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的“生命接力”

百科   2025-02-02 20:58   北京  


1月31日,湖南航空机组人员以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生动诠释了民航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人性的温暖与职业的坚守。

正值大年初三夜晚,华灯初上,阖家团圆的时刻,湖南航空A67772航班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飞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机上乘客们怀揣着归家的喜悦,期待着与家人相聚。然而,平静的客舱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乘务组查看旅客身体状况


21时21分,航班进入下降阶段。乘务员王疏桐在客舱巡查时,敏锐地发现一名旅客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直冒。王疏桐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迅速通过对讲机向乘务长刘青报告。

刘青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眼前的旅客意识模糊,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滚落,情况万分紧急。刘青轻声呼喊,试图唤醒旅客的意识。经过一番努力,旅客终于缓缓睁开眼睛,吃力地表示自己胃部剧痛难忍,且有心脏病史,但此次出行并未携带任何药物,身边也没有同行人员。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刘青迅速做出判断,一方面轻声安抚旅客的情绪,缓解其紧张的心态;另一方面,立即安排乘务员为旅客擦拭汗渍,减轻病痛。同时,她通过机上广播急切地寻找客舱内的医务工作者:“尊敬的各位旅客,机上有旅客突发身体不适,如有医护人员,请您尽快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帮助!”

幸运的是,广播刚完毕,两名医生旅客迅速起身,主动来到旅客身边提供专业协助。乘务组见状,迅速取来急救箱、应急医疗箱等设备,乘务员钟瑶则贴心地为旅客送上糖水,补充能量。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旅客的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也慢慢趋于平稳。

为了确保旅客的身体状况得到持续监测和专业照料,刘青安排两名医生就坐于旅客身旁,以便随时提供帮助。在与旅客充分沟通、确认其希望在落地后接受机场急救后,刘青马不停蹄地向机长朱双彧报告了详细情况,并明确提出需要对接L1门,协调机场救护力量。

乘务长刘青与医护人员对接旅客身体状况(本文图片均由湖南航空提供)


21时25分,时间紧迫,每一秒都关乎着旅客的生命安危。机长朱双彧迅速做出决策,向空管部门紧急申请直飞长沙,并将航班突发情况及时通报给AOC签派席位。AOC在接到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与长沙机场急救中心联系,安排救护车迅速前往指定机位待命。

在各方的紧密协作下,21时42分,航班提前平稳落地,21时47分顺利滑入机位,舱门缓缓打开。

早已等候在机位旁的机场医护人员迅速登机,展开专业的医疗救援。乘务长刘青向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了旅客的身体状况、发病过程以及前期采取的初步处理措施等关键信息。考虑到旅客孤身一人,无人陪同,湖南航空地服人员主动承担起护送责任,全程陪同旅客前往医院,直至确认旅客身体状况稳定,脱离危险。

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行动,从旅客突发疾病到成功落地救治,仅仅用时26分钟。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26分钟里,湖南航空全体机组人员临危不乱,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冷静的应急处置能力,与时间赛跑,为旅客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罗艳)





编辑|李佳洹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 磊


中国民航报
中共民航局党组机关报。传播民航权威信息,解读行业管理政策,报道行业发展脉络,关注民航“三基”建设,凝聚行业文化合力。
 最新文章