中”字印记!是不是很浪漫呢!

讲座接近尾声时,苏老师还透露了未来中国航天的规划。嫦娥7号将前往月球南极,天问二号计划在明年5月份发射。中国航天的伟大力量正在不断展现,每一个新的探索都让我们充满期待。这些精彩的内容,让我们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为中国航天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让我们一起围观见证中国航天的辉煌!

弘扬科学家精神

播撒科学的种子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北京科学中心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大型科技场馆,是服务于公众的公益性社会科普教育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