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暨港澳媒体人跟着黄飞鸿第五代传人邓颖琪学舞狮
“平刀要与手中的乌榄核呈45度角,先磨一条线,再平行轻轻拉出其他线。”“我们今天体验续针手法,先起针、接着刺绣、最后收针。”“广东醒狮也就是南狮,都是雄狮,分为‘刘备狮’‘关羽狮’和‘张飞狮’。”12月11日下午,在广州市文化馆的公共文化中心,广州市昭耀榄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念长,广绣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广绣家族第六代传承人梁晓曼和广东醒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飞鸿第五代传人邓颖琪分别向两岸暨港澳媒体参访团介绍了榄雕、广绣和醒狮等非遗项目。
由广州市台办主办的“Citywalk羊城漫步——2024年两岸暨港澳媒体广州行活动”12月10日上午在广州启动。11日下午,媒体参访团一行来到广州市文化馆,体验非遗之光的灵动穿梭,感受文化之泉的美好涌动。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非遗资源丰富、积淀深厚。从一笔一层、中式美学的广州牙雕,到一把刻刀、方寸世界的榄雕;从一笔千针、色彩瑰丽的广绣,到威严勇猛、刚健稳重的醒狮,无不显示着粤味广韵、广府风采。
两岸暨港澳媒体参访团在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
广州牙雕又称南派牙雕,是一种传统美术,原来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如今以猛犸象牙和水牛骨为主要雕刻载体,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媒体参访团一行被《福寿天齐》《画舫》《元春省亲》和《散花》等牙雕作品吸引,不停驻足拍照。进入该馆四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巨型骨雕——《大湾区之春》。据介绍,该作品由广州牙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带领团队经历一年多时间创作而成,不仅演绎了岭南象牙雕刻玲珑剔透、精挑细刻的艺术特色,还展现出大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之态。
“今天看到了非常多的非遗技艺,最令我震撼的是广州牙雕,非常精美绝伦,都是手工雕刻出来的,可以从中感受到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雕刻的每一步都是对时空的一种呼唤。”南方网GDToday见习记者伍一杰说,这是他第一次到广州市文化馆,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有着汉唐风格的稳重大气。
广州市昭耀榄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念长指导媒体参访团成员进行雕刻
在非遗体验环节,梁念长带领媒体参访团成员在乌榄核上雕刻广州塔。他介绍,希望更多年轻人来学习,让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现在的非遗传承已经从娃娃抓起,希望他们能够多接触这项技艺。”梁晓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绣可以让孩子锻炼专注力,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历史文化的内涵。
“广绣非常秀美、广东醒狮动感强。榄雕技艺精湛且观赏性很强,精细的雕刻刀下呈现出宏伟的作品,让人惊叹。”香港中评社实习记者李婷萱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体验的三项非遗可谓各具特色、让人印象深刻,从中可以感受到深深的文化自信;三位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与技艺的传承者,新闻媒体记者作为传播者,应共同努力让非遗代代相传。
广绣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广绣家族第六代传承人梁晓曼向媒体参访团成员讲述广绣技艺
在体验了非遗技艺后,伍一杰说,广绣给人淡雅的感觉,在穿针引线中让人静下心,它用最简单的一针一线来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作为一项非遗,广绣技艺被一代代传承和保留下来,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针一线去建立起与先辈的手艺人之间的连接,非常有意思。
广东醒狮又称“南狮”,始源于明代时期的广州府南海县(现今佛山市南海一带)。2006年,广东醒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两岸暨港澳媒体参访团在广州市文化馆
咚锵、咚锵、咚咚锵……台湾电报社长江文宾在现场体验了舞狮。谈及醒狮这项非遗,他表示很特别,很能强身健体。“在台湾,每逢节假日或者庙会都会有舞狮表演,今天看到以后很亲切。”
邓颖琪向媒体参访团成员讲述了广东醒狮文化和舞狮的动作要领,并特别介绍了舞狮表演中必不可少的精彩环节——采青纳福。她说采青中的生菜寓意生财、芹菜寓意勤奋等。对此,江文宾在接受采访时说,台湾舞狮的彩头经常是凤梨,因为凤梨的闽南话发言类似“旺来”。“不论广东醒狮还是台湾舞狮,其实都是寓意喜庆吉祥,都是中华民俗文化。”
“之前不知道广州有这么多的非遗项目,这次体验了以后感觉很不同。”台湾导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蔡淑娟表示,广绣很精巧,榄雕技艺需要耐心和耐性,自己动手试着去雕刻以后很有成就感。
两岸暨港澳媒体参访团广州市文化馆体验非遗技艺
(中国台湾网记者 张亚静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